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名拳——五行通臂拳在香河

武术名家 2014-08-03

为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名拳——五行通臂拳,同时加强通臂拳家的交流与沟通,值“臂圣”张策逝世72周年之际,由张策嫡孙张庆宗、张庆余,重孙张国安、张国圣、张国俭、张国起等同意并授权,河北香河县武术协会、张策通臂拳研究会发起主办,于2006年10月8日在张策故里为其立碑并举行了纪念活动。

这天上午,虽说是秋雨潇潇,但这也没能阻挡人们对先师的拜祭,北京、天津、保定、廊坊及香河县张策再传弟子及武术界、文化界嘉宾,二百多人来到张公墓前,祭奠张公的英魂。

通臂拳在中国武坛上久负盛名,以其质朴无华,富于实战,刚柔相济,浑厚自然,潇洒舒展,速度敏捷,凶猛剽悍的特点风行于我国北方,而受到广大武术爱好者的推崇,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等省市广为流传,对锻炼人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有独特的作用,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拳种之一,是中华武林中的一支奇葩。通臂拳的动作、打法独特,攻防合理,具有较强的攻防技击性。在招式训练上非常注重搏击实战,其技击含义不但在单操单练的各种动作操法上,而且在套路演练中,各个动作都具有这一特点。通臂拳之所以称之为散手中的精华,是因为它突出的技击特点,实行单操单练,追求专一实用。

由于武术门户之见颇深,所以通臂拳一直秘密流传相承,至清末民初,有“臂圣”、“铁鞋”之称的张策才开始公开授徒,从而使通臂拳得以发扬光大,此拳大为昌盛。

张策字秀林,直隶香河县马神庙人(现天津市武清区),生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6月16日),卒于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10月8日),享年六十八岁。张策生于武林世家,幼年随父辈及金陵笑和尚习少林拳,十二离家进京拜杨健侯习太极拳二十余载,工武勤苦,精益求精,持恒不辍。其间投良乡陈庆习通臂拳,后从师兄王占春磋磨九载,而技始成,为京东三杰之一。后又遇奇人韩屏山及韩道长二公,苦练数载,深得五行通臂之精奥。早年在故里香河县城、渠口镇、延寺村、甘露寺村等处设馆授徒,多有成名成家者。张策的堂弟张喆(字既明)因张策通臂拳扬名立万,改此拳术,发愤练功,成为继张策之后又一武术名家。早年曾追随张策左右的香河籍八大弟子韩占鳌、周景海、周学伊、张殿华、康文盛、智化和尚、张公干、刘子和,武功精湛,个个为人称道。张策、张喆定期回村传授武功,由此把村中的张永清、张义民、张景泉、刘长林、张学增培养为通臂拳高手,被颂为五虎将。张策传授技艺于弟子们,当时人们称张策外有“八大弟子”,内有“五虎上将”,可见当年香河县武风之盛。

张策后客居北平,并设馆授徒,成名弟子有靳铎,李祥云、包青山、鲍雍仕、李万春、李慕函、张安普、刘树义、王竹坡、刘晓坡、张希恩、王维勋、马熙春、张以谦、张学思、张学明、赵萌轩,辛寿明、鲁书轩、李兰亭、王仲猷、刘燕伯、强云门、吴图南、王西贤、刘华宾、李蛟、郑洪朝、杨子真、李树棠、符懋坤、董秀生、许绍增等数十人。1929年浙江省举办国术游艺大会,张策任评判委员。1933年中央国术馆举办第二届国术考,张策应国术界之聘赴南京任副总裁判长,并于馆中任教。张策北出关外,南下江浙,声名播于九州,桃李遍及华夏海外。

张策师承众家之长,融太极拳于通臂之中,造诣精深,出神入化,其深不可测,在武术界有“臂圣”之美誉。张策打破封闭保守,秘不示人之门规,广收弟子,弘扬国粹,传播技艺于华夏,德高望重,乃武林一代宗师。

民国时期张策弟子在香河一带传承情况如下:

