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太极 乐而健身“浅谈我的习练太极拳体验”-刘玉堂

功夫秘籍 2014-07-02
笔者是一名太极拳爱好者,今年时值五十有九。曾身患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颈椎炎,腰间盘突出等。虽经多方寻医问药,不见好转。病情严重影响到工作与生活,心中常常 为身体而苦闷和烦恼。百般无奈之下,听说习练太极拳有助于健体、改善病状。于是我抱着试试的心理,02年初始学练太极拳。在这六、七年的风风雨雨中里,坚持每天习练不懈,雷打不动,从中获益匪浅。不仅疾病大有好转,平时常感有胸闷气促,腰酸腿痛,疲倦乏力等症状基本消失,精神面貌也有了根本性的改观。不少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见了我,都夸我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历经数年的锤炼,使我不仅感受到健身的益处,而且充分领略到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感悟到了中国太极拳的无限魅力。现在我已成了一位迷恋上了太极拳运动爱好者,只要一天不练,就觉得浑身不舒服。在此,我将自身在学练过程中,对太极拳的一些理念认识及其健身功效,谈些个人的浅见,供和我有同样经历与感受的人共勉。不妥之处敬请广大拳友批评指正。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诞生和发展在中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既古老又新颖,又不乏高雅、朴素,并具很高的欣赏价值,是我国古代哲学、医学、武术、养生、引导、吐纳等文化精华孕育下的一株奇葩。它顺应了人体的自然规律,轻松柔和,形成一套独特的锻炼方法。因而无论在技击方面,还是在强身健体功效上都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自己数年来坚持每天习练太极拳的结果证明:长期的操练,它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能加强心血管系统循环,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促进骨骼肌肉与人体的关节坚韧灵活;改善新陈代谢机能的过程,对人体起着良好的保健作用。具体分析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是在“意识引导”下完成的,人体在精神高度集中时可以排除各种杂念,使心境达到一种愉悦的纯净心态,这些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得到最佳的调节。第二,习练拳势时,不但四肢与身躯各个部位要协调完成各种柔和或发力的动作,而且对呼吸系统要求紧密配合运动,因此,心肺、肠胃等内脏器官受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三,太极拳动作要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虚实分明,刚柔相济”,这样的设计使太极拳的动作变化层出无穷,充满趣味;浓厚的锻炼乐趣能提高锻炼情绪,促进身心康健。第四,太极拳既讲究灵敏,使人提高反应度,又讲究沉稳安静,使人消除浮躁。通过太极拳锻炼调剂,性急者可以抑制和消除急躁习惯,不至于过急;性慢者可以培养平稳渐近品格,不至于拖沓。第五,练习太极拳时主要以缓慢、柔和的动作为主,其动作幅度由小到大,伴随着身体重心由一侧向另一侧的转移,膝关节渐进性的伸张以及头颈部、躯干、四肢的转动等有效地增强下肢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诚然,太极拳有如此好的健身功效,那它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首先,我认为要从太极拳的自身特点去体现,太极拳是内家拳,是一种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太极拳奉行“身心合一,形神兼备的原则”,它的运动特点可以概括为:圆活连贯、轻灵柔和的“身动”;沉着不躁、怡淡不狂的“心静”;气沉丹田、以气行气的“气敛”;朴实自然、意领神随的“神静”。因此,在打太极拳时就要做到精神贯注、上下相随、虚实分明、连贯圆活、速度均匀,整套动作演练起来似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我认为太极拳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在其完整的行功中离不开弧形运动和球体的体现,抱球的动作在行功过程中反复出现,以抱球为之生化出诸种动作,如野马分鬃动作即为抱球生其用,先以抱球敛气而生形,先聚凝其形而守其力,复而分封其手,分为上下,前后发之于敌,复而再敛聚(抱球)而再后发。这样一聚一散为开为合,阴阳相感相生,才不失太极拳本意。正如徐芳骞老师有一句话说的好:“理存太极一圈内,道在中庸两字间”充分概括了太极拳的基本特点。最后,我认为要学好太极拳,不仅要懂得拳理拳法,更重要在“练”字上下苦功体悟,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捷径可走。常言道“拳打万遍理自明”,就是讲要多练、多看、多问、多学,不懂就问,不要装懂。记得自己在学拳的初级阶段,曾就犯过这类错误,自为已经学的不错了,洋洋自喜,可一经与高手过招,就洋相百出,经不起推敲。古人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想学到真功夫就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多向专家、名师请教,进步才能迅猛。例如,近期有两件大事使我有幸与专家名师直面对话,讨教求学,影响颇深,终身难忘:一是10月初由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组办的《武术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上,聆听了俩位著名武术名家、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王培琨教授、邱丕相教授有关“武术理念,基本理论,各类武术特点”和“奥运后武术发展的趋势”等方面的论坛讲座,使我大开眼界,茅塞顿开。两位专家精辟地阐述了我国武术发展方面的新理念;详细地诠释了武术和健身的原理;讲解并演绎了习武的具体方法和要领,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武术的真谛。听后获益颇大,为我在今后的习武练拳的征途上开拓了新思路。二是10月末由上海武术院、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主办的《2008年上海市“精武杯”第七届太极拳剑暨传统武术比赛》中,有幸首次担任裁判工作,作为新手得到了曾美英、张云龙两位资深裁判专家的亲临指导,两位老师耐心细致地讲解、分析了在现场比赛中怎样正确评判武术运动员技能的水准,如何准确地打好分、记好分,如何处置比赛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情况,他们毫不保留地、不厌其烦地传授了其数十年的宝贵经验,使我们广大裁判员们感动不已,大获帮助,深受启发,学到了许多知识,不仅在技能上开阔了视野,而且在理论上得到高度升华,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要想当个好裁判,首先个人要自强”。在此,衷心感谢专家们给于的帮助,感谢上海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与精武体育总会领导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总之,要想学好太极拳,就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升理论水准,既要广学博览,又要坚持不懈地、扎扎实实地刻苦学练,才能真正掌握太极拳的要领,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尤其近年来,学练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太极拳的理念和健身功效也愈来愈被世界人民所认识和接受。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武术,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健康发展,促进中华武术发扬广大,帮助和辅导好想学练太极拳的爱好者,自身练好太极拳就显得尤为重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