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当代青年学习杨氏太极拳的意义-白月英

功夫秘籍 2014-05-10
太极拳与中国古代道家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一、引言太极拳形架之源,与道教科仪-踏罡步斗极其相似,其间禹步之术是中国古老的养生术,道教法术中的禹步,即为今天的八卦步、太极圆环步的雏形。太极拳理论,直接来源于道教思想,道教继承和发展老庄道家思想,在“重生贵生、尊道贵德”宗旨指导下,有一系列养生修身炼己、以求长生久视的锻炼功法,集中且精当地体现在太极拳功法拳理上。在太极拳中,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柔弱胜刚强”都来源于老庄哲学,故太极拳被称为“国粹”。当代青年习练太极拳不仅有强身健体的功能,而且能有效地磨练人的精抻,为将来步入社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杨式太极拳溯源传说陈王廷开创了陈式太极拳,其实并不是其原创,只是戚继光的功夫流传到陈家沟,他改编的一小部分。陈王廷把这套拳传给了陈长兴,陈长兴又把它教给杨露禅,而杨露禅在1852年又拾到武禹襄的一本《太极拳论》,从此以后才开始用太极拳这个名字,而不再用陈家炮锤。(一)太极拳太极拳的发展一直都与太极无关,从陈家沟(河南省温县)的第一代传人(陈氏第九代)陈王廷,到陈氏第十四代的陈长兴都没提过太极,都是打他们的乡下拳。太极拳里面可能应用了张三丰的观念,但其实的套路却并不是由张三丰所创。陈家太极拳是当年戚继光训练士兵用的三十二势长拳,而这套拳由少林的大小洪拳、通臂拳演化出来,而大小洪拳和通臂拳则是由宋太袓练兵用的长拳演变而成。所以说陈家沟所练的拳源流正宗,只因后来没有打仗,唯有回到乡下的士兵习练。(二)杨式太极拳为了生活,习得太极拳真传的杨露禅去北京教拳,清朝的王公贵族多向他学习。杨露禅根据实践不断发展已有拳架,又经其孙杨澄甫一再修订,遂定型为杨式大架太极拳,由于练法平正简易,故成为现代最为流行的杨式太极拳。杨露禅有三子,长子凤侯早亡;次子杨班侯脾气火爆,偏重太极拳的技击作用,因出手打死洋人后返回乡里,所以其拳艺传播范围不广,这成为太极拳流传史上的一件憾事;健侯性格温和,更注重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且授徒众多,其所传为中架,当今流传的太极拳大多数为健侯一枝。到了杨少侯和杨澄浦这一代,杨澄甫的功夫常常显露于众,跟他习技者亦众,并到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汉口等地授徒,其拳式遂流传于全国各大城市。而杨少侯却深藏不露,他的功夫像谜一样,莫测高深,无人问津。少侯平日与许禹生、吴鉴泉(后创立吴氏 太极拳)经常一起研究太极拳,许先生偶得一学生——张虎臣,聪颖好学,灵巧机敏,悟性又好,虎臣先生拳艺始学于许禹生师,由许禹生师亲自操持,拜杨澄甫为师,正式成为杨氏弟子。(三)少侯系杨式太极拳在澄甫、少候两位先师的亲自培养下,张虎臣先生的拳艺有了长足的进步。后来澄甫先师应邀南下,惜虎臣先生之材,便将其托负给家兄少候,另其拜在少候先师门下 虎臣先生所传技艺,多为少候先师所传。少候先师教学从来是怎么学的怎么教,把太极拳的实战能力作为练拳标准,出手便是推、拿、打、放。少候先师常对虎臣先生汫:“太极拳是以柔克刚的功夫,不讲力,但不等于没劲,积柔成刚,极柔软而后极坚刚,同时讲究四两拔千斤,不能拼力气。咱们人小体轻,更要以松柔圆活,轻灵迅捷来应敌,以巧破千斤。”少候先师善散手,有“子手观音”之称,所传拳技轻灵圆活,圈多步活,快慢相间,纯柔成刚。虎臣先生得少候先师真传,家(加)手、小式不仅演练的貌合神似,更是继承了其中练以致用的精随,手手能用,出手不见手,步活身灵,松柔弹抖。而且少候先师还将其最善用的手法传给了先生,嘱咐其终生操练。虎臣先生谨记少候先师教诲,一生研拳、练拳、传拳,重视体用结合,近乎完整的继承了少候先师的拳架及技击理法。但要想真正继承此拳,即要专一刻苦,又要有相当悟性才行,一般人不可窥其全面貌。为了把少候先师的拳技理法继承发扬下去,虎臣生尊少候先师“择徒而授,徒不在多,贵能承其学,有其一二即可”的叮嘱,先后收弟子仅有六人。最后,将其所学倾嚢传授给了自已最得意的门生王秀田。王秀田先生今年已经七十七岁高龄,追随虎臣先生左右长达十七年之久,深得老师赏识和厚爱,确切真实地传承了杨氏太极拳少侯系的精髓。本人自幼习武,只是之前习练均为外家拳,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恩师王秀田先生,看到他老人家的拳艺,我更坚定了继续练习太极拳的决心,并有幸通过考验拜先生为师,期间虽有些困难和波折,但也受益匪浅。鉴于杨式太极拳宗师杨露禅后期到北京传授武艺,因弟子多为王公大臣、贝勒贵族,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自己所学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功架简化,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主要目的也只是为了强身健体,其特点是柔和缓慢,舒展大方,速度缓匀,刚柔内含,深藏不露,轻沉兼有。而随着时间推移,太极拳流传至今,由于时代和环境的原因,技击己经不为明显,大多学习者也都以健身为目的。