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悟功夫打坐(通悟功夫打坐图片)

少林功夫 2022-09-29

定心真言与心猿的“二心”

悟空初保唐僧,第一次出手就灭除了六贼,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故事,其实是在寓意佛门很重要的修行根本——“六根”。如果六根不净,六贼不除,取经修行之路就行不得。唐僧肉眼凡胎,一通埋怨,让悟空使性子一走了之。正是唐僧认假失真,导致真主人走了,只剩自己一个人舍身拼命地归西。其实,这就像现实中的人六神已乱,失去了主张,人生路上的艰难如何还能够安然度过呢?所以,观音菩萨不得不显身,化做一个孤身的老母,传给他“定心真言”。

观音说道:““《定心真言》,又名《紧箍儿咒》。暗暗的念熟,牢记心头,再莫泄漏一人知道,我去赶上他,叫他还来跟你。””心能定则心真,定心坚固,无有恐惧,勇猛精进,已经失去的就能失而复返,这就是西游记“紧箍儿咒”的真意。假如人生中的你曾失去了很多东西,不妨也想想“定心”之理,寻回那些失去的珍贵事物。

“老母化一道金光,回东而去,三藏情知是观音菩萨授此真言,急忙撮土焚香望东礼拜。”菩萨的这一道金光,其实是寓意人回思己过,回光返照自心的一道神光;人心存敬念,非是敬佛拜菩萨,实则是自敬自拜。

给悟空头上安的这顶金箍,就是让人谨记脑中的这一念,是选择本真的“真心”还是选择躁动的“假心”;悟空“心猿”名号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心猿定就是“真心”,心猿躁动就是“假心”。因此,何以后来会有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就是因为心猿本就有“二心”,也是暗示每个人都有“二心”,就看你如何选择。

悟空愤愤不平,来东海看望五百年不见的老邻居,却被龙王以“圯桥三进履”的故事劝勉:唯有虚心勤恳,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方能得成正果。强大如悟空的齐天大圣,终究也只是个不入真流的妖仙,不虚心奋进也成不了正果。人生要得到真正的大自在,就只能先选择暂时的不自由,有得必然有失。

于是师徒重归于好,心猿安定,又是一番跋山涉水。这一日行到了蛇盘山、鹰愁涧的险恶路段,一条白龙突然从涧中窜出,一口吞了唐僧的白马。悟空去一番打斗,白龙不敌,却潜在涧底不出来,悟空也无计可施。幸亏有揭帝丁甲等诸神护佑,请来了观音菩萨收服白龙化为骏马。这段故事看起来是给唐僧找了个取经的好脚力,其实还是在借情节寓意修行。

所谓的脚力,是在说明一个重要的问题:既然西游是在讲修行,那么在修行中到底应该怎么样做功夫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来看看蛇盘山、鹰愁涧这个地名,西游中描写的此地路况,极是险峻崎岖。书中写道: “腊月寒天,朔风凛凛,滑冻凌凌,去的是些悬崖峭壁崎岖路,叠岭层峦险峻山。涧中自来无邪,只是深陡宽阔,彻底澄清,鸦雀飞过,照见自己形影,便认作同群之鸟,往往误投水内,故名鹰愁陡涧。”

这里明写地势之险,暗是寓意修行中的险境。

现实中一说到修行,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打坐。比如禅宗的禅定打坐,为了能见“空性”,能得“清净”,僧人们往往经年累月,着空守静,却很容易犯下一个严重的毛病——“着空”。

所以《坛经》中,六祖强调:“善知识!莫闻我说空,便即着空。第一莫着空,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记空。”比如智隍禅师,曾拜五祖为师,在庵堂中长坐了二十年的苦功,以为已经得到正觉。后来经六祖弟子提醒诘问禅理,他无言可对,就去求教六祖,才知道从前错用了功夫,回顾二十年所得,如梦如幻,终于大彻大悟而得道。

六祖又说:住心观静,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因说一偈: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道家也有一句讥讽佛门这样错用功夫的话:“万载阴灵难入圣”。

一味求空之人,就算是有功夫,甚至能够做到形神分离,那也只是得个“阴神”,既没有真正的见性明心,也不会有超凡入圣的“阳神”显化。而且在长时间的打坐修行中,由于气脉变化,会产生种种的幻影幻相,让修行人以为那就是有所得。比如见到满天神佛,自身处于极乐世界的庄严佛国、七宝楼台、妙音妙相,却不知道这正是潭中之影,是幻相的修行陷阱。

是以在《楞严经》中,佛也提醒说:“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对修行来说,方向往往比努力更重要,如果一直就走错了路,比如智隍禅师二十年苦功,却只是像鸦雀看到澄清如镜的碧潭中,照出了自己的形影,以为那就是见到了真性,稍有不慎,就是误投水中丧命,名之为鹰愁陡涧的修行险关。

然而,打坐禅定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错在耽空守静之心。因此,六祖说明如何是真坐禅:“无障无碍,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能够做到这两点,其实无论行住坐卧,正在做着什么事情,都是在“坐禅”,也是真正的“无漏”修行。

在丹道中,“龙虎”二字也是指的性命双修,“龙”即是寓意真性。所谓的“降龙”即是得见本心真性。白龙驯服,化为马给唐僧做脚力,就是寓意人的心意得以驯服,心意不随外境而转,时时刻刻不离本性,这也就是六祖所说的“真坐禅”。此时的龙马脚力,才是真做功夫,才能够一路西去修行成佛。所以度过了鹰愁涧,西游中写道:“广大真如登彼岸,诚心了性上灵山。”性功已了,只是命功未成,还需一路西去上灵山。

从五行上说,江流儿唐僧为“水”,纵火烧了玉帝明珠的白龙为“火”,唐僧骑在马上,水上火下,正合易经中“水火既济”之卦,阴阳和谐,才能成就大事。

书中写道,行者扯住菩萨不放,道:‘我不去了!我不去了!似这等多磨多折,老孙性命也不能保,如何成得正果?”见悟空也有畏难之心,菩萨于是又赐了样本事,以净瓶柳叶化为悟空脑后的三根救命毫毛。

修行路上魔障重重,遇到无主无济,无计可施之处,修行人往往就半途而废,把道心本性抛到了脑后。这脑后的三根毫毛,就是以“观音”的名号暗示,叫人遇难时冷静细观,在“脑后”这样不睹不闻、不可见的地方观察再三,心细如毫,自然能找出一线生机。至于毫毛能有什么神通,那只是西游表面上的神话情节。

了解更多西游修行真意,请关注:“指月西游”。

欢迎评论、点赞!

往期精选

从《楞严经》和电影《超体》,来看西游中灭除“六贼”的佛法真意

凡人修行要怎样才能开始由凡入圣?来看唐僧取经路上的关键节点

孙行者隐喻六祖惠能?唐僧由凡入圣的修行关键——收悟空,明真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