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芽女儿作品最爱暗黑色

武术流派 2012-05-11

她站在德国卡塞尔BergparkWilhelmshoehe山上,看着天空渐渐变成深蓝色,她觉得自己很渺小,一阵风就可以随时把她带走;她一次次从就读的古老城堡逃走,听到身后一扇扇大门关闭的空洞回响,她被锁住并迷失了方向……这是周褐褐幼年最深刻的记忆,神秘、诡异、刺激,她说这些片段对她的性格和成人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她的作品,完全异于父亲周春芽的大红大绿,暗黑是她最爱的颜色。

童年

在德国的古堡冒险

褐褐童年随妈妈在德国度过,按照妈妈的意愿学习钢琴,接受严格的古典音乐训练。褐褐对音乐是有天分的,因为不是谁都可以在12岁登上ISMANING的宫殿举办钢琴演奏会。幼时的褐褐常常跑到山上等待黄昏的来临,“我一直认为,当天空渐渐变为深蓝色的那半小时是世间最美的时刻。”

后来,因为妈妈学业繁忙,褐褐被送到了一个70岁的老奶奶家寄宿,并在一家有着600年历史、由城堡改建的学校上学。褐褐一个夜晚展开了一场校内冒险,“我不知道,所有我通过的门都是出去后就回不来了,自动上锁,能听见的只有身后一声声大门关闭的巨响回荡在深远的走廊尽头。”褐褐坦言,“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潜意识里就喜欢深色调的东西,让我感到神经很舒坦。”

大学

与德川家康“共眠”

初中,褐褐回到周春芽的身边。高中,她开始学习美术。大学,褐褐考上了父亲曾经就读的四川美术学院。2005年,24岁的褐褐远赴日本,研究视觉系音乐和舞台服装文化。而进入那个培养了设计大师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和高田贤三的东京文化服装学院,褐褐的愿望很单纯,她热爱日本特有的“视觉系音乐”,“我当时想的就是只为有一天能为乐队的成员做出配得上他们音乐的服装。”

在东京,褐褐节俭而自律,她租房住,租金2000元,10平米不到,只放得下一张床和一台缝纫机,更奇特的是,房子旁边是一片墓地!“我没有那些忌讳,那里环境安静,更有德川家康永眠在那里。”

事业

寻求精神上的自由

在东京,没人认得她是谁的女儿,褐褐的一切创作都追随着她自己的视觉系音乐爱在行进。“我相信作品就是我的语言,无论周围给予什么评价,我从来在精神上都是自由的。”

在创作上,褐褐说她几乎没有遇到困难,“从在德国读小学,初中接受专业古典音乐教育,高中接触视觉系乐队音乐,这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到日本以后发芽了,我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和追随一生的职业。”她也在业内得到了认可:在东京著名的Pangea展示厅,褐褐举行了服装设计个展,还获得了学校毕业展一等奖。著名的《装苑》杂志刊登了她的专访和介绍;日本NHK电视台也为她制作了5分钟的专题节目介绍。褐褐坦言:“我很骄傲,这些成绩完全靠我自己,没有任何人的帮助。”

爱情

尊重命运宅家待产

2010年回到成都;2011年在北京举办个展;2011年在成都举行婚礼;2012年5月,怀孕7个多月。褐褐很迅速却又有序地进行着自己的人生,褐褐说:“关于人生和事业我相信命运都是为我安排好了的,一步一步走稳了,事业能走多远就走多远,是为了人生不长的几十年能够快乐。”

因为怀孕,褐褐暂停了自己的事业,现在的她,弯不下腰,不再做设计。她每天在家宅着,买来8元一个的便宜花盆,亲手涂成她最爱的黑色;她在家插花,大把的芍药爆炸地盛开,香得跟玫瑰一样逼迫她的嗅觉;她感受到宝宝在肚子里面活跃的跳动。问她会不会把宝宝培养成“艺三代”,褐褐笑言:“当然。音乐、艺术这两方面是一定不会少的。”

对话褐褐>>>

愿为艺术殚精竭虑

介意“艺二代”这个称呼吗?

周:不,我要感谢

这个身份,是它带给我了不一样的成长经历。总之我要对得起这个称号,作品也一定要经得起风雨。

拿“狂热者2010”为例,你的作品想表达什么呢?

周:暗黑、生命力和唯美。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任何生命都是可贵的。我想用我的方式来赞美它。

你觉得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和艺术家,你做到了吗?

周:感觉到身体和精血被榨干,从此无法再用睡眠来恢复,一去不复返。有这样的觉悟就是真正的艺术家。我自己还在努力中。

据说那英在你婚礼上邀请你为她量身定制演出服,有没有想过创立一个服装品牌?

周:如果那英姐邀请,我非常乐意。创立品牌我还真没想过,因为我不希望我的服装在工厂里面量产,而是一针一线自己缝制。

未来还有什么想尝试?

 

周:我从小就不喜欢体育运动,如果可以克服这种惰性,我想成为一个体育健将。

暗黑世界的

精灵

她用古怪惊悚的骨骼模特展示亲手设计并缝制的衣裙,以另类无畏的姿态,让人们记住了她的名字——周褐褐,新锐视觉系艺术家。但各大媒体在关注她时,更多的称呼却是“周春芽的女儿”。

采访手记>>>

她在暗色调中绝世独立

褐褐的名字。念起来像在轻轻地笑。她本人,也长得云淡风轻,极喜黑白二色的衣着,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沉静。然而,她的作品,却惊悚诡异重口味,犹如摇滚般给力。那些静默而妖娆的骨骼,穿上她亲手缝制的华服,在黑暗中绝世独立。我突然想到《惊情四百年》的德古拉伯爵,《暮光之城》的爱德华与贝拉。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嗜血般上瘾。我好奇,这样一个小女子,内心潜藏着什么?

与她的对话,是以文字的形式展开,我是觉得,这样的方式似乎比语言更丰满。我们不是单纯地你问我答,我们甚至用私信聊天,絮絮叨叨。她为孕期的失眠焦躁,被整夜嗡鸣的蚊子烦扰,凌晨起来在微博上发牢骚;问她要之前在北京拍的艺术照,她忍不住埋怨摄影师擅自P大了她的胸,她说:“我气惨了,‘鼓捣’喊她改回来。”

原来,这是个极其简单随性的女子,虽即将为人母,却有着孩子般的较劲。就如她的作品,彰显着与表象背道而驰的生命力和唯美。这是观念的极致,却是生活的自然。

来源:天府早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