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武术拳脚刀棍样样齐全

武林动态 2009-12-30






八极拳




传统对棍



苗刀



水仙条子棍
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为素材,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套路演练,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遵照一定的规则,两人斗智角力,形成搏斗,以此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体育运动。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与实践斗争中逐步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兰州历史悠久,武术积淀深厚,极具西北特色的兰州本土武术,在国内也享有盛誉。
没有武侠小说中的飞檐走壁,更没有武侠大片中的骇人场面,但兰州本土武术经过数百年的历史,到现在仍有很多武术爱好者在练习、发展。中国武术七段,省武协常委、副秘书长,市武协常委副主席兼秘书长周建睿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兰州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历史悠久,过去有很多武术名家来到这里扎根、交流,使得兰州有了很深厚的武术积淀,逐渐形成了具有兰州本土特色的武术种类。其实,在兰州文化中,武术文化也是占有很大比重的。 八门、通备是两大本土武术拳系

兰州究竟有多少地方武术种类呢?谈到这个问题还是有一点复杂,由于传承较杂,兰州的地方武术种类也很多,但周建睿告诉记者:“总体来说有八门拳和通备拳两大武术系,此外还有一些器械和拳术。发展到今天,可以这样来形容兰州地方武术,就是八门武术和通备武术是两个具有不同运动风格的武术门派,在这两个不同的武术门派里有不同的拳术套路和器械套路以及内场功夫和技击方法。”

八门拳是一项古老的地方拳术门派,也是八门武术的总称,兰州市当地的武术爱好者把八门拳习惯上称为兰州拳。八门拳以八卦原理为拳理。八门拳内容非常丰富,既有拳术套路,也有器械套路。主要套路有撕拳、炮锤、封手八快、展母子、八门金锤、小母子等。八门拳的演练风格主要体现为:拳势体舒展大方,劲力宏厚,刚柔相济,动作灵活,方法自然,以朴实无华、沉着稳健而著称。

通备武术系列包括劈挂拳、翻子拳、八极拳、戳脚、十二大套子、悌袍剑、六和刀、劈挂刀、风磨棍等。其中风磨棍的内容和结构是按古人“枪中寓棍”奇枪五十五棍图的基本动作为框架,以明代历史文献为依据,在趟子中加了“风磨式”、“磨旗式”、“迎风卷旗”、“子午桩抱棍”为象征,这也是风磨棍名称的来历。该套路是现代一批武术家枪棍心得的精华集萃,也是原原本本的五十五棍图。但是风磨棍也有叫做风魔棍的,在演练风格和内容上都有很大的不同,由于传人的不同以上棍术套路已有不同的版本也不足为奇。劈挂拳最早风行于河北沧州一带,上世纪20年代传于西北,劈挂拳是大劲道拳,具有长拳的风格特点,讲究劈劈挂挂,大开大合,起起落落,雨骤雷鸣,劈挂横掌,伸足朝天,放长击远。翻子拳是属于短打类型的拳种,套路一般短小精悍,结构严谨,发力迅猛,拳法连续性强,讲究一气呵成,在武术行内,人们把翻子拳的运动风格形容为“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

周建睿还告诉记者:“除了八门拳和通备拳外,还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武术种类,例如,棍术鞭杆。古时候人们出门远行,经商或夜行时,出于护身和自卫的需要,都习惯随手拿一根棍以壮大胆气。经过千余年岁月的洗礼,在甘肃形成了内容丰富,特点突出的具有西北风格的棍术、鞭杆体系,因此在拳谚中有南拳北腿、东枪西棍之说,西北汉子把棍推为器械之宗。鞭杆又称为短棍,俗称三尺鞭杆,由于它短小精悍,携带方便,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鞭杆的主要击发有:搬,扎,纽,扣,刮,略,挑,敦,点,劈,挂,缠,提,揸,滑,绞,压等法,特点是长短适宜,运用方便,泼辣迅猛,两头并用,把法多样,换手掉棒,变化多端,适宜激烈格斗。所谓八极拳,八极是个古地理概念,《淮南子、坠形训》中有‘天地之间,九州八极’之说:以‘八极’作为拳种的名称,其拳意为:八极拳有拳打四面八方之意,出手迅猛,当然也有气势威猛博大精深之含义。八极拳在我国西北地区流行较广,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拳种。八极拳的套路一般短小精悍,动作迅猛、刚劲有力。”

兰州武术需要更大发展空间

八门拳和通备拳是兰州的两大武术拳系,那么这两大武术拳系是如何传到兰州的?现在又有多少人在练习以及现在的发展状况如何呢?在这两种武术拳系之前,兰州又有哪些武术种类呢

