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兵比赛:以智取胜 伤害性小

武林动态 2013-09-26

功夫资讯网讯 9月25日在武汉体院体育馆举行的全国武术短兵调赛是一个并不起眼的比赛,比赛只有7支队共33人参加,也少有媒体前来采访,但武术短兵却是对抗性搏击项目中最具有潜力的,由于它的安全性高,对抗性、技巧性和趣味性都很强,因此具有成为大众运动的可能性,也就具有了商业市场价值。

短兵竞技性观赏性都很强

讲究以智取胜 不会造成伤害

新中国成立后曾于1953年有过短兵比赛,但不受欢迎,后来包括短兵在内的所有武术对抗项目都被废止,直到1979年才与散打一道恢复为武术对抗性的试验项目。遗憾的是,散打已发展得比较成熟,早就成为国家的正式比赛项目,但短兵却不了了之,直到12年前又重新开始试验。近几年,短兵的发展相对较快。本次由国家武术管理中心主办、武汉体院承办的全国武术短兵调赛共有7支队参加,除武汉体院两队外,还有华师大、西安体院、北京体育大学和天津一家俱乐部。男子比赛分60公斤以下级、60至75公斤级、75公斤以上级(即无差别级),女子比赛只有58公斤以下级和58公斤以上级(即无差别级)。

郭裔是华南师范大学队的教练,同时也是比赛裁判,他认为,造成短兵现状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是器械的用材问题,现在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但还不够完善。护具方面,也曾考虑过采用像跆拳道那种电子感应,但成本大,而练习人数和比赛都跟不上,没有厂家愿意投入研究开发和生产。

暨南大学教授马明达出身于传统武术世家,也是短兵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他说,短兵最大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武术特色,武术刀剑的大部分攻防技术都能在比赛中得到施展,竞技性和观赏性都很强。短兵技术含量高,讲究以智取胜,以巧取胜,任何逞强斗狠的野蛮拼打反使对家有机可乘。加上特定的器械性能和防护设施,基本不会造成人身伤害,参赛者可彻底过一把“武侠瘾”。

现在,短兵比赛在规则上有南北之争。据郭裔介绍,马明达的比赛规则主张短兵不要地趟技法,也不应双手持兵器,强调单手的灵巧和技法至上。另外,击中头部和躯干的得分比击中四肢高一倍,在广东的交流比赛就是采用这种规则。但目前武汉体院的规则占了主导地位,本次比赛裁判长、武汉体院教练戴小平说,短兵必须要有独特性才能在世界上争夺话语权。与短兵相似并已入奥的有击剑,不想改变自己的传统来争取进入奥运会的有日本的剑道,短兵必须要有区别于上述两项的特色。因此,地趟技法不能取消。剑道必须双手拿剑,击剑是单手拿剑,短兵则单双手都可以,也可以中途换手,这一点更符合实际的搏击。

中国短兵PK日本剑道

剑道很难懂短兵易理解

北京武协剑道研究会会长、北京炼津剑道馆馆长于汀认为,短兵的观赏性比击剑和剑道都要好。短兵要发展得好,首先必须要让观众看明白,其次比赛必须激烈,必须鼓励进攻。另外,短兵要想得到有力和有效的推广和普及,就要争取入奥。作为打点计分的项目,要引入电子自动计分护具系统,让现代科技来辅助裁判。

于汀在谈到观赏性时说,短兵比赛的可观赏性比剑道比赛高。剑道的规则已非常成熟,多年来极少变动。而短兵是后起之秀,各方面尚在研究探索中,完全可以比剑道做得更好。由于剑道更重视个人修炼,比赛只是检验个人修炼的一种形式,这导致比赛沉闷,外行看不明白。剑道的练习者自己练得很high,参赛者在对峙中较量的是精神和意志甚至技艺,但观众却很难明白。事实上,剑道比赛的观众主要是练习者,比赛也是为了服务于剑道练习而组织的,并不考虑一般观众。另外,两个项目击打的部位和得分标准也有区别。

于汀表示,短兵比赛相对容易理解。剑道的比赛是服务于学员,而短兵要兼顾学员和观众,甚至是以服务观众为中心,这样才能上电视并有较高的收视率,也才有除了培训市场外更广阔的市场。

裁判方面,短兵比赛只有一个场上裁判,负责判断是否得分同时叫停比赛,另外有三个边裁,负责明确是否得分有效(两个举旗即得分有效);剑道比赛没有边裁,但场上裁判有3个之多,这就对裁判的走位要求非常高。剑道的裁判必须是剑道选手出身,并一直保持训练。短兵对裁判则没有这个要求。短兵在裁判判罚过程中也需要现代科技辅助,目前靠裁判以肉眼判断对项目的发展是不利的,因为实践中很多争议就是因为裁判判断不够快和准,即使裁判的水平再高,都很难避免失误,何况还会有人为的因素在里面。跆拳道与击剑都采用电子感应记分,短兵一定要走这条路,别无他途。另外,击打不同部位应有不同的分值,击中头部与躯干应该有更高的分值,而不是现在的与击中四肢一样的分值。这样对主动进攻、大胆进攻会起到鼓励的作用。

具商业市场价值

可包装成体育娱乐节目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第三竞赛训练部主任周金彪对这个项目非常看好,认为是对抗性项目当中最容易开展也最有商业市场价值的。按他的想法,短兵以后要搞段位制,而且必须是独立的段位,不与武术段位混在一起,否则对项目发展不利。同时,周金彪认为,短兵没有必要走专业化之路,如果像散打那样,反而很难吸引大众参与。

周金彪在考虑这一项目时已经为以后的商业化市场化留下了空间,这主要表现在比赛的仪式上。记者注意到,双方选手赛前有一个授兵仪式,两名“授兵使者”捧着双方选手的短兵从不同方向进场,交给场上裁判,裁判再转交给选手,选手单腿下跪接“剑”,然后比赛才开始。周金彪说,这种仪式是项目的特色之一,通过强烈的形式感来承载民族传统文化,另外方便对视觉感要求很高的电视转播,三是为赞助企业留下了现场参与的空间。

短兵比赛今后应该借助跨界明星的参与来扩大其影响力,也就是说,短兵比赛应该是两条腿走路,一是规范的向奥运会看齐的体育竞技比赛,二是体育娱乐化比赛,强调娱乐性。现在还没有一档电视体育娱乐节目可以让各界明星进行安全的击打比赛,作为早就进入奥运会的击剑,要求太高,规则太死,技法也相对单调,而徒手搏击类的项目,安全性也远远比不上作为器械类对抗的短兵,而且对技能要求太高。唯有短兵可以进行商业娱乐化改造,成为一台融会各界明星的体育娱乐节目,让大家都来分享安全击打的乐趣。

周金彪说,中心将通过这次调赛来观察比赛的效果和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完善规则和器械。

何谓短兵

以前,短兵在中国文化当中是对尺寸较短的冷兵器的统称,现在短兵除具有其传统意义外,还特指一种新发展起来的类似击剑和剑道的运动形式,是我国武术短兵器械——刀、剑、鞭、锏等技法综合运用的一种对抗性运动,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竞技体育项目。

短兵作为传统武术一项正式的比赛项目是在1928年出台的,当时名叫“击剑”,为区别于西洋击剑,也称为“中国式击剑”。后来,因为它具有刀剑同体的特点,技术上与西洋击剑明显不同,人们便改称为“短兵”。中国短兵的产生,一方面是受西方由佩剑、花剑和重剑三个剑种构成的短兵运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在一定程度上受日本剑道的启发和刺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