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训练(功夫训练图片)

少林功夫 2022-10-27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陈杨吴武孙、赵堡为代表的太极拳流派,各自有各自的风格与特点,但太极拳中的核心内容大致是相同的,今天明中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太极拳中的“灵”。

其实中国的传统武术传承内容中,任何一个派系都把灵做为上乘功夫的法门,讲究“精敏神巧全在于灵”。太极拳也是一样,拳谱云“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太极拳论》指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不管盘架还是推手,都讲究刚而不滞,柔而不散,达到“外柔内刚、轻灵松软”的功夫境界。这才是”灵“的重点涵意。

“灵”的含义,明中认为有二,形体上的灵和意念上的灵。形体上的灵,讲究周身的高度协调和灵活敏捷,要求手眼身法步的灵活反应。意念上的灵,则讲究神经感应的快速应对,神经对接触之物的敏感度,达到“蝇虫不能落、一羽不能加”的程度。最终将形体上的灵与意念上的灵进行叠加,意念与形体进行高度的虚灵,肢体去除僵劲,心中去除杂念,身体对外界的感觉就非常敏感,一遇外力,自然反应就会做出应对,加上太极拳中对劲力发放的训练,以及身体中积蓄的丹田气,能在瞬间进行释放。只有“灵”了,推手时才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放对方,才能做到“彼不动,已不动,彼一动,已先动”的最高境界。

讲到底太极拳的灵,就是对全身神经系统的训练,使用身体的神经系统形成一个整体,使之传递效率更高,感觉更灵敏,反应更迅速,因此有强身健体,养生技击的功效。太极拳的“灵”是永无止境的,老辈们传下来的《拳谱》中说到太极拳大家能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灵敏状态,但在身上的功夫中仍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灵”这一功法,在太极拳中是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的健身防身的功夫修养。

那么,在太极拳的功夫训练中,尤其是在推手和实战技击中,怎么样才能提升自己“灵”的功夫呢?所有练习太极拳的朋友对这个问题是非常关注的,在初练太极拳的时候,一般大家都是采用九阴一阳或九阳一阴的大虚大实练法,在日积月累的练习过程中,功夫慢慢精进,向五阴并五阳的虚实功夫迈进,虚实越小微,变化越灵活。这是太极拳功夫的定律,也是太极拳的五层功夫。具体的精进练法明中认为有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对两腿进行虚实变化练习,凡是练习太极的朋友一般都是注意和掌握到精髓。就是重心的左右腿占比,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双重的毛病。

第二步:对两手进行虚实变化练习,左手在前或在外时,意落于右手,右手在前或在外时,意落于左手。这就是“灵”的表现。

第三步:对两手两腿结合进行虚实变化练习,左手左足与右手右足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虚实变化,这个比较难,往往意只落于手或只落于腿,不能同时落于手腿之间相合,比较难练习,需要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奥妙。

通过以上三步,我们在走架的过程中,先进行双腿虚实的练习,再进行双手虚实的练习,最后再进行手与足相合的虚实练习,达到处处有虚实,手腿善变换,才能将“灵”字练上身。

同时太极拳由松入静,练习时要经过一个去僵求柔的过程,将反应迟钝的身体练的敏捷灵活,通过各种功法去练习刺激全身的神经中梳和末梢,提高肢体对外物的敏感度,达到“蝇虫不能落,一羽不能加”的虚灵境界。

太极拳名家李雅轩老师说过“练太极拳全凭神经感应灵敏,如果灵机性少了,那太极拳还练什么?”,他又说∶“太极拳功夫,其最高者,是找虚无(亦称“虚灵”)的气势,有了虚无的气势,才能感应灵敏,才能融化万物,如果没有虚无的气势,就感应不灵,应付不当,非早则迟,顶顶碰碰,胡拔拉撞,没有太极拳味道。”。太极拳家陈鑫也在留 下的拳谱中写到“一片灵机写太河,全凭方寸变来多。”,并认为“灵足以应敌”。

我们根椐前辈们的心得进行体悟,以及和对太极拳理的理解,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事实上也是如此,只有周身神经感应灵敏,听劲才会精准,才能在推手或竞技中做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才能化劲令人不知,发劲使人莫测,才能出现精彩的打击效果,才能发挥太极拳无为无不为,按客观规律办事,达到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技击作用,同时也才能产生良好的健身效应与练拳兴趣。

最后,关于太极拳中“灵”的理解,不能只是看文字就能理解的,必须要在盘架、推手、技击中结合太极拳理论深入学习,用心思考,日积月累的苦练才能有所收获。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路可走。

本文是明中个人的一些浅显的认识和理解,如果内容有不妥的地方,请各位前辈、拳友批评指正。希望大家练好太极拳的功法,掌握好太极拳功法的要领,身体越练越健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