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德:隐居在成都的李雅轩先生弟子

武术流派 2014-09-12

标题全称:隐居在成都的李雅轩先生弟子----马寅德老师及其对太极拳的见解

功夫资讯网讯 1938年秋,李雅轩先生定居四川成都。在随后的三十多年间,先生潜心研究拳艺,形成了拳架舒展、气势磅礴、神意内敛、静如山岳、动如江河的独特风格。在太极拳、剑、刀、枪、推手、散手等方面,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上乘境界。李雅轩先生不但好学深思,勤于总结,为后人留下了数以万言的练拳笔记和书信,而且提纲挈领,教拳有方,因此培养出大批武艺超群的弟子。这些弟子分早年和晚年两批,他们散居成都、重庆、济南等地,秉承先生传统,广设教坛,辛勤传艺,使李雅轩风格的杨式太极拳以中国大西南为核心,在中国乃至在海外均已开花结果。

时光荏苒。七十多年过去了,李雅轩先生的早年弟子如刘仲桥、周子能、栗子宜、张义尚和何其松等先生均已作古,即使其晚年弟子,如今大多因年事已高而颐养天年,逐步淡出公众视线,不再教拳。在成都,目前较易见到的李雅轩先生弟子仅有数人,马寅德老师即是其中之一。马寅德老师是成都本地人,天性好武,秉性率直。16岁时拜李雅轩先生为师,每日尽心侍奉,因此深得先生喜爱,得其倾囊相授。日久功深,终于练成一身好武艺。据圈内人介绍,马老师拳架舒展大方、气势恢宏、内敛收藏,极具李雅轩先生风格;其武当剑轻灵飘逸、翩若惊鸿,松柔圆活中暗藏杀机;其散手步法灵活,化劲巧妙,发劲冷脆,常使人产生入里透内、惊心动魄的感觉。因此,我们对马老师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在一个酷热的下午,我们对马老师进行了零距离采访。拜师学艺记者:久闻马老师大名。今日冒昧拜访,请马老师见谅。马师:欢迎!欢迎!记者:马老师,能否谈谈您的学艺经历。马师:好的。我是1966年拜李雅轩先生为师的。当时,成都武风很盛。受其影响,我自少年时起即倾慕武林高手,发心要练成一身惊人武功。最初,因为没有人指点,我便买了《十二路华拳》等书,每天凌晨即起,在院里自行练习。时间长了,四邻都知道,马家小孩喜欢练武术。我们的邻居中有人看我如此用心,就对我说:你要练武,应该去找李雅轩学习啊!我问:李雅轩是教什么的?邻居说:李雅轩在体育中心教太极拳。我说:太极拳有什么学的?软绵绵的。不就是大爷太婆锻炼身体用的吗?邻居笑了。让我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因此,我对李雅轩其人产生好奇。我去体育中心那天,正看见李雅轩先生和徒弟推手。我至今依然记得,当时老师把一个牛高马大的师兄像耍猴一样戏弄了很久,后来一个发劲,将其从跑道这边扔到跑道那边。我倒抽一口凉气,原来天下居然有如此神奇的武功!我从此不再自己瞎练,只是天天去体育中心看李雅轩先生教拳。后来在邻居罗年宣和鈡秀清夫妇的介绍下,我正式拜李雅轩先生为师。开始了漫长的练拳生涯。记者:马老师机缘真好!很多人一生都没法遇到像李雅轩先生这样的明师。马师:是啊。我也觉得自己的福报好。当时正值文革期间,学校都停课了。我因此可以潜心跟师父练拳。因为崇拜师父的惊世绝学,所以每天都与师父呆在一起,有时,甚至晚上都同榻而卧。每天早上,我都陪师父出去练拳。练完拳后,我们都花一毛多钱在西御街附近吃山东烤馍和稀饭。每日就是这样打拳、推手,反反复复地练习。不但早上要练,上午下午都要练,每天要练习四、五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拳架学完后,我又学了三才对剑、武当对剑、大枪、散手以及劈剑和扎枪,另外还有其它一些功法。记者:你们每天练这么长的时间,难怪能练出如此好的功夫!现在的人每天练一两个小时都很不容易了。马师:时代造就的。在文革期间,我因年少无知,开始也参与“造反”。练拳以后,就不再出去胡闹。太极拳有教化功能,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性啊!