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内修秘技:盘龙功(下)

武术流派 2011-04-02

(16)左足大趾 即大敦穴,位于足大趾端,去爪甲如韭叶,属足厥阴肝经穴,是肝脉之井穴。而于治病防病,则关系血崩不止、五淋七疝、阴挺、阴缩、睾丸偏大、阴头痛、小儿遗尿等症。 (17)左足二趾 即厉兑、内庭二穴,属足阳明胃经穴;内庭穴位于足次趾外间陷中,是胃脉之荣穴;厉兑穴位于足次趾之端外侧去爪甲角一分处,是胃脉之井穴。内庭穴具通降胃气,和肠化滞之效;厉兑穴具和胃清神气,疏泄阳明之热功效。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肚腹胀满、失眠多梦、四肢厥逆、面肿口歪、鼻衄喉痹、赤白痢疾等症。 (18)左足三趾 此趾无穴,故不通经脉,但以意行气,亦必须行到。 (19)左足四趾 即窍阴穴,位于足小趾次趾外侧,去爪甲角一分许,属足少阳胆经穴,是胆脉之井穴。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头痛、目痛、耳聋、喉痹、手足烦热汗不出、幽梦过多、舌强、胁痛等症。 (20)左足五趾 即至阴、通谷二穴,均属足太阳膀胱经穴;至阴穴,位于足小趾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是膀胀脉井穴;通谷穴,位于足小趾外侧本节陷中,是经脉之荥穴。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风寒头重项痛、眩晕、烦心、足下热等症。 (21)左足心即涌泉穴,足心陷中。屈足趾宛宛中,将脚掌三分,前三分之一中点即此穴,属足少阴肾经穴;是肾脉之井穴,是道家修真炼丹的重要穴位之一。桩功中的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就是要涌泉穴和肩井穴相对应,使气血运行畅通。擦涌泉穴亦是古今众多修道养生家的必修之课。其功法为通元既济功,以使肾水上济心火,达水火交融之境,以静坐为主。练功时意守涌泉穴,不但能增强肾气,引气归元,充实元气,而且能使人感到气血流通,生机勃勃;尤其是脑力工作者,意守涌泉穴则能很快消除疲劳。而于防病治病,则古有“上病下治”术。故凡水火失济造成的神志不宁,失眠多梦,情绪紊乱,惊恐善惕、头顶痛、头目眩晕、心中热结等诸多肝肾和心肺疾病,均可得到较满意疗效。 (22)左小腿里躁 即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脚内踝上三寸,是足太阴、厥阴、少阴经之会穴。脾主运化,三阴交为肝脾肾三阴经之会穴,补脾中兼补肝阴和肾阳,滋阴益血。此穴亦列入道家养生长寿功之龟息功中。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肠鸣溏泄,妇科男科各种下阴以及痹痛等症。 (23)左大腿里躁 即箕门穴,位于鱼腹上两筋间阴股内动脉侧,属足太阴脾经穴。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小便不通、遗溺、鼠鼷肿痛等症。 (24)关元 即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属任脉经穴,是足三阴经和任脉的会穴,也是小肠的募穴,故五经之病均可取关元穴治之。关元穴更是道家修真炼丹的重要穴位之一,有些功法称其为“丹田”。关元穴内的“男子之精室,女子之胞室”,是炼精化气的重要部位,为强壮之要穴,腹式呼吸全赖该处。加强腹式呼吸时,腹内有机按摩,从而加强内气的产生,这就是炼精化气的初级功法,再加深修炼就能在腹内产生热气团,即真气。产生真气后,就能及时采取以意领气,循督而上,顺任而下,即小周天运转。小周天功又称为“命功”,为小乘功。修炼这段功夫,不仅要有“鸡孵卵”、“蚌含珠·之耐性,又要心静,不能心猿意马,朝三暮四。在医学上,关元有补益元气,回阳固脱之功,意守和按摩此穴,可祛百病,使人强壮有力。 (25)-(35)所指穴位与前(13)-(23)穴位相同,惟左右肢不同。读者可参看前述。 (36)气海 即气海穴,位于脐下一寸五分处,属任脉经穴。气海乃生气之海,元气之所居也,是全身强壮穴之一,能补元气,回生气,振肾阳以散诸阴,温下元四肢,许多功法中亦将气海视为下丹田,可见此穴之重要。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男妇下阴疾病,以及胃肠疾病,临床上以治气病效佳。 (37)左乳中 即乳中穴,位于乳头之中央,属足阳明胃经穴。此于防病治病,则关系乳中结核,乳疖乳,以及妇人膈有滞痰,乳汁不通等症。此穴可通过揉、搓、按、拽等手法疏导,武术技击中禁打此穴,其周:围遍布重要穴道,故经常导引按摩,功效显著。 (38)左膀外侧 即肩髃穴,位于肩端前外侧凹陷中,属手阳明大肠经,是手阳明、阳中之会穴。此穴为尹三节之根节,乃三节之枢。武术技击中属必打之穴道,若伤残,则手臂失其用也。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肩臂疼痛、风热瘾疹、上肢不遂、肩关节周围炎等症。 (39)左腕外侧 即曲池穴,在肘外辅骨,曲肘横纹头陷中,属手阳明大肠经穴,是大肠脉之合穴。拳术中谓其为手三节中节之枢,不容伤残,否则肢废矣。其性走而不守,具有通散作用,能行气血,故气血不通,血份有热均可治之。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偏风、半身不遂、臂痛不举、喉痹喘促欲死、皮肤病、妇人月经不通、癣疥等症。 (40)左手背 即中渚穴,位于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陷中,属手少阳三焦经穴,是三焦经脉之俞穴。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头痛、咽喉痛;耳聋耳鸣、肩关节痛、手臂不能屈伸、热病汗不出、脊间胸后痛、颈后沉重,目眩等症。 (41)左手大指 即少商穴,位于大拇指桡侧,去瓜甲角一分许,屑手太阴肺经穴,是肺脉之井穴。能通经气、苏厥逆、清肺热、利咽喉,疏泄十二经之火气冲逆。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咽喉肿痛,咳嗽气喘、咽中闭塞、水粒不下、突然昏倒等症。 (42)左手工指 即商阳穴,位于二指桡侧,去爪甲角一分处,属手阳明大肠经,是大肠脉之井穴。此穴具解表退热,疏泄阳明之效。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咽喉肿痛、暴发火眼、中风昏迷、口干耳聋、齿痛恶寒等症。 (43)左手三指 即中冲穴,位于中指尖端,去爪甲一分处,属手厥阴心包经穴,是心包脉井穴。其穴具有清热开窍,疏泄营养分热之功效。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热病烦闷、汗不得出、身热如火、心烦舌强、中风昏迷、头痛腹痛、小儿多哭夜惊、中暑休克等症。 (44)左手四指 即关冲穴,位于无名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属手少阳三焦经穴,是主焦脉之井穴。其穴具有疏经络气火,解三焦郁热。而二防病治病,则关系三焦邪热、心中满闷、唇干舌裂、头痛、喉痹、臂肘痛不举等症。 (45)左手五指 即少泽穴,位于手小指端外侧去爪甲角一分处,属手太阳小肠经,是小肠脉之井穴。其穴具清心火,散郁热之功效。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中风急救、头痛、喉痹、舌强、项强、寒热汗不出、心烦口干、目生云翳、鼻衄等症。 (46)左手心 即劳宫穴,位于手掌中央,属手厥阴心包经穴,是心包络之荥穴。其穴具清心热泻肝火之效,又具调血润燥、安神和胃、通经祛湿、熄风凉血之功能。劳宫穴又是诸多功法中意守的重要穴位;也是修真炼丹中炼气、运气、发放外气之重穴,故历来被道家所重视。常人经常意守劳宫穴,可以平心静气,有利于排除杂念,增强气感,对通经活络、气血畅通大有裨益。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中风善怒、大小便血、口干腥臭、饮食不下、鹅掌风、手颤头摇、小儿口疮龈烂等症。

(47)左腕里侧 即列缺穴,位于腕关节(桡侧)上一寸五分处,属手太阴肺经穴。手太阴络,别走阳明,八脉交会,通于任脉,能宣肺祛风,疏经活络,疏利关节,治痿痹,以起筋骨之不用。为道家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头面疾病、口眼歪斜、咽喉肿痛、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半身不遂、手肘疼痛等症。 (48)左膀里侧 即云门穴。位于巨骨下挟气户旁开二寸陷中,属手太阴肺经穴。其穴具开胸顺气,导痰理肺,平喘止咳之功。为道家“一掌应三穴”必击之穴,乃人身重要穴道之一。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肺气郁遏、胸满咳嗽、胸肋背痛、臂痛不举、瘿气结等症。 (49)上脘 即上脘穴,位于脐上五寸处,属任脉经穴,是足阳明、手太阳、任脉之交会穴。其穴其健胃和胃,开收纳之门,治饮食不下,且挫上逆之势,能治呕吐。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翻胃呕吐、肠鸣腹痛、惊痫风痫、心胃疼痛等症。 (50)-(61)所指穴位与前(37)-(48)穴位相同。惟左右肢方位不同,读者可参考之。 (62)廉泉 即廉泉穴,位于颈下结喉上中央陷中,属任脉经穴;是阳维、任脉之会穴。其穴具开喉散结,降逆顺气之功效。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上气咳逆、咽食困难、舌下肿难言、舌根结缩、流涎等症。 (63)承浆 即承浆穴,位于颐前唇下宛宛中,属任脉经穴,是大肠脉、胃脉、督脉、任脉之会穴。此穴具清热散风,开窍醒神之效。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中风、口眼歪斜、龈肿牙痛、消渴、面肿等症。 (64)舌心 即聚泉穴,位于舌上,当舌中,吐出舌,中直有缝陷中是穴,此穴属经外奇穴,针灸医书中多不载,惟杨继洲所著《针灸大成》中有载。