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铎:秉承家学,广传技艺

武林动态 2010-04-09

功夫资讯网讯 一百多年前,一位永年人来到京城,凭借超凡的武功打出一片天地,开创了内家拳的“黄金时代”,他就是太极宗师杨禄禅,此后,太极拳名扬天下,如今已成为世界上习练人数最多的中国拳种之一。杨禄禅宗师的曾孙杨振铎老师秉承家学,至今仍在为太极拳的推广辛勤耕耘。

杨振铎老师1926年出生于北京,是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的曾孙,一代宗师杨澄甫的三子。杨禄禅与儿子杨班侯、杨健侯凭借超凡的技击功夫为太极拳“扬名立万”,而真正使太极拳广传天下的则是杨健侯的三子杨澄甫,目前广为流传的杨式太极拳架多为杨澄甫先生定型的架子。杨振铎老师自幼随父习练家传太极拳及各类器械、推手等。1951年移居山西太原,多年来致力于杨式太极拳的推广与普及工作,1979年、1980年参加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获一等奖及优秀奖,1982年担任山西省杨式太极拳协会会长,1983年在第五届全运会上被评为体育先进个人。杨老师多次赴世界各地进行讲学活动,具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学员遍布世界各国。他现任国际杨式太极拳协会董事会主席,是中国当代“中华武林百杰”、“十大武术名师”、国家武术院专家委员会首批专家成员。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各大流派中习练人数较多的,影响非常大,1956年创编的24式简化太极拳、1959年创编的88式太极拳都是以杨式太极拳为蓝本的。杨式太极拳架子舒展大方,注重中正安舒。在谈到盘架子时,杨老师指出现在很多人存在的误区,放松是太极拳极为强调的要领,但“松”不等于“懈”和“软”,放松是方法,而不是目的。那种为放松而放松从而导致“懈”和“软”的练法是错误的,太极拳习练者一定要引起注意。“松”与“紧”是一对辩证关系,行拳走架时一定要保持心理和肢体的放松,思想上不要有负担,不要用拙力,日久内劲自生。杨式太极拳练习要以杨澄甫先生口述、陈微明整理的《太极拳十要》为纲领和依据。

杨老师认为在盘架有一定基础之后,要进入推手训练,推手是练习知己知彼的功夫,是向散手过度的一个途经,最终为散手服务。杨式太极拳的成名是靠技击功夫打出来的,现在时代不同了,太极拳最为凸显的是养生功效,因此吸引了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们来练习。八旬有四的杨老师依然红光满面,身手灵活,印证了太极拳“详推用意究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的神效。

太极拳十要

1虚灵顶劲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2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 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3松腰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际”,由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4分虚实 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 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5沉肩坠肘 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 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6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 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 而本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 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 中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 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7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 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 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币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

8内外相合 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 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 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能内外合为一气, 则浑然无间矣。

9相连不断 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线有断,旧力巳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 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原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日 “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

10动中求静 外家拳术,以跳掷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使则呼吸深长,气沉丹 田,自无血脉愤张之弊。学者细心休会,庶可得其意焉。

——摘自陈微明《太极拳术》杨禄禅的曾孙杨振铎老师



杨老师接受功夫资讯网记者专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