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武术困境:武馆入不敷出 武校频频倒闭

武术流派 2013-08-19

功夫资讯网讯 上世纪80年代,民间武术馆校在全国开始大量涌现,最多时达1万多家,总人数达数十万之众。然而,随着近些年功夫热潮退去,习武人数锐减,武术馆校面临纷纷倒闭。山东作为中华武术主要发源地之一,武术馆校衰败速度同样惨烈,由过去300多家到如今只剩十分之一。

近日,记者通过对济南各大武馆、武校走访调查,发现不少武术馆校都面临房租交不起、学员招不到、无组织管理支持的困境,只能靠着武术家们那份传承信念在苦苦支撑。

年收入仅万元,“燕青社”四处搬家

“弹腿、扣手、弓步、下劈……”8月14日下午,在王官庄某小区一处地下停车场内,洪亮的吆喝声清晰有力,十几位年轻人挥拳踢腿,练得有板有眼,一位体型矫健的中年男子在一旁悉心指点,习武氛围热烈而浓厚。

这一位于地下停车场内四五十平方米的场地,是李斌所办的精武燕青习拳社一处教拳点。作为济南燕青拳第五代传人的李斌,一心想将燕青拳发扬光大,但寻找一个合适的教拳点却颇费周折——上文提到的教拳点实际上是一处跆拳道馆,大部分时间用于跆拳道训练。李斌还有另外两处教拳点,一处是跟文化培训学校合租的场地,另一处则是用自家住宅改成。目前,燕青社固定学员有五六十人,分散在这三个地点,李斌每周来回穿梭授课。

“我也想找个合适地方稳定下来,但房租太贵了,跟人合租也实在是没办法。”作为济南燕青拳名家张福祯先生传人的李斌,2011年正式创办济南精武燕青习拳社,四处寻找合适的大型室内练功房,但高昂的房租让他头疼不已。“我不是为赚钱才去教,每年靠教拳也就挣个1万多块钱。”李斌坦言,他创办拳社就没打算以盈利为目的,一心只想传承这门功夫,对学员收费很低,很多家境困难学员都是免费教学。

盛世武极传统太极拳会馆的林胜利也曾遭遇“赔钱开馆”的尴尬境遇。2009年林胜利在山大路开武馆时,最初只收了七八个学生,但房租就要三四万元,前两年武馆一直处于赔钱经营。随着近两年学员越来越多,生意才渐渐好起来。今年年初,林胜利将武馆从山大路搬迁至工业南路附近,也是为了节省房租开支。

生源锐减,武校老师辞职不干

位于凤凰山路61号的天桥区武术专修学校,成立于1997年,是目前济南市区唯一一家经教育局备案的武校。然而,这座武校如今也早已名不副实——早在2003年,该武校就已停办“全日制”武术班,改办武术业余培训班,在性质上与普通武馆和武术培训机构已没有差别。

济南鸳鸯门第二代传人崔立忠是这所武术学校的校长。以前的武术老师早已辞职不干,这几年武校全靠他跟儿子两人支撑着。每天晚上和周末,仍会有二三十人来学校跟他俩学习武术。如今,整个武校只剩下一个大的练功房。为减少开支,崔立忠将其他空闲教室都租了出去。

“现在学功夫的人少喽,武校也就不像以前风光了。”崔立忠还时常会怀念起当初武校那段辉煌时期。武校刚成立时挂靠山师中专部,招收了很多初中毕业的孩子,学员最多时有200多人。2003年教育部门发文不准在市区开办全日制武校班,武校改为业余培训班后,学员数量也就降下来了。再后来学武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当时市区经教育局备案的济南武校有7家,现在也只剩我这1家了。”“连省内最有名的郓城宋江武术学校,也面临着生源不断萎缩的困境。”原济南市武术馆馆长杨彦青认为,武校目前正普遍遭遇家长不支持、学生不吃苦、毕业没出路的尴尬境地。“能够升入专业武术队和体校的人太少了,也就占百分之十几,其他毕业生大多难找到一个好出路。”

