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学之路,从心开始

武林动态 2012-11-26

“拳学之路,从心开始”--写在追随姚承光先生拜师学艺近四年的感受(作者:李镭)

自文章“我的功夫梦”发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本人再次向帮助过我的朋友们表示感谢。2013年4月29日将是我追随姚承光先生拜师学艺4周年的日子,为了纪念这一天,特写“拳学之路,从心开始”一文。

记得我从2007年3月找到中华传统武术之奇葩--“中国意拳”,就开始努力习练,直到2009年4月29日,有幸在当代意拳宗师姚承光先生的门下学习意拳养生健身和技击术。之后,曾先后4次奔赴北京到恩师姚承光先生的宗勋武馆学艺,每次拜访恩师,都学到非常多的拳学知识和做人道理,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自己内心可以感受的到。

记得第四次赴京学习是在2010年11月2日,那时师父教授我的每一个功法都是严格要求,自己也是眼看耳听动脑并且用心去感悟师父所说的每句话,并且为自己能有再次追随恩师学艺的机会感到自豪。虽然学习的时间只有40天,但是对我而言却是非常难忘和值得回味的。师父不仅教授给我武术的内容,还让我明白武德的重要性,使我从各方面都受益匪浅。在那段时间里,我每天早上从9点训练到中午12点钟,下午从4点钟训练到晚上8点左右,可以说属于半封闭式的训练,同时自己每天也是刻苦坚持。每当想到在背后一直默默无闻始终支持自己学习并研究拳术的人是自己最慈祥的父亲,自己就坚定一个信念:一定会在十年以后给我的父母、我的恩师—姚承光先生和所有关注、支持我的朋友们一份满意的答卷!

师父讲的每一个功法,都会手把手的教我,而我却经常做不到位,所以每次师父都让我练习十次甚至更长时间,有时学习一个功法后,我甚至要悟上2至3天才能达到师父的要求,然后才可以学习下一个功法。学习之余的时间我自己会去复习、用心体会消化师父所说的每一句话和传授的每一个功法。师父曾经对我说:“你的身体协调性不好,模仿性不强,如果想练好意拳的话要比常人下三倍以上的功夫,而且还要不断去琢磨拳术理论举一而反三!”“练习意拳要动脑子,要用意念刺激大脑神经还要使大脑神经来控制意念。”我深知师父的良苦用心,我想我会按照师父所教导的去不断探寻拳术真谛,按照拳学大师—姚宗勋先生常说的“意拳凭的是实力。”去不断探寻拳理!为‘意拳’这一中华武林之瑰宝的发展能够在安徽这片我热爱的故土上若干年以后开出累累硕果尽到自己应有的责任。

走笔至此我想说:“研习中华武学之路朝朝兮,中华武学博大而精深,各拳种都有其独到之处,千招会不如一招熟,如果想在拳学上有所成就的话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的去不断探寻和追求,‘拳学之路,从心开始’;无论习练何种拳术不仅要下苦功夫而且还要巧练。要不断的对自己所学的技艺逐渐添加东西而且还要博彩众家之长,同时要研习生理学、心理学、哲学、力学和中医等各科知识这样才能达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另外做为一个习武之人想要研习拳术之精髓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琢磨出来的而是要付出十年数十年甚至一生的所有时间来研习。”以上是我习练中华武术9年来所用心体悟出来的。有人觉得自己有身好武艺就能达到‘天下第一’,但是我觉得无论习练哪种拳术都没有所谓的‘绝招’与‘天下第一‘之说,即使有,那不妨就将这种‘绝招’归纳为“明师的指点+顽强拼搏的毅力+科学的方法+自己的用心体悟及刻苦的程度”,否则一切所谓的‘绝招’都是歪理学说而已。假如有所谓的‘绝招’那么我们就不要拼命刻苦的习练了,直接学‘绝招’不就行了吗?俗话说:“师古而不泥古”,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严格正确的训练之后,不可一味地模仿别人而要练出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特色。

有人觉得自己习拳是为了“练拳而练拳”,我觉得无论习练何种拳术不要单为“练拳而练拳”,习练拳术无谓呼:“强健身体,陶冶情操,寻理趣,自卫。”而且关键是要通过练拳而体悟到做人的道理:那就是“以诚待人,重感情,守信用,对待朋友要讲义气。”

我想:我以后的拳学之路还很长,我会用心牢记师父所说的每句话、每个字,刻苦用心去研习意拳的真髓!我想说:“今生今世我选择研习中华传统武学无怨无悔。”也希望自己身边更多的人可以加入到研习中华传统武学的队伍中来。通过习练武术能够使人的身心更加健康,同时以武会友加强交流还会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将中国传统武术继续传承、发扬光大。

如果有机会我会再度去我的第二故乡“北京宗勋武馆”学习!我会继续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学习去努力实现我的功夫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