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振军在“2013国功联高峰论坛”精彩演讲

武术流派 2013-08-04

功夫资讯网讯(记者:陈延军),第三届北京国际武术文化交流大会暨第二届国际功夫交流大会于2013年7月16日至20日在昌平区体育馆隆重举行之际,正值国际功夫联合会成立一周年。为增进广大武术习练者和爱好者对武术文化的深入理解,加强武术界及各界人士之间的交流,2013年7月18日下午,“2013国际功夫联合会高峰论坛”于北京市昌平区体育馆二楼第二会议室成功举办。

论坛主要以传统武术拳种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武术技击之路探讨、群众武术的普及与推广、武术经济与产业化发展研究、武术的国际化交流与发展为主题,邀请了行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专业领域有前沿研究成果的嘉宾做主题演讲,分享行业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推动行业的理论和实践的共同发展。

吴式太极拳印诚门宗师王培生的得意的入室弟子、北京武协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关振军,应邀参加“2013首届国际功夫联合会高峰论坛”,做了“神意不同处”的演讲并做了精彩的表演。现将关振军先生发言内容引述如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武林同道,大家好!

承蒙大会组委会的邀请,参加今天武术高峰论坛,共同探讨武术的发展大计。

我今天要谈的是吴式太极拳印诚门宗师王培生的《神意不同处》。

“神意不同处”是印诚门宗师王培生老师从几十年修悟太极拳的“学问”中提炼出来的一句心得要诀,可说是毕生心血之结晶。  何谓神意不同?此神即眼神,此意即意念活动。也就是说,在太极盘拳走架之中,眼神与意念不能集中在身体同一部位上。运动中,眼神与意念在身体的同一部位相遇会合,必须瞬间即离。这种神与意的分离要贯穿运动的始终。

  在太极拳中,搂膝拗步一式对“神意不同处”表现得最为清晰。如右掌前按时,左手搂膝后,左腿成弓步,重心完全移到左腿,此时眼神注视身前的右手食指,而意念则集中在左胯旁的左手,想左手掌心朝下,中指找尺骨头,有向后扒之意。但左右转换时,身体重心还在左腿,意念在左手,左手上提到左耳旁,右腿向前迈出一步,眼神则慢慢离开右手食指,抬头看正前方。当左掌前按时,右手搂膝,右腿成弓步,重心完全移到右腿时,眼神注视在身前的左手食指,而意念则集中在右手,右手在右胯旁手心朝下,想中指找尺骨头,有向后扒之意。此式中,眼神与意念分离十分清楚,好懂也好记。

  神意不同处是由太极拳的阴阳哲理决定的运动规律。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在太极拳运动中,人体的各个部位随着身体重心的变化而呈虚实之态势,则有阴阳之区别。虚者为动为阳,实者为静为阴。王宗岳《太极拳论》云:“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这是说当身体的重心落在左腿时,左手就为虚为动为阳,右手就为实为静为阴;当身体重心落在右腿时,右手为虚为阳,而左手就为实为静为阴。这是一对阴阳。另一对阴阳是人的神与意,眼神为阳,意念为阴。这两对阴阳在运动中与身体的某些部位相交结合,属于阳的眼神,必然要与运动中为实为静为阴的部位相合;而属阴的意念也必然要和运动中为虚为动为阳的部位相合。运动中,人体各部位随重心变化的虚实动静,不停地转换,眼神和意念活动也随之不停地转换位置。如果每一动作的技击或健身意义不同,它与下一动作的衔接变化也不相同,所以运动中的眼神与意念活动变化是丰富多样的。比如野马分鬃的右肩打靠,意念在右肩头,而回头180度,就要眼看身后之左手食指。在王培生老师编的《太极拳的健身和技击作用》一书中,对太极拳的每一动作的眼神和意念活动作了详细说明。我们练拳时要细心体察,默识揣摩,而逐步达到熟练自如。

