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族的百年武术路

武术名家 2014-08-03

□首席记者姚伟文图

或许偶然,或许有缘,开封马氏家族与武术相伴百年。这百余年间,中国沧海桑田,这个家族却习武不辍,家传之外,广纳博取,又应时而变,不断创新。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遭际,他们或以武术取仕途富贵,或凭借武功在乱世自保,或打拳卖艺安身活命,或在竞技场搏金夺银,或为全民健身推波助澜……

这个家族的武术之路,让人看到了如水般的适应能力。水不凝滞,不偏执,有人赞颂其因时而变、因势而变的灵活:“舒缓为溪,低吟浅唱;陡峭为瀑,虎啸龙吟;深而为潭,韬光养晦;浩瀚为海,高歌猛进。”水因机而动,因动而活,因活而进,故有无限生命力。

据说老子的老师常枞将辞别人世之时,老子向他讨遗教:“今后,我将以谁为师?”常枞说:“你当以水为师。”后来,老子发现了水的诸种美德,认为“上善若水”,认为水的存在方式最符合自然法则。经由老子,水以其守拙、齐心、坚忍、博大和灵活,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成为一种最中国的处世之道。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而马氏家族的武术之路,也大约可以折射近百年武术文化,也可折射民族性格之一端。

小康之家乱世习武

1919年中秋节前,扶沟县城大十字街口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位于十字街东南角的清真马记糕点铺的生意十分火爆,该铺柜台上摆放四个大盘子,装着切成小块的糕点和月饼,顾客争先品尝,交口称道,然后纷纷打开荷包购买。

节前一个多月,糕点铺的老掌柜马贵堂从苏杭请来了两位技术高超的糕点师傅,改制模具,调整配料,增添花色,制作出了与扶沟县一般店铺迥异的月饼和各种糕点,新颖别致,口味独特,最终在节前一炮打响,生意异常兴隆。但如邻县鹿邑的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次生意的成功却成为日后马家剧变的因子,并迫使他们远走他乡,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生意兴隆,马记糕点铺格外繁忙,家人带伙计20多人天天加班制作。尽管如此,晚上关了铺面吃过晚饭,他们仍在院子里操练拳脚。这家店铺很特别,白天是掌柜、伙计,晚上就成了练武的师傅和徒弟。邻里们开玩笑说,马记糕点铺就是不像镖局,也像个武馆。

马贵堂五十开外年纪,身材魁伟,体魄健壮,力气过人,清末曾考中武举,熟悉他的人都尊称他为“马武举”。他自幼习练少林红拳十二趟,并擅长“三醉”绝活——醉剑、醉棍、醉拳,他的醉剑潇洒,醉棍粗犷,醉拳精湛,都有过人之处。他还精于弹弓,弹丸搭上弦,手起弹飞,精准无比。由于没赶上好时候,考中武举并没有使他进入仕途,马贵堂却也成为扶沟县名闻遐迩的武术教头。

那个时代,中原武风极盛,中原武术正处于飞速普及、发展之中。清末民初,社会长期动荡,官府不能提供安全保障,一时匪患丛生,危害百姓。中原地区本就有着深厚的武术文化,为求自保,老百姓练武之风大盛,习武的人急剧增加。据王广西先生《中原文化大典·武术卷》统计,清末中原堡寨有一万多个,习武的人应有数百万之众。

大约回族家庭受程朱理学禁锢较少,马家儿子女儿都习武,马贵堂的儿子马华亭20岁出头的年纪,更是练出了一身好武艺。马记糕点铺人人习武练拳,个个身强力壮,干起活来生龙活虎,加上生意兴隆,日子过得充实惬意。

秋去冬来,中秋节大赚了一把的马贵堂,开始盘算下一个黄金季节——春节的生意。农历十月起,趁着秋收后粮价便宜,马贵堂开始收购原材料。他拿出家里多年来的全部积蓄,选购上等白糖、香油、芝麻、白面40余吨,将店里原有的三间库房扩大为六间,原材料一层层在里面摞了一人多高。

就在马贵堂努力为家人营造未来的关键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那年腊八,北风呼啸,寒气逼人,马记糕点铺的生意却十分红火,伙计们都在店铺中忙碌,后院却突然传来了令人心惊胆战的

呼喊:“失火啦——”马贵堂与众人赶忙冲向后院,只见库房浓烟升腾,熊熊火焰从窗口向外猛舔,房子内噼啪作响,十分骇人。他赶忙带家人、徒弟救火,但当时狂风甚盛,大火势不可挡,很快将后院变成一片火海……上一页123下一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