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功夫-张勇涛

功夫秘籍 2014-03-25
开篇:有关太极拳的知识邓小平之所以讲“太极拳好”,好就好在太极拳运动是低于生活节奏的和缓运动,在当代快节奏、高频率、高效率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采用太极拳运动,有利于使绷紧的神经松弛下来,紧缩的肌肉舒松开来,使人体从心理到机体都获得一种放松和积极的休息。由于动作和缓,动静相合,能够让你的意识有充足时间去细微地控制呼吸和增强气力,保证气息有充足时间,去体会细匀深长的腹式呼吸法,来自然按摩内脏器官,同时配合肢体运动,达到内外双修的养生效果。另外,对于平时缺少锻炼的骨骼和小关节部位,在太极拳节节贯穿的网弧形运动中得到锻炼,通过肢体拧转,使肌肉在拉长中拧紧,有效地刺激肢体各部位的经络和穴位,疏通经络,提高人体健康水平。太极拳运动,既注重内外兼修,又注重神形共养,强调身心合一,也就是要重视精神意识、腑脏器官和形体状态的同步修炼。在练习太极拳时,还强调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不但注意形体的修练,还同时进行精神调养,强调意识对形体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我们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总之,进行太极拳运动,对人体内外都有益处,对外能润滑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疏通脏腑、通经络、调精神足气息、改善人体机能,练完拳一天感到精神饱满,身心愉悦,长年坚持能延年益寿。现代社会太极拳成为全民健身项目之一,然而“太极”是什么意思?杨式太极拳是怎么出现的?“太极”一词从先秦出现在《周易·系辞上》,距今有两千多年历史,它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是什么?指阴阳。四象又是什么?指四季和金木水火。八卦代表什么?能生生不已的事物。以阴阳为内涵的太极,是衍生天地万物的本源,导致生生不已的原因是阴阳相依与永无休止的阴阳转化,是事物自然变化普遍规律。古代庄子,明朝戚继光都有论述顺阴阳而运动,比如长与短、刚与柔、动与静、先与后等等、都在万物之中都在相互转化,这就是太极理念。太极拳技法出现于明末清初,明崇祯至康熙年间,河南陈家沟陈氏第九世陈王庭创造陈式拳架,将导引和吐纳术渗入拳术中,注意动作与呼吸协调,不仅是肌肉和骨骼的运动,也增加了内脏的锻炼,陈王庭创造太极早期拳架,到了清朝中期,河南陈氏19世陈长兴传外姓永年杨露禅。杨返回永年教拳,后来又被推荐到北京王府,为了适应达官贵人玉体少动和体弱年迈者体质,扩大传习范围,适应保健需要,遂删改陈氏老架中的发劲、跳跃和难度高的动作,创造一套动作圆润的“绵拳”套路,后来称“杨氏太极拳”。到了民国再经露禅子杨健侯修改成“杨氏中架”,后来经露禅孙杨澄甫综合曾祖的绵拳和父亲的中架,修改定型成广为流传的杨氏大架太极拳。当世除陈氏、杨氏以外,还有其它一些存世的太极拳,比如河北武清人李瑞东,以从王兰亭那儿学的杨式5捶(搬拦、肘底、撇身、指裆、栽)为基础,揉入太极13式、八卦、形意手法创编的大极五星椎(即现在的李氏太极拳);永年李亦畲之徒郝为真传授武禹襄创编的武氏太极拳;河北完县人孙禄堂得郝为真传后,以武式为基础融合形意八卦创编成的孙氏太极拳;河北大兴人吴鉴泉将师承其父全佑的杨式拳架,删难就简突出轻柔,创编的吴氏太极拳:还有和兆元创编的和氏太极拳等。中篇:有关太极拳运动法则一、动中求静:依太极的理论,运动是天地万物生成,发展的基础,人体要强健,必须运动,而人要少得病而益寿延年,还是运动,所以,练太极拳以动养生,动是太极绵绵不间断的恒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依的动态平衡状态。武禹襄打手要言说: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就是说肢体在运动时,也就是打太极,内在意识专注守一,不能走神,专注每式拳架,内气是指呼吸,要平缓如初,也就是呼吸要自然顺合,该呼则呼,该吸就吸(太极拳讲究采纳腹式呼吸),眼神自然舒展,不眯眼不瞪眼随腰而动。二、以意识为主导,内外专一:太极拳在运动中强调用意识去控制呼吸,控制肢体的每个动作,支配呼吸与动作的有序配合,做到一方面以意领气,以气运身,气到力到引起肢体运动,一方面又以意识控制肢体按照严格的动作规范来运转,让外形的变化引起呼吸的相应配合,经过练太极的长期摩合,逐渐形成意、气、劲、形的统一,全身内外一动无有不动,达到内外合谐状态。三、顺应阴阳,正确处理拳术中的矛盾:太极拳强调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攻防相依,攻防互用,例左搂膝拗步:又防又攻,上手按常理来讲如果伸肩伸肘,直推会远点,下手直搂可能会挡住对方,但是太极拳要求阴中有阳,攻中寓防,所以上臂在阳中有阴,直中求曲的要求下,就必须沉肩垂肘,沉肩不是歪肩,垂肘不是向内夹紧腋部,下臂也保持沉肩垂肘,这样虽然看似进攻幅度小了点,但能防止肘关节过于伸直,被对方折断,而且能快速变化为防守动作。再比如手挥琵琶是防中有攻的动作,按常理对方冲拳打来,应该退避躲闪,然而太极拳要求退身不退手,阴中有阳,防中寓攻,两手仍在前方,控制对方肘、腕关节,先侧身避让对方,使之手臂直中求直,或搬折对方肘关节,或双手直送对方,完成以攻为守的防护。另外在练拳时,经常注意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拳架要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开合相间。四、注意中正网活:表现动作姿势的头部和躯干要上下一条线那样中正,不偏不倚,拳谱说:尾间中正神贯顶。中定安舒:关键是定,练太极拳要定心,要从起式到收式都要意识集中于拳架动作上,练太极拳还要定形,就是要稳定,稳定了才能定心,才有可能体现出安舒状态,练太极怎么才保证稳定?重心始终在支撑面内移动,重心移在前支撑脚时,后脚才提离地面,运动速度应该轻缓匀速,这样才有可能用意识去指导动作,循环反复与身态配合,既能提高稳定度和轻灵度,又能以慢、匀、细、长的腹式呼吸来引领和配合动作。结束篇:了解一下关于太极13式,在太极拳和拳谱中两种说法,其一:《两仪堂本陈氏拳械谱》中记载,太极拳,一名头套拳,一名13势,即13折(戏曲中段或场),又名13摺(折叠)也。以13比附太极的生成数,太极是5行8卦的和为13,13势指13个动作组合,表明一拳术包括13组合成太极的衍生数。另种说法:太极拳,一名长拳,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13势者拥、捋、挤、按即八卦图4正方,采、捌、肘、靠即八卦4斜角,此八卦也,以太极攻防8种技法暗合八卦。以攻防为阴阳两仪,衍生出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5种形态为5行也,合而言之,叫13势,是拳技也,一着一势,均不外呼阴阳,故又名太极拳,社会上倾向第2种说法。太极推手主要运用“掤、捋、挤、按、采、捌、肘、靠”八法。祝愿开展太极拳运动为全民健身活动爱好者带来福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