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门直隶派:四川绵阳本土武术

武林动态 2013-10-12

功夫资讯网讯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绵阳市不少群众参加了武术的习练。现就绵阳本土武术的一支——赵门直隶派的来龙去脉作一简要介绍。

赵门武术以宋太祖赵匡胤开山建立,原在北方传播。清同治年间,赵门传人甘肃回族人马黑子往洛阳贩卖药材途中,所住客栈起火,店家除一尚在襁褓中的幼子外,悉数被火烧死。马黑子将此幼子带回,取名马镇江,倾其毕生所学予以传授。马镇江长成后,武艺超群,在陕、甘一带颇有威名。清光绪末年,马镇江与宗兄马震江、马鹤亭来成都经商,住成都皇城坝金家坝街,于是成都一带从其习赵门武术的人日渐众多。

民国后,马镇江弟子马绍堂功夫大成,由于其武功深厚,为赵门近世诸人难及,被公推为赵门之首。赵门中真正练就“无影腿”的惟有马镇江、马绍堂二人。马绍堂又将其毕生研习之赵门武功传其子马敬如。这一代武林前贤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将名震陕、甘的赵门红拳结合四川的实际,形成四川赵门直隶派(又称“四川红拳”),在四川民间和川军中广泛推广、流传。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1929-1937),马绍堂与其子马敬如在驻绵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任武术教官,遂将赵门直隶派武术在绵阳进行传播。马敬如五岁习武,聪颖勤奋,深得其父马绍堂真传,且见多识广,博采众长,人称“拳夫子”。一九三七年随川军出川抗日,后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被党派往敌后,做民族抗日工作,传授武术,在河南商丘一带影响很大。有一次商丘北关赶大集,侵华日军为了炫耀“军威”和武士道精神,让敌伪县长出面,拦住马敬如说:日驻扎徐州、商丘、砀山一带的驻军中选出三名武士道高手,要和你比武,你今天不比是走不脱了。马敬如毫无惧色,接受日本人的挑战。在比武场上,他从容应对,连打带摔,接连击败三名日本武士,在众目睽睽之下日本人只得认输,承认中华武术的威力。马敬如为中华武术争了光,为中华民族争了气。从此他在徐州、商丘、砀山一带名声大振。

解放后马敬如回到绵阳,任绵阳城关镇镇长。为弘扬国粹,强健人民体质,马敬如继续在绵阳传授赵门直隶派“四川红拳”。在城区其亲传弟子有:王绍明、刘作弟、杨国林、梅德林、阳长应、杨先旭、杨昌福、袁昌旭。他们作为赵门直隶派武术“四川红拳”第二代传人,也作为绵阳本土派武术嫡脉的传承人,为了将马镇江、马绍堂、马敬如几代人呕心沥血打造的赵门直隶派武术“四川红拳”代代传承,使广大武术爱好者达到既强身健体又修身养德之目的,这一代赵门直隶派弟子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传授着国术精粹,武林真传,他们所培训的学生也在历次武术比赛中捷报频传,多次获奖夺牌。在今年八月举办的国际武术节上,赵门直隶派的小红拳、黑虎拳、震山棍又夺得奖牌,为绵阳的本土武术争光添彩,也使得中华武林瑰宝得以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为振兴四川武术,四川省体育局武术管理中心将赵门直隶派武术“四川红拳”更名为“峨嵋山赵门武术”,并成立四川省武术协会峨嵋山赵门武术研究会,绵阳成立了分会。

■人物档案

马镇江(1821-1920),曾任四川荣县把总、茂县把总、十营总管、总教师,清皇子果亲王教师,授正三品将军头衔。民国初年,任四川武士总会会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