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八极拳宗师吴秀峰

武术名家 2014-08-03

一代宗师吴秀峰1908年农历2月初4生于武术世家。儿时因病致聋,十岁尚不会讲话。生性孤僻的他,自幼遭众人冷落。而吴家庭院早晚都聚集很多习武者练功。吴秀峰看得如痴如醉,暗自记在心上,躲在没人的地方偷偷练起来。父亲(吴会清)是在无意之中发现他在练功,练得那么有章有法,一时惊呆了。父亲(吴会清)敏锐地感到此子可教,开始精心调教他。果不其然,儿子(吴秀峰)进步神速,功力倍增。也许父爱是世上最好的良药,吴秀峰竟然慢慢学会了讲话,让乡亲们刮目相看。

随着年龄的增长,吴秀峰在家乡已经小有名气。他渴望学到更多的东西,希望到外地闯荡。得到了长辈的支持,他一生三下江南,独闯江湖掌握了诸家拳术之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十岁的吴秀峰第一次下江南,经山东枣庄到上海,游浙、赣、鄂、豫,访师寻友。在进入江西红色根据地时曾被红军部队聘为国术教官。这次南行,让吴大开眼界。回到故里,他不甘落伍,决定闯津门码头。为什么要去天津呢?民国初年,晚清的遗老遗少、各路军阀首领纷纷落户天津租借地。1912年,我国武林高手也云集津门,成立了中华武士会。罗疃张景星携李书文、王中泉捷足先登,在该会任教,幸会奉军将领许兰洲。许(许兰洲)独具慧眼,将李书文等招其麾下,而后马氏兄弟、霍殿阁等八极精英相继加盟,一时名声大噪。1932年,许兰洲成立了北宁国术研究会,并将河北省国术馆迁进研究会馆,许兰洲亲任馆长。家乡同行在天津的迅速发展,对孟村还是有影响力的。

1933年,吴秀峰来到天津,寄宿老龙头火车站(今天津站)附近。当他得知天津市第一国术馆就在不远的六号门后,便亲自找馆内教头,自报家门后提出以拳会友、当场比试。在众多徒弟面前,教头不甘示弱,同意应招。结果只一招吴秀峰就将其制服而未伤其人。教头心服口服拱手将“场子”让出,卷铺盖走人了。此事一经传出,震惊天津卫,从此吴秀峰在津门武林有了一席之地,正式收徒授业。邢玉清、王景祥、孙焕文、周广源、王振亭、王振江成为吴秀峰在津的第一批徒弟。后来又在东北角三义庙开场子收潘长山、谢虎等人为徒。

吴秀峰在津每日练功授徒之外,潜心学习正骨按摩,没有其他嗜好、秉性耿直、不善人际交往、加之耳聋,天津人称吴聋子。

吴秀峰第二次下江南是在1934年。他在租借地痛打了前大总统曹锟的保镖,也就是其子的武术师父,而创下大祸。经人劝躲躲风头,便去了青岛。在青岛听说西方大力士来中国上海摆擂台,吴秀峰又去了上海,可惜晚了一步。西洋力士已被沧州王子平打得落花流水。吴秀峰十分懊恼,但王子平倒是非常欣赏这位穆斯林老俵。吴秀峰没打成擂,便继续南行粤、桂、川。在广州遇高僧,学到青龙剑等。走广西遇奇人学得刁钻小棍。在四川峨眉山,得高人指点,吴秀峰的拳术更是突飞猛进,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这是吴秀峰第二次南下取得的巨大收获,使之终身受益,也就造就了他后来的精彩人生。

吴秀峰回津后,陆续开了七个场子,成立了武术社,吴聋子威震津门。

1945年8月15日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日子,日本鬼子投降了。吴秀峰的家中却来了不速之客,将他带到了一个极保密的地方,交给他一个特殊使命:做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的特别护卫。李宗仁此行负责日本受降,并担任区域长官。当时平津一代人员十分复杂,安全工作之难可想而知。吴秀峰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并受到嘉奖,李宗仁之子还拜他为师。仅此一事足以证明当年吴秀峰在津门武术界的威望之高。这期间,他又收了一些徒弟其中就有田金钟。

吴秀峰第三次下江南是在1948年。获悉日本浪人在台湾岛藐视中国武术,向中国武士挑衅,气焰十分嚣张。他决定南下台湾,教训日本浪人,长中国人志气就一人来到福建,准备渡船台湾。时值台风季节,在沿海一带住了三个月,始终无法登船。他利用空闲走访了莆田、泉州等地,寻找南少林,寻找赖爷的故乡,均未果。由于国内时局动荡,国民政府大肆征船,封锁海域,吴秀峰只好急速绕小路北上返津。

新中国成立之后,吴秀峰参加了1953年、56年两届民族形式运动会,均获金奖。时任裁判长的王子平大师将他介绍给国家领导人。贺龙元帅邀请他到家中盛情款待。

1958年,吴秀峰在津参加工作,有了固定的收入,1968年退休。他于文革前迁居丁字沽新村,每天在西沽公园晨练,吸引了大批八极拳爱好者慕名前来拜师学艺,成为当时西沽公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此时的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武术套路研究与实战教学上,祖辈传下的八极拳、八极小架经他整理、充实、发展位数十个套路。拳术变化多端,攻击力强、防守严密,独具特色,深受武术爱好者的青睐。

1976年底,吴秀峰老人不幸遇难逝世。这是武术界的重大损失。后人在研究其拳术风格时发现,他晚年的风格有些变化,不得其解。我个人认为:解读吴秀峰的一生之变化应做全面的历史的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老人一生收徒授业、徒子徒孙数千人,走南闯北,历经非凡,只有在他退休后,衣食无忧、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开始集中精力总结拳术套路。动作简捷,凝聚了老人一生武功的精华。社会在进步、变革,人们练功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健身防身是大众之所需,工作之余锻炼身体,劳逸结合成为时尚。习武者以“自卫”为本是老人晚年授徒传艺的真谛,他把以静制动、以逸待劳的理念功力溶入到大开大合的八极拳中。做到刚柔并济,攻防兼备,把八极拳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继承,创艺无限,境界之高不愧为一代宗师。用武术大师李文贞先生的话讲“吴秀峰就代表了八极拳”。

中央电视台5 频道举办的“武林大会”,无论是哪个拳种的选手,在竞技场上发挥,缺乏的恰恰就是防御之功力。老人的先见之明令后人折服、敬佩、怀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