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武功县人民剧团(武功县大剧院)

功夫文化 2022-09-21

文/张志刚

时光飞逝,时光如梭,不知不觉间,四月底已经到了,人间四月天,清丽典雅的涉水而来,娉娉婷婷、清清浅浅、翩跹而至,让你尽展笑颜。袅袅的音乐轻盈着往昔的心情,漫叩窗棂的弯月仍是笑靥如花。看那白云朵朵,已经奏响了心灵的舞曲,蓝天挽起了我们纯真的梦境,花香盈满飘逸的世界,飞鸟欢唱着姹紫嫣红的春天。

此刻,我的心海溢满花的清香,那是一种久久的期待,一种美丽的牵挂、一种真诚的祝福、还有,快乐的写意。在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之时,一年一度的“农历三月十二日八里湾镇僧会寺春节庙会”开幕了。今天,我特别开心,特别的激动,的来到了现场。

今天,我特别的开心,特别的激动,于是,早早的便来到了戏场,今天,僧会寺戏院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瞧!卖衣服的;卖小吃的;交流,买卖字画的;卖各种小商品的;闻,冰糖葫芦的味;诱人的香水味;醉人的鲜花味;蜡烛,裱纸味;令人垂涎三尺的乔粉味,热腾腾,香喷喷的油饼味;听:“一元超市,一元超市,里面的东西实惠又好玩,大家快来买呦!”“卖爆米花拉,刚出来的爆米花,过来尝尝” “新款的短袖,新颖的西装,既漂亮又耐穿,要买的快来买,不买的别后悔!”“小孩玩具宝剑,瞧瞧,多结实,孩子锻炼锻炼也挺不错”“卖眼镜,货真价实的老花镜,品质一流的石头镜,先生,您戴上试试,不但能保护眼镜,还很有风度”

那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那扑鼻而来的小吃味,令人回味无穷。

看着看着,忽然,我被一个小摊子吸引住了。这是一个交流,买卖书画的地方。此刻,摊子的主人正在聚精会神的写着“天道酬勤”四个大字,只见他拿起了一根又粗又壮的大头毛笔,“刷刷刷”几笔,一幅精美的字画就诞生在你的面前。我走进前来,仔细一看,嘿!绝了!四个大字还真是龙飞凤舞!

我再打量了一下这个摊主,只见他带着黑色的石头镜,高鼻梁,留着风头,人比较瘦,大大的眼睛充盈着智慧和学问。在这个摊位里,他写的很多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章、今草)等五种书法字体,而且样样精通,看着真是让我很震惊,很惊奇,很钦佩,很羡慕。

或许,是因为我也是一个书法爱好者,我们兴趣相投的原因吧,我忍不住又挤进了人群,多问了他几句,后来得知,他叫王体,字墨耕,号中州漫士,生于一九五八年,河南平兴人,现在是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神州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国际书画网特聘理事,中国书画频道首席艺术顾问。

王老师搏击书海三十余年,初习魏碑,继而练习行草,幼年曾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王铎等历史名叫作品,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作品和他的性格一样,豪迈,奔放,自然,洒脱,充满着灵气,俊朗,飘逸之感。

我知道,一个人的个性在很大的程度上能体现出其书法艺术的特点,王老师为人不拘泥于形式,思想开阔,视野远大,在书法艺术中,又秉承着一种认真,谦虚,执着,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态度,让其的书法作品也呈现了一种朴实,无华,庄重,沉稳,气定神怡的特点,在摊开的宣纸上,世平思量了片刻,饱蘸笔墨,紧劲联绵,循环超忽,真正是一笔而成、气脉通连。把笔掷开,满座的人齐声叫好。

王老师个性之张扬、内心世界一定是经历了震撼力的特殊岁月。在长期以来悟道的过程中,他的思想进入至高无上的境界,即达到了"无我","超我"的状态,用“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来形容恰到好处。他对艺术的追求,有一种似乎成了一个地标和精神的高度。那是山高水长、物象万千;那是无视礼教、借着酒神舞蹈的神行;那是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的绝艺,举起生花妙笔,书法家笔下是另一个朗朗乾坤。

