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莲有哪些营养价值及教您如何挑选榴莲的方法

养生功夫 2014-07-31

关于榴莲的知识大家应该是不太了解的,因为这种水果主要生长在热带地区。据健康饮食小常识介绍,榴莲树是一种热带的一种植物,其果实——榴莲由于有种怪怪的气味,而使一些人望而却步。其实,当品尝了榴莲的果肉之后,人们就会发现榴莲是一种味道十分特别的一种水果,有些人形容榴莲是闻着臭、吃着香的水果。下面,饮食小常识就来分享一下榴莲的相关知识吧。

据生活小常识介绍,榴莲是驰名的优质佳果。成熟果肉淡黄,黏性多汁,本酥软味甜,吃起来具有陈乳酪和洋葱味,初尝有异味,续食清凉甜蜜,回味甚佳,故有“流连(榴莲)忘返”的美誉。榴莲产自热带地区,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被当地人视为“热带果王”。泰国曾有这样一名民谚:“榴莲出,少笼脱”。意思是姑娘们宁愿脱下裙子卖掉,也要饱尝一顿榴莲。

榴莲的营养价值有哪些呢?健康养生专家认为,榴莲的营养价值很高,除含有很高的糖份外,含淀粉11%,糖分13%,蛋白质3%,还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钙,铁和磷等。那么,榴莲的功效与作用又有哪些呢?

1、养生小常识认为,榴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类,对机体有很好的补养作用,是良好的果品类营养来源。

2、榴莲有特殊的气味,不同的人感受不同,有的人认为其臭如猫屎,有的人认为香气馥郁。榴莲的这种气味有开胃,促进食欲的功效,其中的膳食纤维还能促进肠蠕动,对习惯性便秘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3、榴莲的味道颇具争议,撇开其味不谈,其营养价值却不可小觑。营养学家认为,榴莲是唯一兼具高脂肪、高糖分、高热量的高营养水果,有“热带果王”美誉,适当吃很补身体。

4、榴莲全身都是宝,果核可煮和烤着吃,味道象煮得半熟的甜薯,煮榴莲的水能治疗皮肤敏感性的疮痒。榴莲壳与其他化学物可合成肥皂,还能用作常见皮肤病的治疗药材。

5、民间“一只榴莲三只鸡”的形象比喻,这都是因为榴莲有大补的功效,特别是病后体弱者以及产后的妇女,更应适当多吃。此外,榴莲具有活血驱寒功效,对于胃寒及痛经妇女有缓解作用。

健康生活小常识:榴莲的挑选方法:

1、一般来说,榴莲都有四个果室,可以分出四份。榴莲上面的钉要饱满的,如果想吃熟一些的话,可以把两个相邻的钉捏起来,如果能捏动的话,说明比较成熟,或者可以闻一下把柄,如果有一些香味的话过一两天就能吃了。

2、看把柄位置,如果比较清爽,未端有些深陷的话,那么就是自然成熟的,可以挑选。一个榴莲是否可口,除关系到品种、产地、气候、施肥及摘采时间外,适时剖开取食也极为重要。尚未成熟即剖食,榴莲肉硬而淡,味同嚼蜡,便不会好吃。

3、用小竹条轻敲榴莲,听其声音,以辨别成熟程度,同时以嗅闻的方法决定是否可以剖开。

4、生活小妙招上说,还可以看一下是干包还是湿包,就是果实部分是干一些还是湿一些的。拿起榴莲摇动一下,如果有声音的话,感觉到里面有东西在晃动这就说明是干包的。好的榴莲,果肉既不能含过多的水分也不能太干硬,而是柔软湿润、带有淡淡的苦味。

健康生活小贴士:榴莲食用完后手上会有一股臭味,用榴莲外壳装水清洗,就可去除。榴莲虽然好吃,但不可一次吃得太多,不然容易导致身体燥热,其丰富的营养还会因肠胃无法完全吸收而引起上火。消除燥热的方法是在吃榴莲的同时喝些淡盐水或吃些去火的食物来平衡,梨、西瓜都是很好的选择。不过,榴莲的最好搭档是被称为水果皇后的山竹,只有它才能轻易降伏水果之王的火气,保护身体不受损害。榴莲属热性水果,因而吃过榴莲后九个小时内禁忌喝酒。

挑选榴莲有窍门


榴莲除了做水果食用外,还有哪些食用方法呢?

一、椰丝托榴莲。需要的材料有:榴莲1/3粒,椰子粉80克,椒盐1茶匙,甜辣酱2大匙,脆酥粉1.5杯,鸡蛋1枚,沙拉油1茶匙,盐1/2茶匙,糖1大匙,清水适量。推荐:排毒养颜的水果有哪些?具体作法是:养生小妙招上说,先将榴莲剖开取出果肉,切成长3厘米、宽0.5厘米的长条;将调味料,调匀成面糊;起油锅,入油4杯烧至六分热,将果肉依序沾裹用调成的糊及椰子粉,入锅,炸至金黄色即可捞出沥干排盘,食用时可沾胡椒或甜辣酱。

二、榴莲炖鸡。中医养生小常识认为,此汤补而不燥,而且性质温和,还具有多种食疗功效,包括补血益气、滋润养阴,适合不同体质的人饮用,秋冬吃最合适。不过喜欢吃榴莲的人则难免会有点失望,因为这个汤几乎没有榴莲味,如果想煲浓一点,可以将煲过汤的榴莲弄烂和汤同吃,浓烈的榴莲味便会散发出来。

需要准备的原料有:榴莲,鸡1只,姜片10克,核桃仁50克,红枣50克,清水约用1500克,盐少许。榴莲炖鸡的做法是:先将鸡洗干净去皮,放入滚水中,浸约5分钟,斩成大块;核桃仁用水浸泡,去除油味;红枣洗净去核;榴莲去嫩皮,留下大块的外皮,既可以去果肉,又可以取汁,把外皮切小,因为味道比较重,少放一点为好。然后把鸡、姜片、核桃仁、枣、榴莲皮与榴莲肉同放入锅内滚开水中,加姜片,用猛火滚起后,改用文火煲3小时,加盐,少量味精调味即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