三、当代青年为什么应学习杨氏太极拳笔者始终相信,习武,无论是练外家拳还是内家拳,都要从小开始,早学习、早收获。本人目前所授弟子有十六余人,最大的不到40岁,他们大多是年轻的大学生。这些年习练太极拳后,弟子们均有不同变化,无论从身体素质到思想境界,还是为人、处事,尤其是在年轻的学生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太极拳是一项全商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等。由于当前的教育体制,现在的孩子很少有从小习武的,更多的时间是放在知识学习上,逐渐显现了当代的青少年体质明显下降。因为太极拳套路短,占用空间小且动作简单,所以可以让青少年多学习和练习太极拳,以加强身体素质。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一)有益于身体强健首先从身体方面说,太极拳融武术套路与气功于一体,不受场地、时间、器材、身体状况等限制,简单易学,健身益智功效明显。这对正在长知识、长身体学生来说非常有意义。习练太极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普通常人,这和太极拳独特的运动风格有密切关系。青春期正处于人生中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就人体生长发育的全过程而言,这一时期是学生的生理不断完善的阶段,从肌肉到骨骼,从神经系统到内脏各器官都需要相应的锻炼,才能更健康地生长发育。而太极拳的螺旋运动,经反复地缠绕绞转,使全身各部分肌肉和肌纤维都参加运动,并使肌肉能得到充分的拉伸,长期练习不仅能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而且使肌肉变得更丰满、柔韧而富有弹性。经常进行太极拳练习,还能促进骨的生长发育,这是由于肌肉的收缩对骨骼的牵拉作用以及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强,进一步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使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得以进一步改善,变得更加粗壮和坚固,提高骨的抗折、抗压、抗弯、抗脱臼能力。太极拳运动能有效地消除脑力劳动所引起的疲劳。太极拳运动节奏舒缓而柔和,通过抻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协调全身各个系统、器官完成各种动作,使大脑皮层运动区域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而皮层的其它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改变了大脑皮层的兴奋区域,从而使大脑得到充分的调节和休息。研究表明,长期坚持太极拳运动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外周组织血液供应,降低淤血的发生,起到活血化淤的作用,从而加强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和健康水平。进行太极拳练习时要求学生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根据动作的开合、屈伸、虚实等变化,要求整套动作都要自然地与呼吸相配合,这种呼吸运动伴随着腹肌膈肌活动既能增加肺部的通气功能,又能通过腹压的有节奏的改变,使血流加速,增进肺泡的换气功能。由于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训练作用,增强身体各部位器官的机能,这样就可以预防和治疗某些因抻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的疾病。在练习太极拳时,由于采用腹式呼吸,呼吸加强加深,这样能增加膈肌和腹肌的活动幅度,对胃肠肝脾等器官起着一种按摩作用,改善了消化道的血液循环,提高胃肠的蠕动能力,促进了消化液的分泌,增强了消化吸收功能。同时,胃肠功能的加强可预防溃疡、胃炎、肠炎、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的发生,还可增强肝、胆、胰、脾等器官功能。这样既能增加食欲,又可减少便秘等现象。(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当代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心理卫生问题较为突出。而在太极拳练习过程中不但可以获得健康的体魄,也可以荞成健全的心理,长期习练太极拳的人心情开朗,不怕挫折,明辨是非,更加关心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能力提高,自尊心与自信心明显增强。