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字家史激励儿子“知穷而后勇”

武林动态 2012-09-24

在北京的一个菜市场里,每天都能看到一个中年男人,刚刚还在卖生姜、卖大蒜,一会儿却拿起笔在稿纸上写啊写啊。整整3年,他就这样写出了20万字的自传体剧本《爱的呼唤》。他记录儿子的成长,写自己的经历,写三代人的故事,为的是让儿子记住家史,激励儿子“知穷而后勇”。他就是从安徽到北京打工16年,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卖菜叔”的姚启中。

记者拨通了姚启中的电话,“我没上过什么学,但一直想写东西,希望能给儿子留下点儿什么。这20万字是第一部,我还想写儿子上大学以后的事儿,估计最后能有50万字吧。”

3年写20万字 “卖菜叔”记录家史

9月4日,网友“萝卜哥农业”发了一条微博:“北京宣武广安天陶菜市场,在嘈杂的叫卖声中,一个卖生姜和大蒜的中年菜贩,安静而专注地一笔一画地码字……”很快,“卖菜叔”开始在网络和微博走红。

“卖菜叔”的真名叫姚启中,今年40岁,安徽省临泉县高塘乡杨庙行政村大徐营人,1991年外出打工,1996年来到北京,搬过9次家,在8个市场卖过菜,还蹬过三轮。他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却一直想写点儿东西。从2009年10月开始,他利用卖菜的间隙,把装菜的泡沫盒子放在菜摊上,放上半块捡来的瓷砖当书桌,铺好稿纸,准备好字典,拿起笔写了起来。晚上9点到11点也是他在家雷打不动的写作时间。整整3年,他写出了20万字,1000多页稿纸,摞起来一尺多高,不仅字迹工整,还偶尔有一两个繁体字。

他用朴素的文字讲述了从1972年到2012年,父亲、自己和儿子三代人的故事,以及质朴的人生感悟,字里行间都传递着积极的生活态度。上百个篇章包括《一九九一至二零一一——漂京打工过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朴实生活》、《打工遭遇见闻》、《感“三恩”》等等,而投入心血最多的《我的未来不是梦》则用10万多字记录了二儿子姚五一的成长。接着他又把家史改成了剧本,名为《爱的呼唤》。而且除了自家的事儿,他还会记录一些国家大事儿,例如“2010年北京高考录取率创历史最高纪录”、“火车票实名制”,可见他还很关心时政。

文字激励儿子网友共鸣外媒也赞誉

这20万字是第一部分,姚启中还计划写儿子姚五一上大学以后的事儿,估计最后能有50万字。他想把这些文字留给儿子,激励儿子要记住家史,更要知穷而后勇。姚五一今年16岁,是北京少林武术学校的高二学生,在上百次国际国内武术比赛中获过奖,考取了武术“三段”,是国家二级运动员,还拍过电影。他把儿子的所有奖状和证书用塑料纸包好,贴满了屋子的三面墙,每天睡觉前一直瞅,瞅到眼发酸为止。儿子放假时,他总爱带来菜市场,逢人便说,“这是俺二儿子。”

他的良苦用心让很多为人父的网友产生了共鸣。网友“来来回回”说:“我亲自见过他在写,当时就向他表示了敬意。”网友“fd江南草长”说:“千金万两不比此字字如金。”网友“老王家的小坨”说:“其实父母的经历和人生感悟就是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而不是房子、车子、票子,留给孩子一颗平和、善良、纯净的心灵吧。”

他的故事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人们对他的称呼也变成了“姚编”、“姚导”。2011年5月,在北京的一个美联社记者采访了他,并从他的文章中截取内容放到了自己的博客里,标签是“一篇北漂农民工爸爸的日记——一个普通九零后真实励志的故事”,然后写道,“当您看到他们的生活时,会发现原来自己是多么幸福……”,还计划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他家体验生活。

生活辛苦清贫读书却能让精神富足

姚启中每天的生活很忙很辛苦,每天凌晨4点半起床,整理好生姜、大蒜等,早晨6点蹬着平板三轮车出门,6点50分前赶到距家5公里的菜市场,每年只歇大年初一。每隔2到3天,他就带着全家到新发地市场上一次货。1000多斤的货,全靠他蹬车和妻子李荣还有3个孩子用手推。虽然别的摊贩都大声叫卖,他却只知道低头写字,但因为他为人老实,做生意实在,好多人都愿意买他的东西,不问价也不讲价,买完了还总愿意和他聊几句。

生活中的好多事儿他却总是“得过且过”。他穿的是从工地捡来的衣服,唯一一件“高档服装”是超市“拆迁大甩卖”时买的26元的裤子,唯一一双给孩子开家长会时才舍得穿的皮鞋是16元买的,左脚还“张了嘴儿”。除了孩子放假回家,他几乎每天都只吃素面条。虽然生活清苦,他们却有着热心肠,汶川地震时还捐了220元。

姚启中善于学习,一有空儿就去他家附近那家超市的书店,带着笔和纸条,买不起就在那里读,蹲在地上捧着书,看到好词语好句子马上抄在纸条上,纸条不够了再往手上抄,抄完手心抄手背,回家都誊到小本子上。平时看到什么有意思有意义的事儿他也会赶紧记下来。

新报连线姚启中

新报:决定写东西是为了儿子?

姚启中:对,2009年10月,他在全国武术比赛中获了奖,我就想给他写成长日记,结果写着写着就刹不住了,就开始写我自己的事儿,写家里的事儿。这些东西以后也都留给他,让他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是农民的孩子,更要记住,人这辈子不怕穷,就怕不努力。

新报:为什么要把家史改成剧本?还叫《爱的呼唤》?

姚启中:如果有一天我儿子能把剧本拍出来、演出来,也算老姚家出人才了。《爱的呼唤》是希望一家人相亲相爱,从贫穷走向富裕。

新报:还准备写儿子的大学生活,看来对他考上大学很有信心。

姚启中:他在美国都拿过武术比赛的奖,我相信他。

新报:儿子读过你写的东西吗?

姚启中:我想等出版以后再给他看。不过他有一次偷偷看了一些,还和我说感觉挺震撼。

新报:写东西会占去很多时间和精力,妻子抱怨过你吗?

姚启中:她开始觉得我没文化,瞎写这些没用,后来看我慢慢写出门道儿了,就不说啥了。

新报:菜市场卖菜和买菜的人都知道你写东西吗?

姚启中:都知道,但开始不理解,觉得我脑子有毛病,后来知道怎么回事儿就见怪不怪了。好多人买我菜,还总有人送我纸和笔。

新报:美国记者也采访过你?

姚启中:去年的事儿了,他说他是美联社的,我还以为是“美丽联合合作社”呢。也让外国人看看咱中国人好玩的事儿。

姚五一动作照片(功夫资讯网)

来源:新闻会客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