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办武术学校,建设武术人才储备库

武术流派 2011-03-27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

在学习贯彻落实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根据国内武术学校发展的现状,我建议:在全国各地兴办武术学校。

自20世纪80年代初,民办武术学校开始蓬勃兴起。相比之前的的武术馆、武术教育社团只传授武术的模式,武术学校以其文武双修的特色教育理念很快就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到90年代末,几乎所有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县乃至大的乡镇,都有民办武校。人数最多的上万,最少的也有数百。武术学校的兴起为武术运动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的武术教育迈入新型学历教育的轨道。

新世纪之初,随着武术热潮的降温,以及国家加大基础教育扶持力度,两免一补等政策的相继出台,武术教育市场进入淘汰期。一大批教学质量差,管理水平低下,设施落后的武术学校或关闭,或被兼并。武术学校发展进入低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则为热度减退的武术学校发展再度注入强大动力,一些规模较大,形成品牌的武术学校借《民办教育促进法》东风,趁势而起,大举扩张,在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建立分校,武术学校快速步入品牌发展期。

综观当前国内武校发展现状,虽然从数量上较之武校创办高峰期大大减少,但办学质量提高了很多。武校对文化教学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升。有不少学校在品牌形成的基础上,已经具备规模化经营、连锁化发展的条件。基于此,我提议,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在对民办武校加强规范管理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民办武术学校,特别是品牌学校的扶持力度,鼓励他们在各地建立分校,充分发挥其品牌优势,利用其先进的办学理念,将民办武校打造成为普及武术教育,弘扬中华武术文化的主阵地。

高小军主席一贯强调民办武术学校对武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他上任之初曾到全国各地的很多武术学校调研,北京少林武术学校是他武校调研的第一站。高主席指出:“没有人可以忽视武馆武校对武术事业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生存环境却并不理想,社会对他们的支持以及政府对他们的关心都不够。他们是在进行文化建设,在培养人才,理应引起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让他们拥有和公办学校一样的待遇和地位,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援助。”

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保证了教育投资需求的实施。在当前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独具特色、学有专长的民办武术教育极大程度的满足了广大群众对教育多元化选择的需求。民办武术学校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十年间发展如此迅猛,究其主因,是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对人才需求的效应。许多家长已经不满足于现有公立学校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他们希望通过文武双修的教育体系,实现子女文武兼备,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作为我国固有的传统运动项目,武术属于体育而高于体育。它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6000多万习武者,这个数字占常年参加体育锻炼人口的一半。练习武术对于场地要求不高,除了专业比赛之外,田间地头,街角公园,随处可练。正所谓“拳打卧牛之地。”这是为什么武术拥有深厚群众基础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人口流动愈加频繁,许多农民进城经商务工,收入日益增加,已经具备送子女到武术学校就读的经济条件。相对于我国13亿人口和“国术”的尊崇地位,6000万的武术练习者着实不多。国内武术教育普及尚且如此,更何况国外?我们武术界一直在努力向国际社会宣传推广中华武术,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国际社会对武术的理解,更多只是停留在功夫电影这个层面。武术文化的真正内涵并未得到世界各国的认知。武术教育的普及要深入,不能只是一句口号,一个概念,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开办武术学校无疑是推广普及武术教育的最佳途径。

开办武术学校,无论对于传承国粹弘扬武术文化,还是促进社会经济和教育均衡发展,最重要的是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武术学校学生升学就业的趋势来看,为高等体育院校、各武术专业队提供优秀武术储备人才已经成为武术学校主要功能之一。目前,国内武术学校数量减少,而武术教育市场的需求却在逐渐加大。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结果和新的导向。没有充足的初高中毕业生,就不能向高等院校和专业队提供优秀学员和运动员。近年来出现了高校和专业队优秀武术储备人才不足的局面,原因就在于此。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开办更多的武术学校,为国家建立高精尖的优秀武术人才储备库,从根本上保证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以北京少林武术学校为例,该校办学已近20个年头,现在国内外拥有十所分校,数千名学生毕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文武双全的多功能人才。许多学生毕业后进入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戏曲学院等高校;也有许多学生进入部队,如海军陆战队、武警特种部队等,成为优秀的军事人才。

武术学校所接受的学生来源非常广泛。有父母或子女出于对武术的喜爱来校学习的,有为了锻炼身体学习武术的。最大的生源群体是外地务工经商人员的子女,由于父母生意和工作原因,无法对其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很多都会产生厌学情绪,这种情绪的产生与其过早接触社会有关。武术学校大都采取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从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学生沾染社会不良风气,起到净化思想的作用。武德教育与武术训练起到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作用。双重作用促使学生从本质上发生变化,转向好的方面发展,最终成为社会有用之人。还有一些是特别淘气,被普校劝退的学生。他们如不能再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极有可能流落社会甚至危害社会。武术学校接受了他们,进行二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消除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就此而言,武术学校在社会教化方面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武术学校对于盘活当地经济,解决就业问题,丰富地方文化,提升地区影响力同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河南登封,一座小城,近十万武校学生,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推手。据统计,2007年,登封接待中外游客60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2.1亿元,旅游总收入22亿元。这只是冰山一角。武术学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远不止此。以北京少林武术学校为例,学校总部驻地附近餐饮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各行业生意兴隆,为什么?因为有学校的存在。两千名学生的背后是上万个家庭,上万个家庭辐射多少个行业,多少个领域?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学校广泛开展的对外业务,包括影视拍摄、文艺演出、文化旅游等,也为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一所上千人的学校需要聘用近百名员工,这对于缓解当地就业压力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塔沟武校、宋江武校、莱州中华武校、北京少林武校这些在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武校,承担了奥运会、世博会,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等国内国际大型活动演出任务。武校参加国内外各类武术比赛,赢得一枚枚奖牌,这不仅仅是武校的荣誉,更是地方的荣誉,国家的荣誉。这对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社会体制的转轨,出现了人才需求的新变化。许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行业得到了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不仅武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文武双全的优秀人才,当前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也需要文武双全的优秀人才。武术学校担当了培养文武人才的重任。这是教育体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换言之,武术学校适应市场经济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发展武术学校,是普及武术教育,弘扬中华武术文化的必由之路。

综上所述,兴办武术学校对于中国武术文化向全球推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深远影响。在此,我呼吁,武术界积极行动起来,与社会各界共同携手,开创武术学校发展的新局面。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武术文化再立新功!

联合国友好使者、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功夫资讯网专家委员会主席、北京少林武术学校总校长兼总教练傅彪在全国武术协会主席和秘书长联席会议分组讨论会上讲话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