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时敏先生诞辰10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

武林动态 2014-03-24

功夫资讯网讯 2014年3月16日,纪念郑时敏先生诞辰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郑时敏先生是吴式太极拳名家,是北京市的一位德高望重的民间武术家。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师从杨禹廷宗师学太极拳,是第四代传人,他一生从事太极拳运动六十余年,为发展太极拳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曾任北京市武协吴式太极拳研究会第一届委员,第三届名誉会长。他的传略已载入《燕都当代武林录》、《中国当代武术家辞典》。今天,大家一起缅怀郑时敏先生对发展太极拳运动的功绩。郑时敏先生曾为弟子制定了四条守则:一、刻苦用功,努力学习太极拳,不停顿辍学。二、坚持锻炼,增强体质保健康,不懈怠偷懒。三、提高武德,尊师重教光道义,不无礼寡情。四、立志发展,太极拳千秋事业,不辜负前人。这四条规则正是他老人家一生的自我写照。

郑时敏先生1914年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少年在家读书,13岁到上海学徒,用五年时间学会了西服缝纫技术。在18岁时(1933年),随父到北京,在王府井八面槽大街路西,开设同福西服店。由于夜以继日地辛勤劳动,天长日久,体质渐弱。他渴望寻求一种理想的健身术。当时,国府南迁,北京改为北平,太极拳名宿杨澄甫、吴鉴泉先后南下教拳。王茂斋先生坚持在北平教拳,成为北方吴式太极拳掌门人,史称“南吴北王”。经南京政府批准,北平市成立了北平太庙太极拳研究会,会址设在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院内。王茂斋任名誉总教练,由他的弟子太极巨臂杨禹廷先生执教,赵安详,马汉请,王培生等人助教。学员最多时达三百多人。郑时敏先生听人讲武术能健身,便到太庙看人练武。他非常喜爱杨禹廷先生打的太极拳,于是参加了北平太庙太极拳研究会、1935年开始向杨禹廷先生学拳。经过一年多学习练拳,身体就好了起来,从此与太极拳结下了不解之缘,风雨无阻坚持锻炼,六十多年从未间断。在太庙,由于他练拳刻苦,又肯于为研究会捐资,入会两年后,便成为研究会最年轻的理事。郑时敏先生向吴式太极拳宗师杨禹廷先生学习20年,于1953年在崇文门外火神庙举行拜师仪式,成为杨老师的一名名副其实的入室弟子。同期入门的还有:李经梧、王辉璞、孙枫秋、马月清、石兰田、李植林共七人。在同门师兄弟中,他与李经梧兄关系最密切,直到81岁时还年年率众师弟去北戴河为经梧师兄祝寿,足见师兄弟的情感之深,情谊之重了。郑时敏老师刻苦钻研太极拳,深得杨禹廷宗师之精髓,太极功夫炉火纯青。在武术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1957年参加北京市武术选拔赛,获太极拳第三名,1958年获北京市太极拳第二名;1978年参加北京市老年运动会获太极拳第一名。郑时敏老师不仅武艺精湛,而且教学有方,他为推广简化太极拳,传播吴式太极拳,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在入门之前,学艺已成,不论是在太庙还是在中山公园时,都热心协助杨禹廷老师教学,帮同学练功,是老师的好助手。解放后,太极拳运动在社会上迅猛发展,郑老于1953年在景山公园内义务教练太极拳。1959年为贯彻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伟大指示,北京市体委在东城体委对全市武术老师进行技术、理论考评。正式任命了19位武术老师为教练,可以在各单位任教,郑老师是其中之一。在市武协的组织安排下,他先后受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解放军报社、友谊医院、第三机床厂等单位任教,教授简化太极拳太极剑,学生达数千人。他教的学生曾多嘉(中国籍日本人)曾在1977年获北京市女子太极拳第一名。到八十年代,他定期在景山公园,北海公园,紫竹院公园,故宫筒子河西河沿等地传授传统吴式太极拳,吴式太极剑,太极十三刀,太极推手。还有不少太极拳爱好者到他家登门求教。他为传播传统太极拳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郑时敏先生为人和蔼,温文尔雅,诲人不倦,时时事事一派长者风范。