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中“五行”的意义-静磨剑

武术流派 2014-05-18
形意拳有阴阳五行之说,一般流行的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并联系到劈、崩、钻、炮、横五拳相生相克,这些都是牵强附会,毫无拳学意义。王芗斋宗师早在四十年代答记者问时就说:“要知形意嫡传,……亦无五行生克之论,不过指五种力之代名词,非手法与套也。……非若今人动谓某拳克某拳也。若以目之所见,一再思之,然后出手以应敌,鲜有不败之者。”“金木水火土”,其实是形意拳前辈比喻形象的说法,其实都是争力,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金力:“浑身之筋骨坚硬,心如铁石,运用时其力由虚中化为实中,有攻击之能,其性属金,故曰金力。所谓皮肉如绵,筋骨如钢之意也。(王芗斋《拳学新篇•运力》,本文引用均出此文,下略)。金力是发力形式,发力攻击敌人,特征是“刚”,显得较“紧”,是由蓄力突然爆发,筋骨坚强如钢,如金属锐器势不可挡,正是“柔过劲,刚落点”。为助“金力”的爆发,可齿欲断筋,毛发如戟,沉气发声。当然,“金力”爆发并非铁板一块,而是“棉里裹铁”之感觉。中华武学的上乘应是骨肉脱离,用骨骼打人,可谓“骨骼出锋”。木力:“四肢百骸处处皆有,若树木之曲,其力实中有动,其性属木,故曰木力。”人体应构成立体的间架结构,这样才能攻防自如,如同树木,枝干曲折,构成三角支撑,绝无平面之面积,身躯如干,四肢如枝,八面支撑,浑元争力,显得较“实”,纵横参差,结构稳固。树木不是木头死桩,而是实中有动,并不呆板,如参天大树,外形未见其动,内则生生不已之动。“劲由曲蓄而有余”,“身披五弓”。垂手直臂或弓步直腿都彻底违反“木力”原则,大错特错。老形意拳弓步进取,极易丢失,经过改革,一变为双腿皆曲之丁八步。但太极拳仍然还有大弓步,这不是打太极经典之论“劲由曲蓄而有余”的嘴巴子吗?可悲可叹也。水力:“身体之行动,如神龙之行空,矫蛇游水,行无定踪,灵活随转,犹如水之流动,其力虚中,其性属水,故曰水力。”真传“内家拳”,无论太极、形意、八卦,均是“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俗称“身子活”,游走运动如神龙行空,如水蛇在水中游动。水力在试力中表现最为典型,大成拳“神龟出水”试力给人的感觉如同神龟沉浮游动于水中,灵活的身法给人以美的享受。“水力”表现为柔活灵通,因此“六合八法拳”又名“水拳”。“水”可谓中国“内家拳”的重要特征。欲得水力之妙,当洗开全身各关节,尤其肩胯。一般人的关节如锈死之螺丝,无法动转,又何谈身似游龙灵如水。有人将摇头摆尾、耸肩沉肩、扭臀晃屁股以示灵活,谬矣。欲得“水力”,老老实实站桩试力,柔韧筋骨,“练得身躯婴孩似,打遍天下不费难”。火力:“发手如炸弹之爆炸,冲动如火之烧身,猛烈异常,其力由虚中化为实中,而反归于虚中,动作甚速,其性属火,曰火力。”火力如同火药爆炸,其特征:(1)火药猛烈突然,一点就炸;(2)力的方向是辐射爆炸式的,不是局限于某个方向,头、背、臀、手、肘、肩、足、膝、胯,处处都可发力。这种“浑元爆炸力”,古人形象地比喻为“火力”。火力快而猛,发力范围大。高手发力,可引起全身震颤,炸力在步子上有单炸、双炸,震得土地咚咚响,震得窗户哗哗响,势如炸弹爆炸,惊心动魄。火力上身,威力无比,每一发拳都成重拳。土力:“完满敦厚沉实,意若山岳之重,无处不生锋芒,其力化中,具有虚实之妙用,其性属土,故曰土力。”土力,浑厚敦实,起落之间突然发力,力量浑厚。试力时,感觉到身体很沉,绝无飘浮之感,真是稳如山岳,沉如大地。土的沉坠劲使桩功浑厚稳定。“推之不动,砸之不落,撞之不开,挑之不起,拍之不散”,只有具备浑厚的土力才能做到。总之,金力刚硬,木力支撑,水力柔化,火力爆炸,土力浑厚。金木水火土乃争力的各种变态形式,可神会其神韵,绝不可对号入座,生搬硬套,执象而求,如盲人摸象,似是而非。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