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玺:致力民族武术传承

武林动态 2016-05-25

功夫资讯网讯 “杨氏拳”已成为吴忠旅游、“非遗”传承、全民健康的一张名片!

杨文玺,1964年1月出生于吴忠市,现任吴忠回族武术文化学校校长、回族武术文化研究会会长、政协吴忠市第四届委员、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回族杨氏拳传承人、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专家评委。

回族杨氏拳由徒手、器械、对练、软器械、杨响板、硬气功、养生等组成,与中华传统武术、回族生产生活习俗相结合,目前已形成具有自己门派特色的系列拳技。

追根溯源、七代传承,家族武艺历史久

回族杨氏拳,由吴忠一代宗师杨公士鹏创立于清朝年间,先后历经第二世杨清、杨明,第三世杨吉有,第四世杨生山,第五世杨金柱,第六世杨文玺、杨文顺,第七世杨澜、杨媫,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杨文玺的父亲杨金柱从小就跟着父辈练武,师范毕业后他一边从教,一边完善家族武艺,不断对杨氏拳进行系统总结,并形成文字。杨金柱对杨氏拳的发扬光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习武过程中,他注重将拳术与养生科学地结合,有效促进了杨氏拳的普及与推广。

潜心习武、博采众长,杨氏拳技进校园

杨文玺在父亲的影响下,从5岁开始习武。30多年前,他在继承祖传武艺的同时,又广泛学习中华武术其他门派武功,先后练过汤瓶七式、心意六合拳、八极拳、通背拳、八卦、少林等,经过多年实践,日益完善,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自己风格的杨氏拳。

杨文玺说:“2006年4月,利通区金星小学召开运动会,让我排一个武术节目,结果效果非常好,得到学生、学校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为了更好地传承杨氏拳,杨文玺辞掉教师工作,于2006年8月开办了吴忠市回族武术文化学校。在他的努力下,2008年4月,回族杨氏拳被吴忠市确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0年5月,作为第六代传人,杨文玺被确认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5月,回族杨氏拳被确定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3年6月,他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目前,吴忠市在各学校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杨氏拳已走进市区盛元小学、利通一小、第五中学、高级中学等中小学校。

“来学武的孩子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学习好,但身体素质很弱;二是身体特别胖,运动得又很少;三是非常调皮,不好好学习。”杨文玺介绍,学武能让孩子明白基本的道德标准,知晓武道,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还能强身健体,练就防身技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控能力。

近年来,杨文玺在《中华武术》《武魂》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有关民族武术发展的论文。近期,他与两个女儿在整理出版中国回族武术系列从书《回族杨氏拳》一书。

对外交流、宣传吴忠,“武术名家”显身手

近年来,杨文玺带领武术学校的学子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出访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巴西等国,为宣传吴忠文化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9年随中国代表团参加新加坡世界民族文化节,表演回族武术“杨氏拳”,得到了新加坡时任总统纳丹、资政吴作栋以及外国友人的称赞和好评,第一次在国际上展示了中国的民族武术。

2014年出访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表演的杨氏拳:回回拐棍、回回刀、回族盾牌刀、对打、羊角棍等,让东南亚国家的人民第一次体会到了中国民族武术的无穷魅力。

2015年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上,由杨文玺编排指导的大型武术节目《回乡武魂》获得表演一等奖。

今年4月21日至25日,中国国际武术协会在河南省新乡市举办武术节,杨文玺带领8名学子及教师参加,摘得六金、五银、七铜,他被授予“武术名家”称号。

杨文玺说:“我们要通过对外交流,宣传民族文化,推介吴忠;将习武与养生结合起来传承,增强全民身体素质;要结合发展,不断创新,始终体现民族武术的特色。”

杨文玺被万仙山武术节组委会授予“武术名家”称号。

杨文玺给他的两个女儿传授家族武艺。

自治区“非遗”项目回族“杨氏拳”已走进吴忠市区各中小学校。

杨文玺的学员参加万仙山武术节

吴忠回族武术文化学校的学子多次代表宁夏参加对外文化交流并获奖

杨文玺给学生传授民族武术时,注重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

吴忠日报报道杨文玺事迹

来源: 杨文玺 吴忠日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