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拉慢荡不如自身活-浅谈对待太极拳的“要领”

功夫秘籍 2012-10-24
太极拳,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积累了大量的“要领”,太极拳真的有那么多要领吗?我们该如何对待?以我粗浅的感受,前人积累出来的“要领”,并非都是要领,大多是掌握了要领后的感受,这需要我们去认真辨别。人在未练拳之初,身僵体死,无论如何“明白”,身体上都是达不到“要求”的,因为根本不具备能做到的基础,所以要去练。武术确实应该是个直击核心的技艺,但是,直击核心并不意味着可以越俎代庖,首先要实事求是地脚踏实地,不能“直击核心”。以“沉肩坠肘”为例,尽管初学者都知道这个基本的“要领”,但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的。仅坠肘就谈何容易?用力则张,用意则“夹”,不管则浮,这是由学者的身体条件决定的。由此,可以看出,这只是个掌握了要领后的感受,而不能当做要领要看待。沉肩坠肘既然不是要领,哪又如何实现?回答是:练拳须提纲挈领,练拳先得有个整体观,整体得要领了,局部自然也就出来了。这是需要方法的,只是个窍道而己,原本不需要那么费劲。练拳,要弄明白套路和功法是用来干什么的,那么在练拳之时就会有的放矢。只有抓住了纲领才找到了要领,局部的就会迎刃而解。抓住了关键处,怎么个练法,确实很考验人的思考能力。腰隙处是关键的,初步要解决的问题,是活开、接上,然后才能谈松开、塌下。硬拉,且不说是否伤身,其本身就是个“工夫”,拉一天有一天之效,一天不拉就消退。慢荡,如同水滴石穿,是个可行的办法,可是这得下多长岁月的雨呀?这两个办法,用的都是后天之法,问题出在使其被动的动,为什么不让其主动的动呢?初练拳者是肯定主动不了的,但是办法总是有的,不能主动动,可以迫其主动动!杨式太极披露出的功法在若干年前就已经传遍网络了。这是需要用“拙力”的,之所以不受人们的待见,是大家“谈力色变”,力有什么可怕的呢?若用力打出、用力扎根当然不行,用力让关键部件能先运转起来,虽法于后天,却应于先天之需要。让关键部位“自己活起来”,不失是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关键部位,位置都是独特的,别处一有力,必有支点而引起迟滞,唯关键处,即使有力亦无支点,不但不会引起迟滞,还可真正带动全身!这就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要使这个作用落实下去,尤其要注意只能是“节节贯穿”,切不可“逐节贯穿”!太极拳各家的“要领”加起来是如此之多,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切不可沉迷其中,不但身体如此,运行如此,意识上更要如此。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