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徽州历史武术人士许宣平

武林动态 2012-02-17

功夫资讯网安徽站黄山站讯徽州歙县(即今安徽歙县)人许宣平是唐朝唐睿宗景云年间(约公元710年)著名道士,许宣平创太极拳功名曰:“三世七”,因以三十七式而取名。历史资料考证:《续仙传》、《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唐诗纪事》、《太平广记》等都有其传记记载。

许宣平的太极拳功隐于道门数百年之久,于明朝前期传于宋远桥,此时已经历14代。宋氏后人将此技视为家传继承,然亦有所宣播。至近代辛亥革命时期,宋氏后人宋书铭将宋氏拳谱公开。今国内仍有传人。如江苏昆山的王知刚先生,1945年在交大读书时,经蒋维乔老师介绍,由白云道长传授了“三世七”拳功,继承至今。

1992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王知刚先生的《中国唐代三十七太极拳与剑术》一书,不过在宋书铭之前,宋氏太极拳谱就已在民间流传,如吴图南先生以前就有。宋书铭公开宋氏太极拳谱后,实际上证实了宋氏太极拳的存在和由此证明唐朝就有许宣平的太极拳存在。这也是当今太极拳界基本公认的事实。

许宣平《庵壁题诗》云:隐居三十载,石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清朝饮碧泉。樵人歌垄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此诗见于《全唐诗》第860卷和元代道士赵道一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它描述了许宣平宗教修炼中的道隐生活。

许宣平其人其事其诗在唐代就有很大的影响。元代道士赵道一在《历世真仙体道通鉴》里记载了当时传诵许宣平诗歌的状况:“好事者多诵其诗。有抵长安者于驿路洛阳桐华间传舍是处题之。明皇天宝中,李白自翰林出,东游经传舍,览诗吟之,叹曰:‘此仙诗也。"诘之于人,得宣平之实。李白于是游及新安,涉溪登山,屡访之不得见。乃题诗于庵壁曰:‘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索,倚柱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

大诗人李白对许宣平如此的仰慕,可见许宣平其人其诗在当时的巨大影响以及其在道教审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