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虚脚转换”的探讨-陆荣培

功夫秘籍 2014-05-13
杨式太极拳的实虚脚转换问题,历来是大家争论的焦点,最近看了谢文德、赵幼斌二位在《中华武术》2012年4月发表的文章“变换虚实须留意”,讲得很客观,他俩的结论是:杨式太极拳“实脚转”还是“虚脚转”的争议,其实质是一种练法的差异,不存在套路或套路动作的孰是孰非、谁对谁错。我们不应在肯定一种练法的同时轻易否定另一种练法,而是要敢于面对差异,甚至分歧,在符合杨式太极拳实质相同、不违规矩的前提下,求同存异,予以包容。笔者非常赞同谢、赵二位先生关于实脚转还是虚脚转的练法,不存在矛盾,不存在对错的观点。笔者认为,只要符合杨式太极拳行拳走架的规则,这两种练法应该都是对的。而实际上,杨澄甫宗师的弟子中,这两种练法都有,如虚脚转的有崔毅士、田兆麟、董英杰、牛春明、褚桂亭、李雅轩、陈微明、郑曼青、汪永泉等;实脚转的有付钟文、赵斌等。上述诸位前辈,都是杨澄甫宗师的弟子,所以这两种练法不存在分歧,只不过是每个人的悟性、理解的不同,形成在行拳走架时,动作外形的虚实转换有所不同。太极拳中的“虚实”包括很多方面,有重心变化的虚实、内劲运用变化的虚实、局部肢体的虚实等,在这里谈的实脚转还是虚脚转的问题,应该是重心变化的虚实。为此,本人通过几十年的练拳体会,认为将“实脚转还是虚脚转”的提法说成“重心不移动转和重心移动转”似乎更为确切些。在谈这问题前,有必要明确什么叫“实”、“虚”,所谓“实”就是全身的重量落在一只脚上,反之“虚”就是这只脚不承重身体的重量,那么在太极拳行拳走架时,只有在独立式或变换方向要迈步时,会产生“实”、“虚”脚的情况。“全实”,就是身体的重量落在一只脚上,“全虚”,也就是完全不承重身体的重量。然而在两脚同时落地时,也就是两脚同时支撑身体重量时,两脚的情况应该是“实中有虚”和“虚中有实”,不能说这只脚是实脚或那只脚是虚脚。因为不管左右哪一只脚,都不是独自支撑全身的重量,也就是说,这时身体的軍心是落在两脚之间。这样在变换方向转换动作时应该身体的重心不移动和重心移动为好,因为这时不存在实脚和虚脚的问题。太极前辈董英杰在“太极虚实之解释”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如两脚站稳,则两脚皆为实”。为保证下盘的稳固,两脚必须抓地。太极拳论说:“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揽雀尾的按转换单鞭时,两脚在前弓和后坐转换中,两脚皆为实,不能虚,只能说两脚实虚的比例不一样,这时身体的重心是在两脚之间,而不是在哪一只脚上。在这种情况下动作的转换时,用重心的不移动或重心的移动说明比较合理。杨澄甫宗师的《太极拳体用全书》,在谈揽雀尾的按转单鞭的变换时就说过:“由前势,设敌人从身后来击,我即将重心移在左脚,右脚尖翘起,向左侧转动坐实……”。笔者在《感悟太极拳虚实》一文(《武魂》杂志 2010年第7期)中,把行拳走架时两脚之间分为5个点来说明身体重心的虚实变化。在这里也以杨式太极拳中揽雀尾的按转申鞭这个转换为例说明:按为右弓步,此时身体重心应位于2点,下面转单鞭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重心不变,仍在2点转;另一种就是重心转移到4点后转。这两种转法实际都是实脚转,只不过实的比例不同。董英杰在“太极虚实之解释”一文中说“如两脚站稳,则两脚皆为实”。也就是说在“按”结束,开始转换做“单鞭”时,不管是在2点转(重心不移动),还是在4点转(重心移动,即重心先从2点转移到4点),这时两脚都是“实”,两脚举是抓地的,转换开始前,对右脚掌来说这时是全实。转换开始时要使右脚掌的全实变为前虚后实,也就是前脚掌为虚,后脚跟为实,就是把原来右脚全脚掌支撑的身体重量,转移到后脚跟来支撑,前脚掌变虚微微离地,然后由腰带动内扣,到位后右脚掌踏平变为全实,重心再从2点或4点转移到1点,此时重心转移到右脚,即全身的重量落在右脚,使右脚变为全实,左脚变为全虚,左脚方可离地。也就是说这时,右脚才是实,左脚才是虚。一旦左脚落地,重心就开始转移,两脚又成为“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这样周而复始,完成整套拳的演练(参看图示1、图示2)。“实虚脚转换”的探讨-陆荣培以上是本人对实虚脚转换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与太极拳爱好者共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