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舌苔舌强、哮喘咳嗽、久嗽不愈、口内生疮等症。 至此,盘龙运珠所经六十四穴穴道精义及防病治病之要旨全部述毕。 此段功法悉去道家术语及神秘,专用通俗易懂语言表述以利实修。而意念行动,全属心理作用。精神所到,仿佛有一线精气,随心之所思而运行之。其经过之六十四穴,一线贯穿,涉及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之重要穴位,故其又为全身之要穴,皆关系各病所自发。若能持之以恒,精神贯注,遍及各穴,自会气血通畅,疾病消失。故曰:修道修真,养生为本:百病消除,道自修矣;勿谓言简,其利实修;修道三千,飞升几人?同登寿域,乃修炼之真义所在! 三、盘龙吞珠 1、盘龙吞珠谱诀 唾满口中先勿咽,舌平叩齿捣成涏,一气咽下丹田觉,三次呼吸鼻内含;双足起立双垂手,七步来回七次连,百日无间能除\病,终身有恒亭大年。 2、盘龙吞珠实修 第一步:接上段盘龙运珠,此时口中津液已满,不要急着咽下,应将舌头放平,闭口合齿,然后叩齿三十六次,津液因之成沫;。再将津液在口中敢漱三十六次,然后将口中的津液一次性地全部咽下,可得声响,直人丹田;回光默视之,再合口用鼻子呼吸三次,进行调息。 第二步:上述动作完毕后,双足缓缓站起,双手自然下垂于体侧,然后做散步状(散步时,也可结合道家的逍遥步或鹤行步助法练习,其效果更佳)向前行走七步,再返身回转七步,此为一个来回;如此散步七个来回可矣。散步时应在室内,不宜于室外;散步时应缓缓行之,且要调匀呼吸,保持良好的心态;待整个功法做完后,可进行正常的室外活动。 3、盘龙吞珠实修浅释 这段功法是整套盘龙功的收功方法,相当重要,切勿因简而忽之。其实,道家的:‘吞津功”、“十二段锦”“八卦养生功”等诸多功法中均有详细地阐述,且视为修真炼丹之必修功法。其重要性勿庸笔者多述。 津液被道家视为金汁琼浆,如《黄庭经》云:玉泉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漱咽灵液灾不干。道家“十六锭金”中云: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医学巨著《医心方)谓:“口为华池,中有醴泉,嗽而咽之,既润藏(脏)身。流利百脉,化养万神。”故《冷庐医话),谓:”此法行之久久,大可却病延年。”笔者在《武当》杂志2004年9期中“道家养生秘术一十二段锦”中有详细论述,读者可参考之。 四、八卦盘龙功实修注意事项 1、盘龙炼珠一般以二分钟为宜;盘龙运珠功一般以六分钟为宜,且须根据其谱诀,每诀功用一分钟,合之六分钟;盘龙吞珠功一般以二分钟为宜,以个人修习而定。整套功法共计十分钟。此为初习本功法之要求,随着修炼的时增长,其功法体系实修时间也再顺延。其具体意念活动,待后再论。 2、盘龙功属静功,须按静功修习五调八要的要求进行实修,而且是一种假设意念,是遭家炼气成丹之要法。故而应在静、意上下功夫。本套功法在实修中,其盘龙炼珠有相当难度,因初习时意念不易集中,如果投有,定的气功修为根基,比较困难。故要求学者可先修习“道家内丹功法体系中的丹田功”,待有了一定基础再修习本套功法,自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当然直接修习本功也可,可视个人修为悟性而定了,只是进境稍微缓慢些,但只要持之以恒坚持研练,定合成功。 3、此功法如能诚意修身,如法行之,百旧无间,即人道境。如能持之以恒终身修之,祛病延年,可登寿域。切勿一暴十寒。 4、养、炼相合,是儒、释、道所有功法之宗旨,而盘龙功法之实修正是此宗旨的具体体现。遍走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通经活络,气血通畅,阴阳相调,气运周身,是此功法的最大特点。 5、初习此套功法时,切勿急于操练,应先将全文通读,使整个功法体系明了于心,再分步实修。各段功法中的谱诀,“定要牢记于心。盘龙功法谱诀,实际上也含有初习捷径之法。即每句谱诀可以不去考虑其中间所含的详细穴位,直接按行功线路缓缓运行即可。待熟练后,再考虑详细穴位实修运使,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6、本文所述功法系男子所习,若妇女修习应先从右练至左即可。且妇人修习此功法进境较男子为快,此道家有论,余不多述。 7、此功实修有早、午、晚之说,一日三遗,勤加修炼,自可延年益寿。 8、本文所述穴位,若读者不知其准确位置,可参考相关针灸书籍,或咨询针,灸医生。文中所述图示,读者一定要读熟读通文字解说,参而悟之,以利实修。 9、由于思师已驾鹤西去,当初此功仅是口授心传,故此功法笔者在整理过程中再三斟酌,旁参博义,虽经四稿而定,但细细读来,仍觉释解欠详。再次恳请有识之士不吝斧正。笔者在此先行谢过。 本文在整理过程中,得到八卦同门岳林飞先生酌大力帮助,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在此一并致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