他温和的性格也表现在练拳风格之中,行拳自然潇洒,没有丝毫发头卖相之处,推手以柔化见长,称他为温和的太极大师是当之无愧的。郑时敏先生太极拳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和”字,和为太极魂。用三句话可表述郑时敏老师教拳的风格与特点,一是内练“中和之功”,二是外走“柔和之形”,三是凝聚“亲和之力”。“中和”,“柔和“,“亲和”这“三和”便是郑时敏太极拳教学的风格与特色。所谓的“中和之功”是太极拳的根本功夫。“中和”之理是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凡是真正的太极拳高手,没有一个不是“得中用中”的。郑时敏先生内练“中和之功”包括四个方面:一练中气攒内功。通过站桩,盘架练足中气,也就是拳谱上说的“养浩然之气”,久练之丹田饱满。郑时敏老师教学特别重视收功,强调每次练拳都要有所收获。学拳如攒钱存款一样,日积月累功夫大矣。我的拙文《开三关通三田》就是在郑老师的观点指导下写成的。二是形体姿势处于“中”。行拳或推手,身体必须不偏不依无凹凸无缺陷,立身中正安舒而支撑八面。三是行动适于“中”。动作劲力合适,劲力不大不小,动作无过不及,舍已从人,不丢不顶。四是心境和于中,心态的平和是练拳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无争无斗,心如止水平静无波,没有一丝杂念,这样才能高度入静,才能全身松透。关于外走柔和之形。郑时敏先生盘拳如行云流水,动作柔和顺遂。他说动作轻柔才能练出太极内功,轻柔才能有化掉拙力,达到拳谱所云:“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关于凝聚“亲和之力”。郑时敏先生教拳能给学员创造出一个和谐的氛围,他对所有的学生,不管是聪明、伶俐的,还是比较笨拙迟钝的,都一样的和颜悦色百问不厌。他与人交往总是以德服人,对学生行不言之教,所以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大家来学拳,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团体。春天有踏青春游,秋天有登山赏秋,每到春节大家都相聚团拜。在这样的氛围里大家人人心情愉悦,特别有益于健康。一位记者深受感动,她把郑老师在景山教拳的事迹写成一篇题为《太极拳的亲和力》文章,用英文刊登在对外宣传的刊物上,郑时敏老师的事迹和吴式太极拳被传扬到世界各地。郑时敏老师一心想着学生,他不仅教拳还教学生缝纫制衣。他在重病住院期间,还嘱咐家人,把存下来的花布给女弟子每人扯一条裙子,把几十本书送给弟子留念。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令人无比怀念。郑时敏先生对弟子言传身教,是实践这四条守则的典范。他从二十岁起,与太极拳结缘,坚持练功六十多年从未间断,直到耄耋之年还不辞辛苦地为发展太极拳而努力耕耘。每周两次到景山,北海、紫竹院教拳,一周有六天外出,只有星期日一天在家休息。逝世两周前还由红庙到紫竹院公园教拳,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自强不息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进。郑时敏先生,谦虚谨慎颇有自知之明。他一直不开门收徒。直到1991年,他七十七岁时,在众师兄弟的劝说下才同意收徒。1991年3月31日,郑时敏先生一次收徒60名。真可谓大器晚成。当时,他的弟子年龄最大的八十三岁,最小的二十岁,他们之中有革命老干部,有高级知识分子,有工人,有企业家,也有青年学生。如今,郑时敏先生的弟子们与再传弟子门,活跃在太极拳坛,为发展太极拳事业,而忘我工作积极奉献。大弟子聂秀芬(高级会计师)今年已九十岁,她思维敏捷,动作矫健,精神抖擞,根本不像年过九旬的老人。她是两弹一星功臣中科院院士王希季先生的贤内助,又是航天五院宿舍大院内的太极拳教练,十多年来,她在大院里教授了一批又一批学员。而她自己正是受益于太极拳的活样板。又是传播太极拳的好老师。是我们的好师姐,好榜样。郑时敏老师逝世后,刘素琴女士,在景山公园接过老师的旗帜,把吴式太极拳辅导站越办越好。吸引来大批吴式太极拳爱好者,其中还有国际友人前来学拳。十多年来为发扬光大传统吴式太极拳辛勤工作,是太极拳园地的一位好园丁,好老师。当年跟郑时敏老师练拳年龄较小的弟子,如今也年到七十,他们是当今太极拳坛上的骨干。