当时真是入迷,就连“上山下乡”期间,我都跑回来跟师父练拳。师父求真务实,功夫出神入化,并且充满了人格魅力,不想离开师父啊!记者:当时和你一起学拳的都有些什么人呢?马师:当时跟师父一起学拳的人很多。主要分弟子和学员。弟子中岁数相差也比较大。一班老师兄比如何其松、赵清溪等已经跟师父学拳多年,我们是年轻的一批。当时在一起学拳的有陈龙骧、贺洪明等,还有师父的小女儿李敏弟及其同学黄志刚。我是年纪最小的弟子。甘苦太极记者:听马老师聊学艺经过,好像功夫轻描淡写就练上身了。马师:说来轻松,但四十八年太极人生,可谓辛苦备尝。开始练拳时,膝盖疼得不行。有人说太极拳练对了膝盖就不疼,这完全不可能。如果每天只练半个小时,高高地站着比划一下,当然不会疼。但像李雅轩先生这样的太极拳,不但架式舒展,而且特别强调沉胯,每天练上三四个小时甚至更长,你看膝盖疼不疼!不但膝盖要疼,而且腿脚、腰胯和肩臂等部位都会疼。不是疼一天两天,一月两月,是反反复复、前前后后地疼,差不多会疼三年。三年过后,有了根基,逐渐便不疼了。记者:原来说不疼是个误区。可惜好多练拳人膝盖一疼就怕了,因此放弃了练拳,真是可惜!马师:这话得两说。如果只是健身,当然应该适可而止,自行把握运动量。但如果要练出功夫,那肯定是要过这些关口的。需要注意的是,练太极拳必须要有正确的传承。没有真传师父的指引,绝对不能盲修瞎练,否则,每天几个小时下来,不但练不出功夫,还可能把膝盖练坏。记者:除了浑身疼痛,练太极拳还要经历哪些痛苦呢?马师:要经历的痛苦多了。除了身体的痛苦,还要克服很多心理上的痛苦。看到美酒你想喝,但因为练拳你不能老是喝酒,你痛不痛苦?家有娇妻你很爱,但不能纵欲,要克制,不能随心所欲,你痛不痛苦?冬天冻得手脚都要开裂了,但你不能放弃,你痛不痛苦?夏天闷热,人都慵懒,但你必须得打拳,你痛不痛苦?记者:就是说,练拳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刻苦精神。马师:是的。我师父不抽烟喝酒,我也不抽烟喝酒。我们都是每天早睡早起,从不做妨碍练拳的事。功夫不但是练出来的,更是养出来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练拳有促进作用。当然,说到养拳,还指在练拳的过程中养神。记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个好懂,在练拳中养神,这个就让人迷惑了。马师:我师父说得好:功夫不外神、气、体三者之修炼。但以练神为主、练气次之、练体为初步。所谓神者,周身虚灵之气势,莫测之动作,轻快变化之谓也。就是说,练拳要稳静安舒,含光默默,周身虚灵。长期如此,才能在交手中出现莫测的动作和轻快的变化,才能应对任何拳种的挑战。虚静地练拳,能培养先天的良知良能,涵养本源。所以太极拳既能实战,也能养生。养生与技击记者:太极拳能养生,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毋庸多言。但说到太极拳的技击,很多人都表示怀疑,尤其是在现在这个遍地都是大师,但难得见到一次精彩的太极拳散手的年代。马师:太极拳能技击是毋庸置疑的事!我师父涵养很好,但谁要说太极拳不能技击,那是一定要下场子一决高下的。我师父一生与很多人交过手,其中有练外家拳的、练摔跤的,以及练其他各个拳种的。在我师父留下的笔记中,什么时候在哪里和谁交手,谁是见证人,都写得一清二楚的。你们可以去查阅验证。这并非虚言。记者:从杨禄禅先生、杨健候先生、杨澄甫先生再到李雅轩先生,有关太极拳的技击能力,我们都耳熟能详,不再怀疑。但很多人都说,太极拳的技击功夫如今已经失传。马老师对此有何见解?马师:作为几代先人辛辛苦苦传下来的功夫,门内当然不会任其失传。别的支派我不清楚,但李雅轩先生这支依然完整地继承了太极拳的技击功夫。我的师兄中,技击功夫好的大有人在。比如我师兄朱德纯和陈万川等,当年在成都那是打过金章的。打金章你知道吧?那是解放前成都本地的擂台赛。不分级别年龄、不分拳种的自由搏击,也不戴护具的。真打实战。你能说太极拳没有技击功夫?我本人只是李雅轩先生的晚年弟子之一,不敢说功夫多好,但我一生也与很多人交过手。