“唔,好香呀!”一阵香味迎面扑来,肚中的馋虫不断地向我提出抗议。我循着香味来到了小吃摊,哇!什么烤羊肉串呀、蔬菜串呀、炸火腿呀,烤馍馍……应有尽有。

我馋得口水直流,再也忍不住了,冲上去买了个痛快:一个馍馍,一根辣椒,一个火腿肠,一瓶子冰糖雪梨……我边走,边吃,边玩,感觉自己活像一只快乐的小鸟,真的很开心,很厥意,很幸福。

我把目光投入了新建不久的僧会寺舞台上,在横梁上赫然写着:“陕西省武功县人民剧团”几个大字,我要看看戏,今天的正戏是:《破宁国》,又名《收朱亮祖》、《天长关》、《宁国府》,秦腔传统剧。元朝末年,在异族残酷统治之下,山东连遭荒灾,百姓苦不堪言。地方官上表报灾,无敌将军朱亮祖请领帑银赈济灾民。奸相哈马以朱亮祖与朱元璋同宗为由,谗言加害。元顺帝将朱问斩,经户部伍车霸保本,亮祖免死,贬为宁国都尉。亮祖带家眷离京赴任,奸相哈马遣张龙、赵虎暗伏观音堂,欲截杀亮祖,结果反被亮祖刀劈,亮祖得以安全赴任。朱元璋率师北伐,直捣燕京,宁国城久攻不克,乃命常遇春挂帅,大力围攻,在宁国城展开了一场血战。朱亮祖孤军无援,将士亦多有反叛之心。亮祖内外受敌,身负重伤,终于战败被服。常遇春为国求才,晓以大义,劝亮祖弃暗投明,亮祖终于归降。

这部大型历史秦腔唱得确实很不错,个个演员都很有特点,各有长处,唱腔也是字正腔圆,值得推广,学习,欣赏,最让我不可思议的是,女将也饰演的很有力度,武术功底非常的棒,让我大开眼界,确实很佩服。

看着戏,入了迷,不知不觉之中,我仿佛又想起了小时候在金山镇白衣寺看戏时的情形,那时候,我不懂戏曲艺术,看着舞台上满脸油彩的戏子,还有穿着各种花花绿绿的戏服,在这里进进出出,或者唱,或者打,或者说,感觉很特别,还有几分神秘,几分爱慕,那时候,看戏的人很多,锣鼓敲打热闹非凡,对于看戏,几分快乐,几分向往。

最让我难忘的还是穿着漂亮衣服的旦角,譬如:《拾玉镯》中的孙玉姣,是闺门旦,她婀娜多姿,小巧玲珑,聪明伶俐,伶牙俐齿,俏皮捣蛋,伙伴可爱,招人喜欢;《穆桂英打破洪州》中的穆桂英,是武旦,她威风凛凛,气宇轩昂,铮铮铁骨,武艺高强,智慧过人,胆量不凡,顾全大局让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栗。至于其余的角色,我再没有什么兴趣,或许是了解得还不够吧!

今天,再看戏,和往日有了不同的理解,也有了不同的认识,早已不是浮于表面的那种看法,或者是感触了,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秦腔这种艺术,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中,确实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它不仅仅是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现在已经在各族人民心中影响广泛了!

追溯秦腔的发源,它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 (西岐)与凤翔 (雍城)。成熟于秦。秦腔,在古代又称乱弹,它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绑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实,从秦腔舞台的演出中,我们也看到了一种现象,那就是演员走上三两步即去往了五湖四海之地,而舞台上六七人的肢体接触,动作表演可以说是一个战场情景的渲染,那种血雨腥风,千军万马,同仇敌忾,勇于战斗的情形的情形再现,这主是因为一般剧院的舞台小,而秦腔演员也不多原因造成的,更重要的是这些为故事情节服务,一种象征性的艺术角色而已!

