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相声曾经辉煌

武术流派 2011-07-18

沈阳、北京和天津曾是全国三大相声表演基地,如今,北京和天津相声市场火爆,而沈阳相声却仅有6名一线专业演员——

7月14日(周四)一大早,在沈阳市工人文化宫售票处就有几百人排起了长队,来领曲艺专场、综合晚会的艺术惠民演出票。没到9时20分,周六两场演出的600张票就被一“抢”而光。售票处的小屈告诉记者:“每个周四都有这样,就是下大雨市民们也照样排长队。还有的人早上五六点钟就来等票了……”据了解,大多数市民都是奔评剧、京剧、相声表演而来的。一位没有领着票的李姓老者现场对记者说:“我特别喜欢的是京剧,可惜这周没有。”问他喜欢沈阳相声吗?他笑笑说:“几十年前喜欢,现在也想看看,不知到哪去看?”

沈阳相声曾经辉煌

在16日(周六)的《曲艺专场》演出中,除了汤敏表演的京韵大鼓受欢迎外,李春海、陈晓光的《学评戏》,穆凯、肖卫星的《学哑语》等相声也反响很好。可台下观众绝不会知道,在这场《曲艺专场》中,你几乎可以看到沈阳相声界目前全部的一线专业演员——仅六个人。

杨振华、金炳昶、王志涛、陈连仲等老一辈将沈阳相声推到了巅峰状态。随着时间的流逝,沈阳相声辉煌不再。王志涛离世了,巩汉林、范伟演小品、影视去了,曾活跃在相声舞台上的常佩业、贾承博也都有自己的事要做。如今,只剩下6个人在艰难支撑着沈阳相声。确实令人吃惊。

年轻相声演员穆凯用一句话形容沈阳相声现状:“好不了,也死不了。现在是相声演员少,表演机会少、观众少,大家对沈阳相声的期待也少了。相声创作也十分艰难,专业作家郝赫属于‘最年轻’的写手,而他都已经70岁了。”

沈阳相声仍受欢迎

有一个从山东来沈阳出差的老者对记者抱怨:“本想晚上找个地方听听沈阳相声,一打听根本就没有。真不可想像,从前沈阳相声那是全国闻名啊!”

沈阳、北京和天津曾是全国三大相声表演基地。据了解,北京现有各类相声社团30多家,并在30多处小剧场、文化场馆演出,从业人员近1000人,年龄多集中在20-30岁。天津也有十多个相声社团,演出也很火爆。反观沈阳,至今没有一个相声社团,没有一处固定演出场所。调查发现,沈阳的剧场根本没有相声的立足之地。

沈阳相声需要“掌声”再热烈些

2008年,沈阳相声成为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表透出一种现状:沈阳相声确实需要有效地保护与传承。

当记者看到7月16日艺术惠民曲艺专场表演中,每一个节目结束后,观众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说明沈阳人还喜欢相声,沈阳相声还有市场。可以说,曾经辉煌的沈阳相声,虽然“打蔫”了多年,但如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再给力助推一把,沈阳相声重振雄风一定指日可待。

来源:沈阳日报  本报记者 陈凤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