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对力量的追求

武术流派 2010-08-04

对力量的追求

《李小龙:肢体表达艺术》章节选摘之1

译者:温戈审校:朱建华郝钢

力量与柔韧性的训练是必须的。

你必须靠它们来支持自己的技术。

如果失去力量与柔韧性的支持,技术本身毫无用处。

——李小龙

在李小龙最后一部电影《龙争虎斗》临近结尾时,中国演员石坚(真正的声音,其实是配音演员Keye Luke的)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英文台词。当时石坚扮演的大反派韩先生正在带领约翰·撒克逊扮演的鲁帕参观他的私人武器博物馆,他一边走一边说:

你很难把这些恐怖的武器与其创造者的伟大文明联系在一起。斯巴达、罗马、中世纪的欧洲、日本武士……全都遵循一个理念:力量的荣誉。拥有力量才能拥有其它一切,没有力量就无法生存。有谁知道,多少令人惊叹的文明都因丧失力量而无法生存,最终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无踪?

在李小龙的剧本手稿中还保留着后来被删掉的一段内容——韩先生继续边走边说:

如果没有强者的强制执行,人类文明的最高理想——公正——根本就不可能实现。事实上,文明不正是强者的荣耀吗?今天的年轻人不理解荣耀。生命中的意义——诸如壮丽、伟大、值得为之奋战的许多事物——对于年轻人来说似乎显得非常愚蠢。在他们看来,庄严伟大和自己毫无关系。年轻人已经不再拥有梦想。

韩先生为恶人找到了完美的借口,他巧妙地解释了人类为什么在几个世纪以来总是热衷于追逐与获得力量。

对力量的追求决不会过时,即使在今天,人们仍然崇尚不同形式的力量:个性的力量、意志的力量、决心的力量、面对困境的力量、耐心的力量、信念的力量,当然还有身体的力量。在所有这些领域里,我们都可以从李小龙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本书揭示了李小龙在培养其神奇力量时所使用的方法。

当同时代的人们还认为武术训练仅仅是技巧的练习时,李小龙的训练体系就已经包括了整体健身的全部内容。除了日常格斗技术练习之外,李小龙还通过其它的训练来提高速度、耐力、力量、柔韧性、协调性、节奏、敏锐性、时机把握能力。事实上,他的弟子伊诺山度在其著作中列出了至少41种截拳道练习者所应采用的不同训练方法。

李小龙很早就明白,力量在全部训练内容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除了它的自身作用(让肌肉、肌腱、韧带更加强壮)之外,肌肉力量的增长还可以提高自身对技术的控制能力,提高速度与耐力,改善肌肉质量,提升身体机能。当然,李小龙并没有把力量当作开启成功之门的魔法钥匙。他清楚地知道力量的确切作用:它只是整体训练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纳入整体的、系统的训练计划之内,与其它训练方法相结合,共同提高技术、速度、敏捷性,等等。

通过力量训练提高速度

李小龙特别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力量训练(特别是负重训练)能够提高速度与耐力。当时流行的观点认为负重训练只有一个作用,就是让肌肉变得更加粗壮、块头更大。但李小龙在阅读一些训练生理学著作时,却偶尔发现了一本由春田大学研究生教学主管克拉克所著的《测量法在健康与体育中的应用》,该书结论声称:“速度同样依赖于力量……一个人越强壮,他就跑得越快……而且,耐力也是以力量为基础的。”