其中有练峨眉功夫的,有练少林功夫的,有现在练散打的。有一对一的时候,也有我一打三的时候。且不说我每次是否都赢了,但只要有人质疑太极拳的技击功夫,我都乐意与其印证。我一直把自己的练拳地点和联系电话公布在网上,以方便各种技击爱好者前来交流。我的弟子中,有练过十年合气道的,有练过拳击和查拳的,也有练过其他拳种的。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搭手后才开始跟我学拳。我的弟子们功夫都各有进步。我相信,我的师兄们同样都有传人,有人的功夫已经练到相当程度。记者:看来太极拳功夫并没有失传。马师:肯定没有。这只是我们这支的一鳞片爪。其他支派一定也同样把技击功夫传承了下来。养生与技击是太极拳的一体两面,偏废哪一面都不行!拳论与次第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练拳者都认识到拳论的重要作用了,但大家普遍反映读不懂拳论。请问马老师,怎样才能读懂拳论?马师:李雅轩先生所传的杨式太极拳的拳论主要指“三篇老论”,即张三丰的《太极拳论》、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和《十三势行功心解》。“三篇老论”之外,还有《十三势歌诀》和《打手歌》等,共称“老谱”。他们是前辈的练功结晶,也是杨式太极拳的练功准绳,即所谓拳理是也。要读懂拳论,需要一定的练功实践。而且,每练到一个层次,对拳论的体会也不同。尤需说明的是,并不能通过读拳论而直接学到功夫。事实上,如果没有传承,很多人练拳多年后依然是拳理是拳理,拳架是拳架。不能把拳理落实到拳架中去,就不能称其为有功夫,这样的人也经不住检验。记者:如何才能把拳理落实到拳架中去?马师:需要传承!对传承的强调怎么都不为过。太极拳是一种次第井然的拳术。徒弟每练到一个层次,师父都要一清二楚,并需要适时传授相应功夫,以及及时对其进行相关引导。师父必须是有传承的过来人,否则不能胜任接引的重任。通过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上上升进,逐步把拳理落实到拳架中。同时,功夫也就逐级长上去了。继承与发展记者:任何一门技艺都有个继承与发展的矛盾。太极拳应该也是如此吧?马师:是的。太极拳也不例外。但个人认为,目前太极拳的问题不在发展而在继承上。我们应该首先完整地继承前人的功夫,把前人的功夫踏踏实实练上身,然后才能说得上发展。没有继承哪来发展?记者:建国以后,国家相关部门发布和推广了很多太极拳养生和竞赛套路。有人说太极拳运动已经广泛地开展起来了。对此,马老师有何看法?马师:对于相关部门推广的太极拳套路,我没有深入研究,对此不予置评。我想说的是,练太极拳不在于学会多少套路,而在于把拳理落实到拳架中,把功夫练到身上。和李雅轩先生一样,我强调太极拳是一门武艺。记者:目前虽然有很多人在练习太极拳,但很多人都是对照书本或视频自学的。对此,马老师有何评论?马师:这要看练拳目的。还是那句话,如果为了健身,可以无所谓。但练太极拳功夫,那是必须要有传承的!什么叫传承?从创始人到教拳者必须是一脉相承,无论拳理、拳架、器械、推手和散手等都完整地继承下来。作为一个传人,你教的东西必须原滋原味,不能随意增减。这一点很重要!否则,几代之后,我们再也看不到太极拳的本来面目,太极拳将被完全演变成健身操。记者:当前很多地方都有人在练习和推广太极推手运动。马老师对此有何见解?马师:太极推手是太极门内的一种练功方法。用于校正拳架,训练练习者的听劲、走化和发劲能力,其目的不在输赢。太极推手讲究的是粘黏连随,不丢不顶。反观目前推广的太极推手运动,处处都是硬顶硬抗。为了争输赢,很多人都把太极推手练成了一种推手不像推手、摔跤不像摔跤的东西。这种四不像是没法练出太极劲,更不能用于实战的。始终应该记住:太极推手只是一个训练过程和一种训练手段,不是目的和结果。太极拳和其它拳种一样,较技都用散手进行无限制搏击!文/郭记 稿件提供/金扬眉 整理/韩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