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太极社——国庆七天 太极相伴

武林动态 2017-10-09

天元太极社国庆七天乐

第一课:太极拳与"骨弱筋柔而握固"

秋天到了,冬天不远了,冻手冻脚是冬天练拳的感觉,怎样防止冻手呢?握拳即可,但必须是两手大拇指扣住手心,其馀指头按住大拇指,感受手心的温热、力量的传递,试一下,很有趣。其实这种握拳法叫"握固",也称为"先天手",每一个婴儿出生的时候都是这种握拳法。不信您查查老子的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骨弱筋柔而握固。"

为什麽新生儿是拇指扣住掌心的握固握拳法呢?据我体验新生的正常婴儿,如果我们将自己的手指放入小孩子的掌心时,婴儿会有一个自然的反射动作立即抓住大人的手指。据统计,这种反射动作在廿八週大的婴儿即已产生,足月的新生儿有时大人的手指还抽不回来,大人可利用新生儿的抓力将小孩的上半身用两根食指拉起来。这种本能反射到出生两个月以上才会逐渐变得不是那麽明显了,因为两个月以上婴儿的手掌比较能随著他自己的意思动作,不喜欢的话他会鬆手。

一般说约八成的小孩确实是拇指在内的握法,有二成左右是拇指在外,有少数的婴儿是一边拇指在外一边拇指在内的,但随著年龄的增长这种"握固"越来越弱化,随着成长以至消失,最后"撒手人环"。

习练太极拳就是要延缓这种弱化,反其道而行之,时刻提醒自己要"握固",如此坚持十年,形成习惯,争取"返老还童",长命百岁还是有可能的。

第二课:何谓"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长期学习道德经,多年习练太极拳,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我最大的体会是"捨己从人,顺其自然"。为什麽?因为我逐渐明白了只有"用其光",才能"复归其明"。老子把不知"道"叫做"不明",把知"道"、得"道"称为"明"。怎麽"明"?就是要从小开始,从细微之处入手。正如吾师马虹所说"功夫源于细节的积累"。

顺其自然是明道,让学习太极拳的人明道须研究老子的思想。老子说"知常曰明"、"自知者明"、不自见故明"、不见而明"、见小曰明"。所谓明字由日加月组成,日属阳,月属阴,明表示阴阳平衡,如同一个太极图,有阴极和阳极,阳生热能,阴生灵气。所谓"见小"是小中见大,观察入微,这个观察不是用肉眼去看微小的东西,而是用人们的清静之心,用内视丶内观、内见去察觉那些微小的变化。一旦发现自己背离大道,走了错路,就要迷途知返,复归其明,及时回到正道上来。道是人类在阴阳中首选之路,明道是人人都可以达到的境界,只是我们太爱得瑟了,过于追求有形的东西了,小聪明泯灭了大智慧。所谓"守柔曰强"就是要坚持不懈,顺其自然,强字过去为疆,疆者弓有力也,弓者弓剑也,可弯曲才能蓄力,蓄的越多,发的越远。克己者疆,不可为了达到什麽目的,强行要求自己如何如何。"守柔"不是这样的,而是真正看清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论是练站桩,还是习套路,功到自然成,无欲人自刚,如果我们坦然些,不刻意争取它,它也会自己上身的。总之,能小中见大,观察入微的人是明道之人,能守持柔弱的人是得道之士。借助大道之光,反观内在之明,就要不断检讨自己,不断反思自己就可以不断攀升。第三课:学习太极拳的"日益"与"日损"老子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也同样适合我们学习太极拳。其实老子的为学是要每天都须有增益的,而为道是要每个阶段有减损的,以至减损到无为,这时就无不为了。

汉字的爲有母猴的意思,该字实际是根据的小篆妄自揣测的,根据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爲字从手从象,表示人牵着象,役使象劳动的意思,有为的意思。而老子的无为,是顺应自然而行,减少一切人为的私欲,不去妄为。老子十分重视"为"的功夫,是"辅万物之自然"的不敢为,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无以为,最后,藉此以完成其"无不为"的境界。因此,"无为"只是老子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则在达成"有为",于是经由这种无为,天地万物各归其位,各随自然而生,这就是无为的效果,也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涵义。我们学习太极拳首先要"日益",不断增加强度,第二要"日损",不断提取精华。日益是因,日损是果,只有不断修炼,才能有可能发现基本规律(顶峰),没有日益不会有日损,益之日益,损之又损,以至得到无为之道。

总之,我们学习太极拳要举轻若重,循序渐进,运用太极拳要举重若轻,一招制敌。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践行,不断提炼,就可以发现真谛。只要我们瞄准目标,不懈的追求,就一定会有所作为。
第四课:起身行道现如今太极拳很热门,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真正能坚持习练的却不多,而讲解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了,真的肯于苦练,又能讲明白自身的感觉就更少了。在书店里我发现一些人把《太极拳论》当作学问来研究,研究来研究去出了不少书,但不是你抄我的就是我拷贝他的,真正有价值的,可以借鉴的不多。为什麽?因为"缺练",很少人去践行,只能停留在前人的理论上,功夫根本上不了自身。

还有的多事儿之人整天介还吹毛求疵,对传统太极半信半疑,不去实践,今天否定这个,明天贬低哪个,好像真理永远在他手裡。对此老子早有描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什麽意思?就是说有智慧的人听见道就会勤奋的去做。一般人听见道半信半疑。不明白的人听见道就会冷嘲热讽的哈哈大笑。其实道不是用来说的,是用来做的。比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什麽可以研究,也无需怀疑,只要去做就OK。道可道非常道,要弄明白什麽是道真的很难,非要说的话只能免强说道也许是自然规律,必须遵循,只能遵循,不然就是逆之则亡。怎麽办?just do it第五课:动静相宜,张驰有度国庆、中秋两节重叠,高速公路不高速,于是报怨不断,这能怨谁呢?问问千年老子吧。老子曰"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什麽意思?就是说一般人总是喜欢表现自己,循道的人却是低调不显。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多数人喜欢热闹,勤于得瑟,少数人喜欢清静,安于淨心。怎样调节心裡呢?按照太极理论就是一张一驰,一动一静,一开一合,一阳一阴。现时生活就应该如此,活动多了就休息会儿,休息长了就活动活动。

