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吼涛和“杨式太极入门拳” 奉献是乐为座右铭

武术名家 2014-08-03

丁吼涛先生,1921年生,浙江绍兴人,沈阳市某局离休干部。作者年轻时就喜爱武术,师从太极拳名家傅钟文后,专习杨氏太极拳,深得杨式太极拳的精髓。在1986年辽宁省太极拳、剑、推手比赛中,他分别获得杨氏太极拳第一名、太极剑第三名。1993年曾担任参加全国太极拳、剑、推手比赛的辽宁代表队的教练员,1996年又担任参加辽宁省太极拳、剑、推手比赛的沈阳代表队的教练员。在他的带领之下,所率队伍在赛事中均获得好成绩。1995年,作者曾担任沈阳市太极拳研究会副主席。

丁先生以恩师傅钟文为楷模,以“奉献是乐”为座右铭,义务推广杨氏太极拳数十年如一日。辽宁省电视台、沈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报道过他的有关事迹。

现在丁先生已年届九旬,仍身强力壮,一如既往继续义务教授杨式太极拳,他在耄耋之年,编创了一套《杨式太极入门拳》(又名《中老年人健身拳》)。众所周知,杨氏太极拳特别适宜于中老年人和知识阶层祛病延年,但杨氏太极拳传统套路招式太多,变化复杂,难以掌握。中年人工作繁忙,家里家外负担重,用于学拳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受限。老年人虽然时间宽裕,但是体力和记忆力在衰退,四肢在老化,学习传统杨式太极拳也是困难重重,尤其那些稳定性难度大的动作,更是他们的拦路虎。于是丁先生依据自己数十年教授杨式太极拳的经验,经多年思考、探索,选择保留了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中的精华,删节了难度较大、稳定性较难掌握的动作,使初学者特别是中老年人容易学、容易练和容易掌握,故又名“中老年人健身拳”。经丁先生多年教学实践证明,这一套路是为解除中老年人和知识阶层初学太极拳时普遍遇到的困难而编写,可作为杨式太极拳入门的钥匙,已引导不少中老年朋友特别是知识分子朋友迈入了杨式太极拳的大门。其特点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因而易学、易记;练习时可在较大程度上突破时间、场地、精力限制。这套“杨式太极入门拳”具有以下特点:

1、严格保持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的要领、练法、风格、特点。

2、优选了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八十五个拳式中的十个拳式,但它却占杨式传统套路八十五式的44.7%。学会了这套入门拳就等于已经学会了传统套路的一半,为今后再学传统套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3、好记:除起式、收式,只有八个拳式,由于反复演练不断加深印象,容易记住。

4、好学:每个拳式反复、往返、连续的演示,便于临摹。此式没看清楚,没学会,可再看下一式;再看下一式……;便于模仿和修正。

5、易练:由于是单式的反复演练,就便于自我检查,不断地规范拳式,有利于默识揣摩,熟悉拳势,寻求内涵。

6、不受时间、场地限制。场地大,单趟可练7——9式或更多;场地小,只练3式也可以。时间充裕可练一小时,时间紧迫练十分钟也行。如遇雨、雪、风、雾,还可在室内练。

7、不仅适于初学者,也适于要进一步练功夫者。因为是单式反复缓慢演练,等于是在练“行桩”(动桩),练桩功在太极拳是在筑基,比练整套拳更吃功夫,也容易长功夫。谚云:“千招会不如一招熟”。单式反复缓慢演练更便于自我检查揣摩:动作是否规范,虚实是否清楚;转换是否得势;劲力是否完整顺遂;开合是否有致(适度);以及呼吸与动作相结合的规律,从而更容易“找到感觉”,“品出滋味”以体“悟”探索太极拳的真谛。

8、由于本套路未将难度较大、稳定性较难控制的拳式编在内,故演练时更安全。对于老年人,确保避免运动损伤尤其重要。这一套路,引导习练者追求拳式要规范;拳式中能体现出要领的贯穿;身上练出太极拳的劲道、神韵而能进入状态。从强身健体、祛病延年角度看,这一套路可以少胜多。

9、当练熟了这八个拳式后,就像掌握了一组“七巧板”。为增加锻炼的情趣,可以任意发挥,编排出多种套路。因为各拳式之间都可以相互连接,次序可以任意串位,拳式顺序既可颠倒为九、八、七、六,也可以间隔为二、四、五、八,等等。只要掌握各式的翻身、转向、和串连,就可以不拘一格地任意往返。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