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功夫(小林功夫火锅加盟费)

武术流派 2022-10-23

极目新闻记者 郑晶晶 王云政

视频拍摄剪辑 王云政

摄影记者 萧颢

通讯员 林金国 李雅琪

去年大年三十奔赴武汉抗疫,奋战40余日,亲临火线指导救人,如今重返武汉。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受邀来汉出席第三届世界大健康院士论坛,并就《中医“治未病”——守护全民健康》进行发言。会上,极目新闻记者就中医如何做好守正创新、如何坚持中西医并重等话题,对仝小林院士进行了采访。

去年驰援武汉是保卫家乡

“我父亲生在武汉,长在红安,我的户口本上的籍贯还写着湖北红安。去年来武汉抗疫,对我来说,是保卫家乡了。”8日上午,仝小林院士重返去年曾经战斗过的武汉市第一医院,故地重游,深情表示。

去年大年三十来到武汉,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共同组长的仝小林及其团队,在武汉奋战40余日,战果累累。他开具的“武汉抗疫方(1号方)”,率先在社区发放,在抗疫战场立下奇功;他倡导的社区中医药防控模式——“武昌模式”在湖北得到广泛推广;他牵头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医)》指导全国救治新冠肺炎病人;他多次深入重症病房,指导和亲自诊治危重病人……

此次重返武汉,看到武汉生机勃勃、焕然一新,他心中非常感慨。“武汉和湖北人民非常了不起,非常伟大。”他也送上祝福,希望武汉和湖北未来能够在科技等各领域取得更大的进展。

在第三届世界大健康院士论坛上,仝小林院士就《中医“治未病”——守护全民健康》进行发言。他表示,中医“治未病”思想指通过提前干预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部分。在此次疫情期间,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参与,“治未病”思想亦因此而得到充分发挥。“我们通过分析新冠患者的证候特征,得出新冠疫情属中医‘寒湿疫’,并进一步阐明了‘寒湿疫’之病因、病机、传变规律。在此基础上,即可运用相关措施进行‘治未病’。”

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

仝小林表示,未来疾病谱将呈现以老年病、多系统慢性病、代谢性疾病为主的特点。需要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个体化优势、整体观优势,做好疾病的三级防控。

一是对于疾病的防治要“前移”和“旁扩”,对于潜证和可预见证要提前干预,全过程中重视预防,还要做到“全方位观照”。看到某一显证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其他潜证,“见一叶而知秋”。比如看到糖尿病眼底病变,要立即想到其他微血管病变。

二是在掌握疾病整体规律基础上,注重辨证施治的个性化。这是循证研究基础上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是根据体质、性别、年龄、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证候的不同类型等制定的个体治疗方案。比如2型糖尿病患者,有的体型肥胖,有的体型消瘦,需要根据体质特点辨证用药,有的一开始就合并大血管病变,有的始终不出现大血管病变,反而以微血管并发症为主,在起始治疗时就需要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并发症差别预防。

三是要把患在同一人身上的若干种疾病联系起来看待,把疾病和所患疾病之人联系起来看待,把病人与其所处的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等)联系起来看待,把握疾病的整体时空,这也是生态大系统医学思想。

他强调,未来实现健康中国,要在疾病的预防上下功夫,早预防早干预,要有全局观。

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

根据“十四五规划”,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健康蓝图中,提到要聚焦疫病防治能力建设。8日,对于疫病防治能力建设方面,仝小林院士也提出自己的看法。

他表示,要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医药应急响应和工作机制;建立中西医协同应急救治机制,确保中医药第一时间介入、全程参与救治;建立基于“武昌模式”的“中医药+”抗疫长效机制;加强中医药应急学科体系与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医药应急资源的生产和战略储备;加强中医药应急科研体系与基础平台建设。

中医药该如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对此,他表示,要深入挖掘经典古籍,探寻有效方药,应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大规模临床验证;在借鉴现代医学知识基础上,从中医角度重新认识疾病,根据疾病自然动态演变过程,对其进行分期、分证研究,与现代医学体系进行有效对接;要借鉴现代科技方法,对有效的古方古药进行机理机制研究;要保持中医思维的基础和前提下,将现代中药学、药理学等研究成果回归临床;要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