因此,大学生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解决自我意识的矛盾,形成适度的自我价值感,从而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有些学生由于学习和其他方面的压力过重,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紧张状态病”,缺乏忍耐力,易怒,迷惘,忧虑,心浮气躁,心胸狭隘等等。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最终会导致过度疲劳,头痛,神经衰弱,甚至出现心理异常、精神失常、行为变态等严重后果。而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的理想选择就是经常练习太极拳。太极拳不仅併究柔和缓慢、连贯均匀的形动,更追求情绪稳定,心态平和的好心情,而且强调清心寡欲,知足常乐,注重思想集中,精抻内守,除恶念和杂念,这十分有利于消除人的烦恼和缓解内心的冲突,获得心理的平衡。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之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缺少艰难环境的锻炼,养成怕苦、怕累的习惯,意志薄弱,自觉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的精抻,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弱,因而很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练习太极拳,在不断提高水平的同时,也不断地磨砺自己的意志品质,可以培养自己顽强、果断、自信、坚毅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克服急躁、懒散,及意志力薄弱等不良因素,练就克己礼让、宽厚待人和见义勇为的道德品质。太极拳运动可以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使人变得开朗、乐观,自信心增强,学会控制自己的需要和动机,使自己的个性更趋于成熟。同时太极拳讲究“舍已从人”,凡事从客观事物出发,充分考虑和照顾周围人群及环境因素,谦逊随和,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涵养,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加人与人之间互相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在运动中互相交流思想、兴趣、情感、互相了解,互相帮助,不仅能在运动中忘记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同时在交流中增长知识和才干,在交往中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不断适应变化着的环境,为将来步入社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四、结论太极拳不仅有强身健体的功能,而且能有效地磨练人的精神,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使人的心理平静下来。太极拳的演练本身也是一个意志行为过程,在不断提高水平的同时,也不断发展自己意志水平。现代年轻人 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工作的,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比较紧张,心情急躁,感情容易冲动。习练太极拳可以在人格方面使人变得刚毅、开朗、乐观,学会控制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学会解决动机斗争的矛盾;使自己的个性倾向更趋于成熟,这对于还在学习、成长阶段的青年人至关重要。太极拳活动还能增加人与人之间互相接触的形式,消解现代青年作为独生子女的孤独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人忘记烦恼和痛苦,这也是当代青年为什么需要学习杨氏太极拳的一个重要原因。参考文献[1]汪永泉讲授、魏树人,齐一整理,《杨式太极拳述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2]杨治良主编,《基础实验•二理学》[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3]郑展,《太极拳——中国传统养生保健的瑰宝》[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3[4]张士祥、冯美云.运动与免疫研究概况[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5[5]谢燕,张丽娟.太极拳运动对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影晌及意义[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2006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