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太和拳分解动作(武当太极拳讲解)

武林动态 2022-10-04

#传统武术#

武术中的所谓“武当派”,一般含义即指源出于武当山道教,以张三丰为首的武术。“内家拳法”始见于明《宁波府志·张松溪传》,松溪自言其术源于武当山张三丰。

武当剑术中的《武当剑谱》一书,也记载武当剑术为武当山张三丰所传留。他所练的“长剑舞术”,以张松溪为开派始祖,故曰“武当内家丹派剑术”。

民国初【中央国术馆】内部把武术分为少林、武当两大门类,各设门长。于是“内家”与“武当派”的概念被等同起来。又因太极、形意、八卦等拳种,理法与内家拳法相通,因此习惯上就把这几个拳种,视为是近代内家拳或武当派的代表。

我在翻阅了多种对武当武术记载、讲述的书籍后,大方向的分类整理了几种武当拳术,拿来分享。五遁阴阳八卦掌、武当纯阳拳、太和拳、武当太极拳、太乙五行拳、玄门、天罡气五行拳、松溪派咫尺等及武当剑等有关器械。

五遁阴阳八卦掌

相传源于武当道家,属武当昆仑派,原在道教内秘传,民间罕见。直到1949年解放,此拳才由武当山道教传出,由‘内玄’、外玄’结合而成。

此拳重“内玄”、“外玄”结合,内玄练气,外玄练势。气为主体,势为功法。内气运肘,外功发力。虚者带实,实者隐虚,以柔克刚,点穴制人。以九官八卦图形为行拳走转方位,拳势轻巧灵便,既快且活,动静结合,变化多端。

主练掌法、拳法、指法、步法、肘功和腿功。以速指连掌和闪、锁、靠为攻防技法。

徒手套路计分8个掌门:①阴阳八卦掌;②燕子脱水掌;③金猴五指掌;④醉仙双合掌;⑤(缺失);⑥狮子抱球掌;⑦(缺失)⑧双肘金钩掌。每掌再各分36掌。

武当纯阳功

相传为吕洞宾传留。清光绪年间,武当道士王至道(号余化龙),从龙心道长学得此拳。1927年王在武昌蛇山武当宫传授此拳与武昌刘定国。刘遵师命闭门研练,持功自养50余年,年过花甲,依旧耳聪目明,步履矫健。于1971年始传与武昌机床附件厂工人汪北辉。

此拳讲究“三圆,六部,九字归一法”

三圆即穿连手圆,屈腿步圆,旋转腰圆。

六部即肩、肘、腕、胯、膝、踝6大关节部位协调。

九字即心、意、气、力、动、活、沉、柔、灵,要求在行功走架时,动势柔活灵便,气沉丹田,以意、气、力相合,六部协调,手步腰三盘圆活运转,态体归一。

太和拳

相传源于武当道家,从不轻易外传。武汉周忠明于1967年17岁时,去锦西,从其伯外公叶青老人学得此拳。叶青原籍山东,因家贫漂泊江湖,学得此艺,终身不娶,苦练而不授徒。1969年89岁,终老锦西。

据说太和拳原有六路,即小青、大青、穿手、行门、云扑、练掌,周仅学会行门。行门乃六路之总要。

此拳以三桩功法为根本,以内气运行为主导。强调“练拳先练桩,练桩先练气,练气先练意”。

三桩,即阴阳桩、摇桩、朝天桩。拳诀云:“开合两裆,阴阳二桩;左右逢源,前倒后仰;倒海翻江,对天烧香”。

拳势要求,头顶项领,以意领气;运气行桩,依桩走架。动作缓急相兼,刚柔相济。主重桩步腿法,步法多用麒麟步、熊步、旋铲步。手法以拳肘为主。腿法有正撞、斜拦、反身横摆、倒挂等。要求滚身进,侧身退,全身螺旋拧劲。行门式套路,计45势。

武当太极拳

武当山现在的老一辈道人尚练此拳,其拳架矮而气长,与其它派大有不同之处。

以及目前所知的,武当山各大大小小武馆教授的【武当太极十三势】

此太极十三势是三丰祖师首创之拳法,为武当太极之母,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攻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整套拳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攻防十三组合,融合道家养生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

功法要领: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松沉自然,行云流水;呼吸之中,开合自如,深细长匀,息息归根。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太乙玄门

玄门或说因玄武大帝,或说因玄观而得名。宗阴阳五行之理,以柔化刚,练气为主。无固定套路,单势训练。技法多在手上变化,无腿法。

总之,武当道教有着悠久的习武历史是可以肯定的,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看,武当武术一般都有这样的特点:以修身为出发点,重在练气。就武技而论,不外以意行气,运气发力,柔为基础,刚柔相济;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即所谓内外兼修的功夫。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知识分享,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喜欢,可以加个关注。图片来自多个网站,如有侵权,还望海涵,联系必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