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常式太极拳传人陈马喜

武术流派 2016-10-25

陈马喜先生是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会员,国家二级裁判员、上海浦东新区武术协会高桥地区武术活动中心名誉主任、中国武术六段。

陈马喜1954年生于上海浦东十八间地区。因家乡是“常云阶太极拳”的发祥地,习武之风甚盛,自幼就开始爱好武术。先后随心意六合拳著名技击家王琪中习练“十大形”;上海心意六合拳家李尊思前辈学习心意六合拳套路、四把锤、刀、枪、剑、棍、鸡爪剑镰;随常云阶宗师弟子马殿臣学习常式太极拳;太极推手受益于名家刘宝余;随国家一级优秀裁判著名武术家黄寿亭老师学习八卦掌、六合八法、六十四掌、鞭杆。经过长年勤学苦炼,陈马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武术风格,不仅熟谙常式太极拳,而且擅长太极推手以及刀、枪、剑、棍、杆等器械。曾在《武魂》杂志上发表《上海心意六合拳家李尊思》一文;自编《中国常式太极拳发展史》;编写三套《太极拳推手》、《太极拳散手》、《散手应用》以及《心意六合刀》、《心意六合剑(双手剑)》、《心意六合二节棍》、《心意六合枪》、《心意六合棍》、《心意六合鸡爪剑镰》等教材。三十多年来,陈马喜多次参加国内国际传统武术比赛,曾获得心意六合拳、心意六合组合拳、心意六合剑、心意六合二节棍、心意六合刀、心意六合加三节棍对抗性排打、常云阶太极拳、太极对抗性推手等项目金牌。

现今已年过六旬的陈马喜先生依然对武术非常执着和热爱。在习练常氏太极拳和心意六合拳过程中,其风采依然不减当年,无论体力、耐力、内功以及精气神都依然很好地呈现在广大武术爱好者面前,丝毫不逊于年青人,可谓宝刀不老,他依然努力为中华武术传统文化之国粹的传承和发扬尽一份衣钵。

常氏太极拳奠基人常远亭(1860一1918,蒙古族人)即得自太极拳名家全佑老先生(1834一1902),其师从杨家太极拳名手杨露禅(1799一1872)和杨班侯(1837一1892)父子俩。常远亭任清廷四品大内带刀侍卫、庭院拳师,授王公、贝勒拳技。时称“七大爷架”常远亭在师兄中排行第七)。传常庆禄(常云阶)(1906一1970)、常庆寿(庆松年)俩子。经常家父子二代人深探太极理论,并集百家之长,独自成一家独特的常氏太极拳。常云阶自幼随父常远亭习拳,深得家学真传,对太极拳造诣极深。其拳架低沉,动作有起伏,有隐手内之发劲,有跳跃,潇洒舒展,龙身蛇形贯串,虚实分明,带有弧形和螺旋形。推手先化而后发劲,不同于当今流行的陈、杨、吴、孙、武式太极拳,保留了古典的原汁原味的太极拳风格,其常氏太极拳整套套路一百零九个动作。常云阶所练的太极拳很早就引起上海武林界有关人士的关注。

曾任上海武术协会主席的太极拳名家顾留馨在他的《太极拳研究》(1964年出版)和《太极拳术》(1982年出版)中都提到了常远亭、常云阶父子太极拳的风格和特点。

常氏太极拳创始人常云阶又传马殿臣等等众弟子。马殿臣生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卒于2003年,山东省青口人氏。马殿臣老师在前辈常先生精心栽培下,不忘师教,勤学苦练。20世纪50、60年代练得内涵极深的常氏太极后,马殿臣老师全面继承了常云阶先生之太极武学体系,内功纯正,拳法精湛。1963年,马殿臣老师荣获上海市首届太极拳推手冠军。曾得到老武术家王子平的称赞:“这小家伙武艺这般好,是谁教的?”王子平得知常云阶先生教的后连忙表示祝贺。马殿臣老师为推广普及常氏太极拳鞠躬尽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常氏太极拳后代,可谓是桃李满天下。马殿臣老师所传承之常氏太极,无论大功架、柔软架还是快功架,无不体现了常氏太极武学之正宗,马殿臣老师是名副其实的常氏太极一代宗师。

八十年代初期,陈马喜先生跟随马殿臣老师在家门口习武练拳多年,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记忆忧新。他始终难以忘怀当年马殿臣老师精心传授拳艺的历程和教诲,陈马喜先生对马殿臣老师的栽培之恩永怀于心。陈马喜先生三十多年来,在习练常云阶太极拳基础时勤学苦炼、潜心研究、探索积累、不断创新,期间汲取了中华武术中的心意拳、八卦掌、太极拳之精华,力争将自己的武术境界超越及创新。在长期习练陈马喜常式太极拳大功架、柔功架、快功架的套路和身法规则后,会让人达到蓄精养气之特殊功效,并使人对太极推手、太极散手的实战应用和技能方法更加发挥自如、融汇贯通,彰显了陈马喜常式太极拳的独特的武术风格和特点。以下一一列举陈马喜常式太极拳各类拳法的特点:

(1)陈马喜常式太极拳大功架的特点:架子低沉、均匀、起伏、连绵不断;(2)柔韧(功)架特点:柔韧、龙背蛇腰、弧循螺旋、蠕动内翻缠丝劲;(3)快功架的特点:快捷、刚柔相济、蹦跳腾挪、跳跃发劲、旋拿抖劲;(4)推手的特点:沾连粘随、引截抢先、灵活巧变、化而后发;(5)散手的特点:攻守意识超前、反应速度抢先、战术灵活多变、出手发劲瞬间。

上述拳法特点充分说明了陈马喜所练的常式太极拳对健身养生、技击搏斗均起到了极大的功效,并且使习武练拳者都获得良好的收获。他既传承了传统太极的精髓,又融入了时代的特点;既可以科学强身健体、修身养德,又可以科学练习功法和技击法。在传承中华传统武术的道路上添砖加瓦,为太极拳的发展、创新开启了新篇章。陈马喜先生的愿望就是把自已领悟的太极拳传播、推广并回报于社会,为中华太极文化增添新的光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