韩占鳌(字子元,1871—1946),香河县铁佛堂村人,传周文友、张绍文、王起、王炳文、张岚、张怀、卢永成、韩希文(孙)。

周景海(1877—1932),香河县东王各庄村人,传武清县刘俊亭、钟玉昆、高珍、周阔亭、诸葛茂祥、吴悦、张树等人,周在台湾也另有传人。

周学伊(1881—1938),香河县周庄村人,传张士元、杜春城、李茂林、周世茂(子)等三十多人,入门弟子每人发一圆型铜牌,上书“中华武术五行通臂研究会”,竖写“戒淫守正”。

张殿华,翰臣字,武清县瓦屋村人,传郭连生、张少荣等,并在天津设立国术通臂研究社,传弟子众多,著有《通臂拳浅释》一书。

智化和尚(1887—1960),俗名张岫云,香河县村堡上村人,自幼出家,早年即随张策习武,功力颇深,弟子多为出家人,现未有传人。

康文盛,字品英,香河县成自务村人,除传人外,现台湾省永和市“中华通臂拳协会”为其子康国良的门人所创立,在台湾传人颇多。

张公干,香河县西延寺村人,当年香河一大富户,颇有势力,学拳自娱,没有传人。

刘子和,香河县渠口镇人,在本镇经商,学拳自娱,因当众与张策较技,张策废其武功,没有传人。

河北省香河县地处京津之间,西临北京市通州区,东南两侧与天津市武清区接壤,京杭大运河由北而南穿界而过,自古地杰人灵,历史上名人辈出,但常被人传颂者屈指可数。张策虽说离开我们已七十余年,但在香河,大凡上些年纪者,不知张策者寥寥无几,他们都能说上几段他的奇闻轶事,香河因有张策而在武术界驰名。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全国习武热潮兴起时,香河县到处传出噼哩啪啦的练武声(通臂拳的特点),现在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你要是问他知道通臂拳吗,不乏有些人就会说,我也练过,可见通臂拳在香河人心中的位置。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不断深入,武术热潮在全国逐渐冷却,但香河县的通臂拳爱好者还在坚守传统武术这块阵地,都在默默的继承传播着,而且通臂高手众多。

现香河县通臂拳传承主要有以下几大支系:

张策的族侄张永清(1907—1988),武清县马神庙村人,全面继承了张策、张喆的通臂拳功法,传弟子王文广(香河),武清县赵长林、来希孔、宋兰朝、张友权、张友山、张春秋、唐祖元、张秀栋,现王文广已开门授徒。

韩占鳌弟子卢永诚(1917.10.6—2002.2.17),香河县二百户村人,又师承李祥云, 全面系统的继承了通臂拳功法,又因卢为语文教师,对通臂拳进行了详尽的整理,卢永诚破除门户之见,广授弟子,为通臂拳在香河县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传罗洪瑞、韩德悦、赵玉德、韩德元、赵学刚、唐振东、凌绍宇、闫德印、后兴宝、姚维玉、赵瑞礼、张建华、徐崇武、赵志刚、赵亚军、付京山(北京)、赵刚(北京)等七十余人。

周景海弟子刘俊亭(1895—1957), 天津市武清人,其弟刘俊峰(字秀岩, 1905--1992),幼年与其叔父刘昆(字论山,杨澄甫与通臂拳师王庆洲的弟子,刘昆与韩占鳌、周景海交往甚厚,并常在一起切磋拳艺)后刘俊亭拜师周景海,并传其弟刘俊峰,刘俊峰传天津市及武清区的周顺发、朱吉琪、蔡长苓、蔡俊苓、吕广炼、刘凤山(号子歧)、吕振声、王昶维、贺群城、叶金芳、赵连科、王景林、张广林等人,并将全部功法传其孙刘伯学,现刘伯学已开门授徒,并将拳法传与香河县卢永诚的弟子唐振东、后兴宝、张建华、赵亚军。

周学伊弟子张士元,香河县安平镇人,传王文铎、李士伟及京郊通州区赵振海、王长山、宋士山等人。

张策弟子张以谦(1901—1993)香河县钳屯村人,传张继宗、赵建国、吴树青、王生等人,上述几人曾受符懋坤指点,都已开门授徒。

另外,张策还有其他弟子在香河也有传人,在家庭内部传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