如弟子关振军(高级检察官)历任北京市武协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监事长、会长,他一边教拳,一边从事太极拳理论研究,在报刊发表了大量武学论文在国内外影响广泛,成为吴式太极拳北派的领军人。他的传略编入《中国当代武术家辞典》等十多部大型辞书。原景山辅导站最小的弟子王俊岭(企业家),曾担任北京市武协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虽然业务很忙,还坚持积极开展太极拳运动,她深受群众爱戴被推举担任海淀区世纪城太极拳辅导站站长。弟子李宗蒲、孙文亮都学有所成,分别担任北京市武协吴式太极拳研究会的理事和顾问,他们创办了自己的教学点,又广收门徒,为传播吴式太极拳,为发展太极拳千秋大业而辛勤工作。在郑时敏先生早年的学生中,值得大书一笔的是钱育才老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翻译家),他虽未正式拜师,但他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就追随老师郑时敏老师学拳二十年,深得郑时敏老师吴式太极拳之精髓,后来拜王培生先生为师,他努力学习、刻苦体悟、终于修炼成为太极拳名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在俄罗斯,日本,教太极拳。著日文版《太极拳理论之要谛》一书,深受读者欢迎,从1999年至今,连续再版十次。他今年92岁高龄,依然到处访友并指导晚辈推手,乐此不疲。郑时敏老师的学生和弟子中不乏名人才士,不少社会名流跟郑时敏先生学拳,如著名的戏剧家原人民艺术剧院第一任院长总导演欧阳山尊,著名电影艺术家司徒慧敏,都曾跟郑时敏老师学太极拳。著名表演艺术家原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于是之先生,正式拜师学拳,北京舞蹈学院原教务长骆璋女士(90岁,离休老干部),书法家王之璘先生都是郑时敏老师的得意弟子。现在郑时敏老师的弟子再传弟子及三传弟子已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看到这大好形势,一定会感到欣慰。我们今天纪念郑时敏先生就是要继承他老人家的优秀品质和高超技艺,立志发展太极拳的千秋事业,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出席本次纪念活动的嘉宾有:北京武协原副主席原北京武术院副院长毛新建先生,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关振军先生,中国武协市场开发委员会委员、北京武协监事陈延军先生,杨式太极拳推手名家陈忠福先生,李式太极拳传人李振良先生,崇文区汇通武术社常功先生,《全球功夫》杂志主编杨文学先生、《搏击》杂志社副主编常学刚先生、《太极搏武》《世界太极拳网》何玉涵女士、郑时敏老师的亲属郑光凯及其子 ,吴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周世勤主持会议 ,吴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太极拳名家孙占峙及弟子刘瑞奇、孙连成、何云桐、张雷,第五代传人金满良携夫人和弟子白桂华,第五代传人还有刘庆奎、王乃昭、任达文、孙文亮、陈玮、李宗蒲、王文、王俊岭、王之鏻、刘素琴、李根银。吴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志红、吴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吴式太极拳领导成员贾秀芬、王洪鄂、董青、穆凯昕、赵茂华以及于沛海、马志财、田德文、郭忠兰、刘玉珍、穆青、杨森等 ;入门弟子宁义强、杜士荣、刘顺华、裘静芝、李大林、程京芳、杜建宏、孙继全等17人,及李宗蒲友人等。纪念郑时敏先生,再传弟子郭忠兰女士发言,缅怀先师。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志红女士发言缅怀先师,并鼓励大家努力学习前辈。北京市武协原副主席原北京武术院副院长毛新建先生最后总结了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几年来的成绩,肯定了研究会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并祝贺李宗蒲、关振军、刘素琴三位老师喜收新徒。(关振军文/陈延军图)

声明: (投稿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