谈谈太极拳的“内三合外三合和内外相合”

功夫秘籍 2014-08-11
太极拳要求的内三合、外三合和内外相合也是其他内家拳法习练的重点。内,指大脑皮层的思维活动和各内脏器官的功能。诸如:精神、心、意、气、劲等无形之物。外,指肢体各部和整个外形。诸如:手、肘、肩、腰、胯、膝、脚等有形之物。"内外相合"指人体内、外要密切配合,统一协调。"在习练时要做到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与"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融为一体的"内外合一"。就是说,内要三合,外要三合,内和外还要相合。 怎样做到内外相合: 第一,要认识内与外的关联。太极拳在运动时要求做到“内三合与外三合”相互协调。“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都是以体内而言。太极拳除开、合、隐、现,使周身骨节和肌肉群进行开展、收缩运动外,还结合开呼,合吸,使横膈膜升降,起到上承下压的作用,促使胸、腹、腑亦随着蠕动,这样即形成了周身骨节、肌肉群、五脏六腑的“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协调运作。神意气的谐和,能使机体的内在功能系统逐渐同化,产生中和之气,周身各部都得到锻炼,精力充沛,动作灵敏。意是心神发出的指令,是大脑产生的本能,意可调动周身的运动。拳论讲“意动身随”,心与意是密切相连的,有心神之令,才有意动,只精神无意念,既无有方向,必致散漫,只意念无精神,神不能内固,气必散乱。所以,心与意要合。在心的统帅下,具体行功中,太极拳要求处处意念在先,每一动都要有意念来支配,意是无形的想象力,不可能产生功能,需要用气来引导,气是人生的生命之源,无气,人就无法生存,而太极拳是以心意引导修炼产生的中和之气,使之运行转动,每一动作意到气到,以气运身,可使周身舒通灵活。气与力合产生内力,此力与身体固有拙力和僵劲不同,太极之内劲是以神意引导,收敛入骨,气随意运,毫无阻滞,行功时即可“意到、气到、劲到”,此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这就是用心来练拳的道理。 “外三合”是指身体的四肢躯干,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手与足在运动时要上下相随,要相吸相系,足到手到。两手的阴阳开合与两足的外摆内扣相结合,是完成沉肘与裹裆身法的前提,在技击中肘膝至关重要。肩与胯的相合,是保持身体中正、不偏、不前俯后仰的关键,肩与胯要有相系之意,运作时要以胯带肩上下齐动,其运用乃以腰为主宰,上中下三节相适应,四肢的根、中、梢三大关节又要做到交叉神经脉络的组合,这样在技法上又是完成左顾右盼及复合劲变化的组合。“肩与胯合”,是上肢根节的肩井穴与下肢根节的环跳穴左右交叉相合;“肘与膝合”是上肢中节的曲池穴与下肢中节的阳陵泉穴交叉相合;“手与足合”是上肢梢节的劳宫穴与下肢梢节的涌泉穴左右交叉相合。只有这样方可达到身体的整体性,及上下肢的相合度,构成手足圈、肘膝圈、肩胯圈的三道防线,使对方难于进攻。正如拳论所讲“上下相随人难进”。外三合既是产生体内意气运行的外在基础和条件,又是形成周身一家的结构基础,也是内劲形成的重要组合。所以,在太极拳的修炼中,桩功、走架的重要目的,即是使肌体逐渐自然地符合内外三合的要求,使内外三合协同一致,这样无论在健身上与技击上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内外三合实为表里,不能偏废,所以要内炼神意,外练肢体,内外兼修,才可达到内外合一。第二,要理解太极拳的整体性。首先应从身体整体的运动上去要求。王宗岳太极拳论讲,“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这些先哲的名言要旨均指在习练时,每一动,全身内外各部位都在动,而不是局部肢体运动,周身肢体系统协同运作,就会产生形整劲力的效果。在整体的运作上,必须认识到身体的松柔与劲整两者的相对关系。松柔并不是松懈,而是指肌肉、关节和情绪上的放松,这样可使气血周流无滞,促进血液循环,加强肢体的弹性,故而起到防病治病,增进健康的作用;在技击上,由于肌体处于松柔状态,能增加皮肤的感觉灵敏度,在运作上能发挥出高度的顺遂和圆活性及其支撑力,这样更有利于做到肌体内的意气松沉,意气的松沉是完成走化、蓄劲、沾制的必要条件,在周身任何一处受力时,皆可通过瞬间的阴阳、松沉、调整,使意气通达至足,配合肢体的协调运作,即可实现走蓄、沾制功法的完成,同时又加强了下盘桩基的稳固,使意气沉于脚下,达到劲从脚根起。 松不是目的,松是为了更好地使身体内外协调运作,产生整体效应。劲整,在太极拳技击中才能发挥出能量,它来源于内外三合的修炼。内三合是神、意、气的协调配合,是产生内在中和之气的基础;外三合是产生劲整的外在结构基础,通过修炼,当内在中和之气能支配外在形体结构,内外能协同运作时,产生形整效应,实现了劲整。太极拳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用力方法,是通过身体内外协调运作,各部节节贯穿,发出的无限量之功力,而不是局部运动所能获得的,所以要做到劲整及内劲的“浑圆一体,周身一家”。 太极拳的拳架也就是太极拳的形体,分外形与内形,外形是形体的框架,也就是要求的外三合,内形则是形体的身法要求,包括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提顶、吊裆、裹裆、护臀、气沉丹田、尾闾正中、虚实分清等要求。补充“肩与胯合”,是上肢根节的肩井穴与下肢根节的环跳穴左右交叉相合;“肘与膝合”是上肢中节的曲池穴与下肢中节的阳陵泉穴交叉相合;“手与足合”是上肢梢节的劳宫穴与下肢梢节的涌泉穴左右交叉相合。这样才是真正的外三合,不论你架子大小,不论你是站桩还是行拳,不论你是抬手、背手,不论你是马步、弓步、仆步,不论你是闪展腾挪,都可以做到外三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