这一说法并不仅仅是一个判断,而是建立在一系列科学实验之上的结论,这些实验包括卡波维奇(1951年任春田大学生理学系主任)、帕斯特拉卡关于训练曲线的实验,还有另外一些“证明力量是提高耐力的先决条件”的实验。这一说法促使李小龙开始以极大的兴趣去研究力量训练。他关注了许多科学著作并最终确信:力量是全部身体能力的先决条件,它在武术运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李小龙坚信:武术家除了关注技术和动作之外,必须注意训练方法。这是建立在纯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例如,他曾关注一项在游泳运动员训练中引入附加训练方法的研究。在1950年代早期,美国游泳教练(尤其是耶鲁大学的教练们)发现游泳所需的肌肉并不能在实际游泳练习中得到充分的增强,这是因为水流所施加于肌肉的阻力强度不够充分。为了弥补其不足,他们引进了负重训练。这些聪明的教练毫不理睬那些“运动员进行负重训练会导致肌肉僵硬”的反对理由,很快发现负重训练根本不会对游泳运动员产生负面作用,事实上,大幅度提高运动员上肢与肩背的力量,能够让他们在训练中取得更大的进步。李小龙马上意识到,他在“陆地”上练习武术,也是在没有阻力的空气中进行的,这就类似游泳运动员在水中练习一样。李小龙在笔记中写道,这样的练习就像做体操,虽然有益,但作用有限,因为它无法让肌肉通过克服逐渐加强的阻力而变得更加强壮。李小龙的结论与耶鲁大学的游泳教练们是一致的:应该在训练中加入力量训练了。

抗力训练的优势

李小龙认为,手握杠铃或哑铃做自然的负重身体运动,可以强化四肢的每一个部位和动作,而杠铃或哑铃训练大多动作简单,几乎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技巧或知识。在实践中,李小龙进一步发现,杠铃或哑铃训练可以完美地适用于一切肌肉群,并使之得到有效的提高。此外,抗力训练可以根据每个人的自身适应能力,通过增加重量、组数和次数,来实现标准化,并且循序渐进。另外一个吸引人的优点是,在最开始的基础阶段,李小龙的力量训练仅需要15到30分钟即可完成,一周只需练习3次(在静力训练计划中,一天只需96秒)。尽管时间很短,但这些练习使李小龙的速度、力量、肌肉、整体体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远远超出他在相同时间内采取其它任何方法所能取得的效果。而且,李小龙发现力量训练可以持续终生并让自己不断受益。

速度——力量训练中被忽视的因素

力量能通过反复训练来提高,李小龙认为,速度也同样能通过量化训练来提高。他指出,在一切正规武术训练中,提高速度(出招速度与收招速度)的专项练习应该作为训练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李小龙发现,为了提高速度,有时候可以不增加训练重量和重复次数,而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如何缩短动作时间之上。李小龙会仔细地安排训练时间,尽可能快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同样也会安排好每组力量训练之间的恢复时间,在以提高耐力为目标的专门训练中,每组动作之间的恢复时间会更短一些。

在速度性力量训练中,你会发现自己无法达到平常训练中所能达到的负重极限,但你必须使用足够大的重量,以使自己在最后一组的最后几次重复动作中竭尽全力。你应该像李小龙一样,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在达到这个目标以前,不要改变重量或次数。

展现你自己的特质潜能

必须指出,在考察力量训练的效果和益处时,你只有和自己进行比较才有实际意义。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特质(如骨骼长度、肌束密度、神经肌效能等)存在差异,所以一个人的训练效果可能是另外一个人无法达到的。在特定的训练时间段,经过一定组数、次数的训练,只要你有进步,就会发现自己的肌肉会逐渐变得更加强壮。

一定要正确认识各项生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这非常重要,有助于充分提高力量训练的效率。我们知道,一些身体强壮的高尔夫球运动员会感到奇怪:为什么有时候力量较弱的运动员却能将球击得更远?这的确很难解释,因为节奏与协调性也是运动中的变量因素。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力量虽然重要,但实际上其它生理和心理因素具有更重要的价值。注意我说的是“更重要价值”。有些人认为在这类运动中,力量毫无价值,这是不正确的。如果力量较弱的运动员在保持其技巧水平的同时,增加力量、速度、肌肉耐力,他们的表现一定会更好,这是因为其体能效率提高了。这正如古语所说“强者愈强”。简言之,肌肉与力量的增加,如果没有合理运用,其作用必然是有限的。李小龙认为没有技巧的力量是不完整的,技巧是体能发展的本质要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