譬如,一个兵,代表一个马童,信使;两个兵,四个兵,六个兵,八个兵代表的是一国家,一个将军府,太尉府所有士兵形象,再加上将军,元帅,就可以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了,那时候,就只有鹿死谁手,决一雌雄了!不知不觉之中,我越来越喜欢上了秦腔这种戏曲艺术,我知道,戏曲舞台浓缩了我们的人生百态,岁月无情,世事变迁,物是人非,但是我们都在不断的历练和成长中走过了那记忆犹新的日子,曾经的时光过去了,再也回不来了,长大之后,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每个演员都是舞台一份子而已,只是大家的角色不同,感觉不一样罢了。

说实话,当前很多人并不懂得戏曲,也不知道秦腔这种艺术的真正含义,不会品味出这种艺术蕴藏的文化内涵,更不会用心体会出秦腔历史的厚重。很多人来看戏,逛庙会,也只顾看稀奇的世界,见识一下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对于农村地区的老百姓,尤其是还依然偏僻,贫穷的西北农村人而言,更是这样,与其说是看秦腔,逛庙会,还不如说是走出家,在外面放放风,伸伸懒腰,见见世面,和更多的一些人沟通,交流一下而已!眨眼之间,我们都已经到了四十岁的年龄,我也有了三个孩子,很明显,我成了自己舞台上的主角,我必须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去演绎自己所经历的苦辣酸甜。

现在,面对着每件玩具,我不会驻足不前;面对各种美食,零食,我也不会垂涎三尺,我更加的理性,更加的冷静,因为我早已退去延续成孩子的那种心里的渴望,不想长大的烦恼,还有成年后的忧愁等等,想想儿时,现在面对儿女的各种生活上的需求,我只好尽量去满足他们。

还是回到主题吧,说起八里湾镇僧会寺的庙会,在我的记忆里,一年举行两次,一次是春节的庙会,时间是农历三月十二日,一次是秋季的庙会,时间是农历八月二十八日。从我记事开始一直是这样的,记忆里,这里的庙会因庙而起,此处神庙,也是有着百年的历史。在僧会寺舞台的背后,从大塔坪小学向着左侧方向一条盘旋着的羊肠小道走去,哪里到现在还有两个土坨,相传是记载了八里湾镇大塔坪村名称的来历,我去过这里,的确是一个风水宝地,天地灵气孕育将有贵人降世。有识之士把神庙建在这个土坨的后面,以求宝地能够长存地气永在,当然,也有保佑一方百姓平安,风调雨顺的意思。

从大塔坪村几个老人哪里我解到,这个寺院的发展和壮大,也经历了诸多曲折而又艰难的的过程。那时候,废四旧,神庙被拆,改革开放之后,宗教信仰自由了,不管有无神灵,心诚则灵,总是一种信仰在支撑,百姓在原来旧址上重建庙宇,带着对神灵的虔诚,庙会应运再生。

在庙会举办期间,各自忙碌的百姓,都让自己心情放松一下,感受一下这长达五日五夜热闹中的悠闲。阔别的老友,也会在庙会举办的时间里,收到邀请的寒暄,去与不去在彼此的问候下延续了淡去的友谊。出嫁的女儿,也愿借庙会的日子抽空回家,陪父母重温昔日的闺中疼爱,也省去父母的一些牵挂和念叨。

其实,我感觉,庙会,还有庙会舞台上戏曲艺术的延续,一直都在推动着八里湾镇大塔坪村以及周边各村的经济的发展,也充实着,丰富着当地百姓精神生活。此时此刻的庙会,尤其重要,也相当的神秘,不仅仅是八海龙王的神通广大,更重要的是,它和老百姓的生活已经息息相关,紧紧的融合在一起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八里湾镇僧会寺的庙会还依然存在,它会更加笼罩着多重的民间色彩,赋予老百姓更多的生活的气息。

作者简介

张志刚,甘谷县金山镇人,甘谷县作家协会会员,理事;自办头条号/文字:文字让生活更美丽;头条号/视频:一个农民的乡愁;搜狐号;天水民间文学;百家号:天水传统文化等多个自媒体平台,自考中山大学行政管理学本科学历。曾先后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内蒙古自治区总队第三支队服役,退伍后,曾在富士康科技、侨云科技、伯恩光学等公司担任过保安队长、安全主任、安全工程师及行政主管等职务,并独立承办过企业日报和月刊。期间,创作了许多乡村气息浓郁、体现民俗文化的诗词、散文和纪实文学,作品散见于《江门文艺》、《深圳特区报》、《晶报》、《南方都市报》、近两年以来,其回乡发展,在甘谷新闻网,天水广电网,天水圈子,天水城市在线,天水新闻网,天天天水网,甘肃文化产业网,甘肃书画网等报刊,网站发表过很多的作品,深受群众的喜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