相关链接

济南正规注册武馆仅剩9家

记者从济南市体育总会了解到,过去经济南体育、民政部门注册的武馆有几十家,但目前仅剩下9家,分别为太乙门武术研究会、陈济生缠丝太极拳研究会、洪传陈氏太极拳研究会、杨氏太极拳研究会、形意拳研究会、八极拳研究会、太极武术馆、智星太极尚武俱乐部、明湖传统武术俱乐部。另外,济南还存在几家像精武燕青习拳社等未经注册的武馆,武馆数量整体呈急剧下降趋势。

“武馆数量锐减,也是市场选择下的正常现象。”山东省武术院社会武术部张龙表示,上世纪90年代全省正规注册的武术馆校达到300多家,但目前只剩下十分之一左右。一方面是武术热潮退去后习武之人减少,另一方面过去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一窝蜂式”的开办武馆武校,质量上存在参差不齐,势必要遭到淘汰。目前武馆数量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状态,也是市场需求下的正常反应。

当年,万元挡住武协路

济南没有自己的武术协会

在传统武术精神与市场化潮流之间左右摇摆的武馆行业,究竟该如何突出重围?

经营理念亟待改变

作为形意拳研究会会长,杨遵利在发扬本派功夫上,有着自己的一套经营理念。“将武术和文化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有更好的推广宣传。”在杨遵利看来,武馆经营好坏与经营理念密切相关。

目前多数武馆仍以传统的武术精神作为经营理念,在武术的传承上还是传统的师徒代代相传,不少经营者文化程度不高,对于市场的东西考虑的并不是很多,在如何商业化操作上知之甚少。形意拳研究会宣传推广中,着力点放在高校人群的推广宣传上,在济南大学等5家高等学府创建大学形意拳协会,把武术培训与武术文化很好结合在一起进行推广。形意拳还被引进济南师范天桥附属中学成为特色体育,着重对青少年进行培养。

另外,杨遵利还注重学术研究,积极推动武术文化的宣传和传播,编著了近50万字的《形意拳述真》一书,并将济南形意拳成功申报成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形成文化品牌。看到了申遗对武术推广的积极作用后,李斌近期也打算将燕青拳申遗,并已准备好了相关申报材料。

面对窘迫的生存状况,不少武馆也在思考如何改变经营模式。面对市场上日益红火的跆拳道、健身馆,一些武馆也在借鉴相关盈利经验。如一些武馆开办快速盈利项目,利用假期开办女子防身功夫特训班;从武馆设计、服装造型、包装宣传上参照跆拳道馆经营模式,更加贴近时尚化与年轻化,并增加段位考试等内容;武术家跟商人合作办馆,由商人负责对外招生宣传,武术家负责授课等等。总之,不少武馆也已经开始了市场化探索。

急需成立武术协会

“山东16个市都有自己的武术协会,唯独济南没有。”山东省武术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术协会作为促进武术运动普及的体育社会团体,由各省市体协、高校、具有合法地位的武术社团组织以及热爱武术事业的个人组成,对于本地区武术推广发展具有积极重大作用,但目前济南并没有这一社会组织。

济南为何没有成立武术协会?对此,原济南市武术馆馆长杨彦青向记者解释说,早在1983年成立的济南市武术馆,其实就是济南市武术协会前身,相当于“两块牌子,一套班子”。1993年,按民政部门新规定,市武术协会须转成实资注册单位,但由于涉及领导换届,3万元注册费用未能交纳,市武术协会也就一直未能成立。2008年,济南市武术馆又合并到济南全民健身中心,济南武术被统一纳入市体育总会管理,连唯一的专职武术单位都已不存在。成立武术协会有助于将济南分散的武馆组织集中起来,还可以单独组织一些武术比赛,对武术推广和武馆发展有巨大作用。“近期有不少习武爱好者也向我反映此事,我正在积极做一些准备工作,希望将济南市武术协会重新恢复。”杨彦青表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