每个人在面对客观世界时,内心都存在某种潜在的畏惧,所以愿意过群居生活,众人总喜欢热闹,比如共同旅游,共同练拳,共享大餐、共同赏月,好像这样内心就充实了,其实这都是形式。怎麽减少人的孤独?如何独自面对这个世界,需要我们对客观世界有个完整的认识,事物的一切发展都了然于胸,顺其自然,生老病死,春夏秋冬,喜怒哀乐,如同太极拳的松沉聚发,该经历的总会经历,没有预期,自然就没有期许,没有期许也就没有烦恼,也就没有畏惧。现时生活中多数人总是自满自得,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以我为中心,一切围绕自己转,与别人比功夫,比官位,比钱财,甚至比谁吃的药高级。越比越烦恼,越比越觉得别人对不起他,于是就忿忿不平,就疾病缠身,甚至一命呜呼。

习练太极拳,研修太极理,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大大开拓人的视野,全面认识客观世界,把握自然规律,从而拥有大智慧,不张扬不浮躁,冷静稳重踏实做事。少自以为是,多自以为非,多看别人的优点,多检讨自己不足,不断修行,看看我们天元公园的拳友们不就是如此吗。第六课:太极拳的文化功能太极拳虽然是武术,但它不以伤害对方为目的。正如老子所言"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这里的“两不相伤”指的是不自伤和不他伤。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于太极,不自伤,也不伤及他人,就是习练太极拳的重要目的之一养生。细分析,所谓的伤是指一个自然人从肉体到精神各个方面的伤害。一个人的一生中,一点不伤是不可能的,只是不能人为地製造伤害。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正因为难,所以人们才不断的去修行。能将修行中的“难”做成“易”的人,一定是一个不简单的人;若能做成,在精神上,尤其是在对人性的理解上,必将得到昇华。这种人,会看淡物质或者物质生活,而在生命的另一个高度,去追求一般人不能理解的另外一种生活状态。这种生活状态是一种通达,一种超越,更是一种昇华。学习太极拳的过程就是在不断修行、不断将难做成易、不断昇华的过程。惟有如此,才能"夫两不相伤",才可能谈及德性,进而和有德性的人交往、沟通,并相互砥砺,肩并肩前行,从而"德交归焉"。太极拳的推手要求不丢不顶,舍己从人,遵从的也是老子的"德交归焉"。正是如此,理解如此,做亦如此,这才是中华民族的根基。

太极如此,人生亦如此。人这一辈子注定要和无数各种各样的人交往,相处的过程就是一个融合的过程,一个“德交归焉”的过程。两个人不可能在对事情的处理方法和理解上完全一致,这本自然,也很正常。只要我们有一颗仁爱和包容之心,时时刻刻想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求同存异,这样人与人相处的过程可能会是生命过程中的一段愉悦享受,而不是被动地应付。超越“两不相伤”的修为,一定会收穫“德交归焉”的善果。太极如此,人生如此,国之交往亦如此。为什麽当年郑和七下西洋,只是文化、贸易交流的“两不相伤”之融合,从未想到扩张,从未打算殖民?我以为主要"德交归"所至。捍卫和平,共荣共存,这是中华文化之基因,中华民族之本质。如此尊道贵德之民族实属历史罕见,值得我们后人为之骄傲。太极拳以武为表,承载著中华传统文化之内涵。"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只是其中的理念之一。相信太极的习练,会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修为。且行且珍惜!第七课:太极拳的易与细"天下难事作于易,天下大事作于细"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一般解释为天下最困难的事,对于真有智慧的人来讲,处理时总能找到事情的关键点,"于其易",处理起来就很容易。举个例子,要是让一个人自己去搬动一块大石头,他会心有畏惧。从他的观点,这样的大石头至少需要六七个人才能搬得动。但如果告诉他,不必把石头悬空搬,只要想办法把它平行转动即可,自然一个人就可以搬动这块大石头了。太极理论,源于老子哲学思想,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其核心就是对称平衡,就是矛盾。一方面要你平易近人,一方面又要你有过人之处;一方面要高不易攀,一方面又要轻而易举;一方面要迅速快捷,一方面又要稳定压倒一切。难与易,大与细、虚与实,刚与柔等等,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体现。

其实,太极理论中的中国思维方式,还体现了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人为什麽会有祸?因为恶积,是小恶的不断积累。为什麽会有福?因为善行,是诸多善事的不断积累。福将至,观其善必先知之;祸将至,观其恶必先知之。一旦祸福临头,就非人力所能操控。即使神仙,也爱莫能助了。人的祸福都是自己行为招来的,都是自作自受,所以说"观其行而知祸福"。比如,许多事看来易,不当行为,也会不适。比如吃饭,有时舌齿配合不当就会咬到舌头。为什麽?因为我们忽视了。所以不论做任何事,尤其是看得容易的事,一定不可马虎,否则容易出问题。反之,小事认真做,自然也会有好的结果。在我们天元太极社,很多拳友每每把剩馀的垃圾扔掷入回收桶,我都十分敬佩。虽为举手之劳,却反映了一个人的德性。总之,积小善成大德,立大志苟小节。一花一叶一世界,一动一静一如来。如来如是来,太极太神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