对于这些问题,周建睿告诉记者:“八门拳是兰州有记录、能考证的最早的地方拳种,在这之前有哪些武术种类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至于八门拳是如何传到兰州的有两种说法,一说为清朝嘉庆年间,河北燕山回族武术家‘常燕山’首传;也有一说为清末时由当时在兰州当稿爷的福建人所传。而后一说法是被八门拳传人们所承认的。八门拳也叫封手,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已经极具兰州本土特色,在兰州也有很多人学习,因此兰州习武人也将八门拳称为兰州拳。通备拳的历史要短于八门拳,1926年吉鸿昌率兵入陇南,刘玉芬主事金城,就在刘玉芬国民西北革命军里,河北沧州盐山人氏、当代回族大武术家马凤图先生也随军入甘,将流行于河北沧州一代的劈挂拳、八极拳,以及东北一代的翻子拳、戳脚等带到甘肃,并在甘肃、青海广为传播,因拳种颇多,他就将各种拳法特点融会贯通,以清朝中晚期流传于河北省沧州盐山一代的通备学说冠名,称为‘通备武学’。马老先生学识渊博,性情豪爽、豁达,待人宽厚,当年在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陇上武林名家,他们相互交流切磋,使通备武学更加完善。马老先生后继有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先生之长子颖达,次子贤达和三子令达等把通备武术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谈到本土武术的发展,周建睿感到有喜有忧,他说:“喜得是现在各级体育部门和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对武术,尤其是地方传统武术越来越重视。在我市一些高等院校已设立了以武术为主要的学习和训练内容的民族传统项目课程,在个别院校有‘武术沙龙’活动,多所院校的武术爱好者在一起研究、交流。在一些中小学中,武术也被列入课程,这些对武术和本土武术的发展来说都有很大的帮助。忧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丰富,娱乐活动越来越多,人们对武术的热情在减少,而且武术的竞赛平台太少,如省、市体校和体工队都有武术队伍,但一年到头就那么寥寥几场比赛,让习武的人缺少了交流、提高的空间,更让他们觉得前途渺茫。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兰州练习地方传统武术的仅有一万多人。如何发展武术,尤其是地方武术,近年来市武协也想了不少办法,首先我们经常在节假日组织一些武术表演和交流活动,每年的五一长假我们都要组织专场的兰州市市级的武术比赛,而且我们经常组队去参加国内的武术比赛,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宣传了兰州地方武术。其次我们希望在今后兰州能多组织一些武术比赛,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展示兰州本土武术的魅力。”

武术也是健身的好方法

说到健身,很多人恐怕不会选择武术,总是认为武术太专业,练习时间太长,而且很苦。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大家不妨看看太极拳(剑、扇)等,这些也属于武术范畴,但习练者众多。

对于武术能否成为群众健身的项目,周建睿告诉记者:“武术是很有健身价值的,经常从事武术锻炼,能有效的增强体质,尤其是各种拳术、器械套路,有多种手法、步法、腿法和身法。动作幅度大,许多关节活动幅度也很大,因而要求肌肉、韧带能够拉长并富有弹性,可有效地发展柔韧性。套路中的许多动作如踢、打、摔、拿、蹦、跳、跃,跌扑、滚、翻等,可以很好地发展灵敏度、速度、力量等素质,提高弹跳性。此外,打一套长拳套路和器械套路平常要求在一分二十秒到两分钟内完成五六十个动作,对提高身体的速度耐力也有很好的效果。”

此外,周建睿还告诉记者:“武术锻炼对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也有很好的作用,尤其是拳术和器械套路,强度和运动量大,动作起伏转折,节奏多变,经常进行锻炼,可以大大增强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机能。中枢系统是支配人体各器官系统活动的枢纽,武术套路中的手、眼、身、法、步配合严谨,变化多端,不仅要求配合肌肉群活动的运动中枢要高度的协调,而且要求运动中枢与支配内脏器官的植物神经系统很好地配合工作,这样就有利于改善大脑皮层、各神经中枢的协调关系。武术套路动静分明、节奏变化快,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交替过程的灵活和强度均有所提高。此外,武术运动还能培养人们的机智、勇敢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为了使武术更能适应普通市民的需要,当前武术运动的开展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如休闲武术,在这里我们也把这种形式的武术运动叫做广场武术或是社区武术、晨练武术,主要以太极拳、木兰拳等气功系列为主要健身手段和方法。民间传统武术,这一块活动人群主要以民间的不同门派、拳种的拳师和武术爱好者为主。在一些民办武术学校也开展一些民间的传统武术套路教学和训练。竞技武术,主要在政府主办的体校、运动队和各体育运动院校以及各大专院校体育系为主。在基层的各个武术训练点和健身中心,也都选用一些竞技武术的套路作为教材。由此可见,武术适用于群众健身。”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