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快乐,在天元

武术流派 2017-12-12

数九寒冬,依然有一众人马,从京城的四面八方,快乐地奔向一个地方,那就是天元,一个周末拳友们聚会的好地方。

有一种运动叫太极。没的说,首先出场的就是太极基本功训练:走活桩,踢腿,开胯...每一样不会少。玉女穿梭、搂膝拗步、劈头盖脸、当头炮、二踢腿、内外摆莲...听这名字,肯定不是花拳绣腿。想见识这功夫,就来天元吧。瞧:天元人,一个个,操练着,欢笑着,中间还不时穿插着教练们的激将法子。没想到吧,练功也可以是这样的一种快乐,功夫就在这快乐的氛围中在不知不觉地慢慢上身。

其实,对于已经成年、筋骨已不再柔软的人、尤其是中年人来说,练就刚柔相济的太极,确实是对身心的一个挑战。天元,是谦虚而低调的太极传人杜先生领衔,二十多年的功夫让人仰慕。拳友们各有不同,有部队退役的特种军人,有练过其它拳种的过来人,有对太极略有所知的初学者们,也有慕名而来的白丁们。大家在天元的场地,聆听先生教诲,跟着先生一边学习,一边交流。拳友们彼此互相指点着,关照着,交流着,帮助着。。。即使今天,杜先生因公务而远在彼岸。天元的拳友们,依就惯例,照样定期、在周末坚持习练。这种持之以恒的习练,改变的不仅是身体,更是心性。每个人,健体又修心。看天元人,精气神越来越棒,男人越变越帅,女人越变越美。不少人还练就让同龄人羡慕的横叉、竖叉以及双盘等基本功夫。那练功的场景,不时地让周围路过的行人足观看望,成为公园一景。

杜先生不论身在何处,都不忘传播太极文化。今天带给拳友的是这篇《太极拳的“巧”与“拙”》 从古到今江湖武林鱼龙混杂,什麽天下第一剑,什麽打遍江湖无敌手比比皆是,现如今大师满天飞,绝技处处有。其实均不附合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好听一点为卖弄,不好听一点是不知天高地厚。 比如,都言太极拳以柔克刚,却不知以刚制柔是常态;都说以弱制强,却忽略以强凌弱是必然;都研究以巧打拙,却忽视大巧若拙,大盈若缺。 体会不论作学问或打太极拳都要由正向、从基础入门,精力应花在基本规则、规范、规律上。质朴方法才有进步,尤其是修养品德必须有求实的态度才可能有成就。恰如桃花源中的狗叫,阡陌间的鸡鸣,淳朴的风俗。至于冷潭中所映出的月影,古树上所落下的鸟鸦,表面看来充满诗情画意,实际却显示出萧瑟凄凉的景象。古谚有:"自古巧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虽然寒潭之月和古木之鸦,看似天工弄巧,实际却显出萧瑟景象。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是"巧者不坚竖,拙者永固"、"读书之乐无巧门,不在聪明只在勤"。老子有"巧为拙之奴""拙能制巧"的说法,也是证明了物极必反的道理。禅宗有言"悟了等于末悟",说明巧拙丶黑白、虚实、高下、盈亏都是循环相对的。做什麽事都不应耍小聪明,更不可卖弄自己的技能。

祖师陈发科先生一生忠厚老诚,谦虚谨慎,从不自炫武艺,也不把太极拳吹的神乎其神。他告诫儿子陈照奎:"因为中华不同门派的武术各有所长,才能流传至今,学拳的人也由于每人的条件不同,各有所爱,也各有所宜,可以自由选择练习。什麽事物都有外表和内在,太极拳虽重视内功,但如果只学了短短的时间,连外形还未学好,就自称内家岂不笑话。" 总之,好的功夫来不得半点虚夸,不可能投机取巧,必须是正正规规,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练出来的。正如台北徐纪老师告诫我的学拳三要素:第一是基本功,第二是基本功,第三还是基本功。

这就是明师,指点的永远都是那关键的点位。基本功,千万不要轻视,这是众多明师给予我们的忠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