  掌握并运用“神意不同处”这个要诀,对于学好太极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纠正偏差,提高太极拳修炼的效果。有些人练拳后出现头晕脑胀现象,这是因为他们练拳时意念太重,而又违反了“神意不同处”的运动规律,产生了偏差。很多人做过这样的试验,打拳时故意把眼神与意念同时集中到一个食指头上,这时全身气血就会上涌到头顶,引起血压升高,产生头晕等反应。掌握了“神意不同处”的要诀,就能避免偏差,使太极拳的修炼效果更好。

二、分清虚实,辨别阴阳,加强对太极拳用意的修炼。太极拳属内家拳,是心意功夫。正如拳经所说,“运用在心”,“维以意行”,“先在心,后在身”。打太极拳要求人体的每一部位,即使微小动作或整体运动都要通过思维有意义地进行,并且要有明确的感觉。初学者练拳往往是顾此失彼,动作极不协调,眼部的运动与意念活动不能达到高度统一。对于“全凭心意用功夫”这句话往往如入云海,感到无所适从。而从神意不同处入手修炼,从这方面对初学者进行严格训练,则是解决“用意”的基本方法之一。首先是认清重心的变化,由重心所在,确定两手的阴与阳,再明确动与静,而后决定眼神与意念的运转。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逐步做到动作的准确协调。训练“神意不同处”的过程就是练“意”的过程。随着这个过程不断深入,练习者对于“运用在心”的认识也就会不断地加深。这样训练效果很好,长期坚持太极拳修炼,一定要严格虚实分清,阴阳分明,通过眼神与意念的交错转换锻炼,使大脑神经有序运动,可增强脑的敏感性,从而达到健体强身的作用。

三、运用“神意不同处”的运动规律,保证身体平衡,发挥太极拳的技击特点。大家知道,太极拳盘架子是练知己功夫。所谓知己功夫,讲通俗点就是如何把握自己的重心。究竟怎样做才能保证自己不失去重心呢?很多拳师费尽口舌都难于讲清这个问题,而王老师只用“神意不同处”这五个字指点迷津,学子们便顿开茅塞。比如翅脚(左右分脚),初学者大多站不稳。可是一用神意不同处的要诀点拨,一下子就站稳了。如右分脚时,双肘下沉提起右膝,两手分开,这时重心完全在左脚,左手为虚为阳,右手为实为静为阴,眼看右手指的方向,意念在左手,左手大拇指朝天,想其余四指向后一指,右脚自然踢出(不必要求踢多高,气贯右脚趾即是),这样来做翅脚站得很稳。在技击中这样用翅脚,或踢胸或点肋,眼看右手所指之处,就是右脚踢中之处,不会因攻击而失重。再如搬拦捶,以右拳打击对方。当搬拦两动完成之后,身体成右坐步,左掌提于前方,右掌变拳落在右胯上。右拳前伸,伸到左掌右侧,同时左脚逐步放平,左膝前移呈弓步。右臂伸直右掌食指中节对鼻尖。这时重心完全移到左腿,左掌为虚为动,意念集中在左掌,右拳为实为静,眼神经右拳上面远看正前方。技击中,这样以拳打对方,全身一动无不动形成了一个整劲,右拳击中对方是一个寸劲,自己的重心是很稳定的。

王培生老师仅用五个字“神意不同处”就深刻揭示了太极拳运动中眼神与意念活动之规律,拳理深邃而简明易懂,真可谓至妙之论。在古代太极拳论中尚无此提法,近现代的太极拳著作中也没有这样精辟的论述。可以说“神意不同处”之要诀,是王培生老师对太极拳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把它作为太极拳的一个基本训练,便可省去漫长摸索体悟的道路,而径直踏入太极拳之大门。我们有缘得到王老师的口传心授,此乃吾辈芸芸学子之大幸也。

我祝大会圆满成功!

祝大家幸福安康!

谢谢!

 北京武协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关振军

2013年7月18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