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结合组合拳 峨眉拳师亮“功夫”

武术流派 2012-06-28

对于文旅结合之路,汪键很有信心。

峨眉武术非遗传承人汪键:武术文化与休闲旅游结合,接待中外游客约40万人次

昨日上午,在峨眉山市区的峨眉武术联合总会,副会长汪键四处查看办公区的筹备情况。刚搬过来20多天,办公区已经整理出来,只需增添一些设施就能启用。“这个条件和原来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汪键说,他1993年创业时,启动资金只有原本是用来结婚的2万元钱。

当年的穷拳师,如今已成为名震武林的“汪大侠”,涉足教育、演艺、餐饮等多个行业。“这些要归功于文旅结合。”汪键粗略估计,2007年扎根峨眉以来,其已接待中外游客约40万人次。

2万结婚钱穷拳师办起武校

我6岁习武,父亲是我的启蒙老师,教我“雪花盖顶”棍术。后来,我又拜到严奉勇、李国荣、孙常虹、释通永等老师门下,系统学习峨眉武术等各类武术。随着武艺精进,我先后取得国家一级拳师、国家一级散手裁判等资质。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乐山五通桥一家工厂的子弟校做了体育老师。但随着企业效益下滑,教学受到很大影响,甚至连平时训练、比赛的费用都无法保障,于是我决定自己找出路。

作为“武林中人”,除了一身拳脚功夫和武术理论,我并没其他特长。而武术的就业面很窄,除了当老师就是当保镖,还有就是办学校。

我那时年轻,心中也有抱负,就决定自己办学校。1993年,我拿出结婚的2万元钱,买了些设备、打了些广告,就把学校办起来了。

寻根武术扎根峨眉山脚下

那时办武校的不多,加上我功夫还算过硬,尽管十分艰难,学校还是慢慢起步了。

学校有了一些名气后,经常会有一些外地人、甚至外国人找上门来,说他们想学峨眉武术,但在峨眉山上满山找,就是没找到合适的。

这是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峨眉武术的魅力。我慢慢感觉到竞技项目与传统武术的差别,那就是文化积淀太少。我猛然意识到,搞武术还是应该寻根,应该到有氛围的地方去搞。

为什么不到峨眉山下去搞武术呢?有了这个想法以后,我多次前往考察,并找相关部门商量,但这个过程十分曲折。

直到2007年,终于在景区管委会的支持下,我和一家公司在报国寺景区附近的灵秀苑,合作创办了峨眉武术基地。

基地搭台探索武术产业化

基地建起来,相当于种下一粒种子,但要怎样发展壮大呢?我们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搞起了旅游晚会“功夫峨眉”、餐饮项目“武林九大碗”、住宿项目“养生堂”和文化项目“峨眉书画院”等。为了挖掘整理峨眉武术,成立了峨眉武术研究会,开通了峨眉武术网。

尽管有峨眉山的地利,有峨眉武术的金字招牌,但武术基地起步还是很艰难。特别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给我们造成了很大冲击,直接经济损失就有50余万元。

我们静下心来,一边等待震后旅游复苏,一边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发现自己的产品不太符合游客的胃口,于是进行了改进,

结合武术和旅游的特点,更加注重观赏性、互动性的同时,注入了许多峨眉文化内涵。

文旅结合峨眉武术放异彩

文旅结合的调整,很快就取得了成效。客人们满意,旅行社也高兴,回头客就多了。现在,旅游晚会每天要接待五六百人次,餐饮项目每天要接待200多人。从2007年扎根峨眉以来,我们已累计接待中外游客40余万人次。而我在乐山的武校,办学以来也累计培养了3万余人。

我的这些成绩,只不过是这些年来峨眉山文旅结合发展武术的一指流沙。2007年以来,峨眉山已成功举办了3届国际武术节,峨眉武术成功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我也成为峨眉武术非遗仅有的3名省级传承人之一。

但我想这才仅仅是开始,因为峨眉武术是峨眉山最大的宝藏。文旅结合下的峨眉武术,不仅自身能够发扬光大,还会成为峨眉山旅游新的增长点。

庆幸的是,景区和峨眉山市都看到了这点,并将于今年启动黄湾武术小镇的建设。根据规划,黄湾武术小镇将集教育、科研、商业等业态于一体。到时候,我的武校会整体搬过来,我也会为弘扬峨眉武术、发展峨眉旅游开始新一轮创业。

来源:华西都市报记者丁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