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卓功夫表演(赵文卓的功夫片)

少林功夫 2022-09-20

成龙大哥在“成龙国际电影节”上“酸溜溜”地调侃自己: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拍了那么多部电影,才攒到200亿的票房。吴京4部戏就200亿了!

成龙大哥“酸”吴京的玩笑话,其实很多人都会在其他场景中感同身受,那种感觉就像是自己拼命换来的成绩,别人轻轻松松就能达到。

如果把格局放大,效果还是不一样,成龙是蜚声国际影坛的“功夫巨星”,吴京是国内当红的“银幕硬汉”,但仍有差距。

吴京自己也说过:“任何一个动作演员,都非常想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动作时代。”

个人的境遇,往往跟行业和时代息息相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成龙、李连杰那样,成为一个功夫时代的代表印记。

当初跟吴京一起被成龙看作是未来“接班人”的,还有赵文卓。苦熬多年,吴京选了另一条路,成了“硬汉”代表,在功夫片里浮浮沉沉的赵文卓,“巨星梦”则彻底泡了汤。

这不仅仅是赵文卓的无奈,也是功夫片的悲哀,因为这个时代,不再需要功夫巨星。

多年来不温不火的赵文卓,如今依靠综艺《披荆斩棘的哥哥》翻红了。

凭借“一脸正气”、“哈人克星”、“中华武术传播者”,还有绣花神技出圈,成为被娱乐消费的奇观,这样的热度,显然在我们的意料之外。

在《披荆斩棘的哥哥》里,比起以情怀取胜的“大湾区哥哥”,或是有着反转魅力的张琪等人,赵文卓的出圈点是他身上矛盾冲突所造成的戏剧效果:习武所得的一身侠气,却深情唱着《流星雨》。

双目一瞪,立刻让平时把respect挂在嘴边的rapper们,变成温顺小绵羊。

尽管话题点不少,可对于观众来说,却甚少会提及他的演员身份以及影视作品。

有“功夫明星”头衔的人不在少数,而赵文卓在这些人面前又显得有些“特殊”。

8岁习武、12岁开始走向赛场、18岁拿下全国冠军,论武术的专业程度,他无可挑剔;论运气,赵文卓也羡煞旁人。

90年代初期是香港武侠电影的黄金时代,此时的李连杰作为内地来的功夫明星,在香港影坛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战绩。

二者结合之下,越来越多的香港导演嗅到了武侠电影的“金钱味”,可僧多粥少,一个李连杰远远不够当时武侠电影的需求。

于是,越来越多的香港电影人开始北上寻找“能打”的演员。

彼时,19岁的赵文卓机缘巧合之下被选中参演了电影《方世玉》,饰演反派“九门提督”。

与当时已经贵为巨星的李连杰同台打擂,毫不逊色的赵文卓,获得了很高的关注。

自此,赵文卓决定做一枚“港漂”。

因为在电影中的精彩表现,让大家看到了赵文卓在功夫电影中成为巨星的潜质。于是在1993年,赵文卓接替李连杰出演了《黄飞鸿之王者之风》,成为李连杰的“接班人”,也成了功夫巨星的“接班人”。

帅气的长相+扎实的武术功底,赵文卓被寄予厚望,而他也开始复刻李连杰的成名路,逐步走向传统武侠功夫电影的世界。

与此同时,赵文卓与导演徐克之间频频擦出火花。自《黄飞鸿之王者之风》后,他又接拍了《黄飞鸿之龙城歼霸》等电影。

尽管赵文卓的“黄飞鸿”,远没有达到李连杰版本在观众心中的位置,但其后他搭档张曼玉、王祖贤出演的《青蛇》,让他的事业再攀高峰。

一句“大威天龙”成功助他出圈,而赵文卓也被评为史上最帅法海,一度让网友们欲罢不能。

此后,赵文卓又相继出演了《金玉满堂》等电影,还与张国荣成为好友。经张国荣介绍,他结识了“此生挚爱”梅艳芳。

1995年可以说是赵文卓爱情事业双丰收的一年,但从后来的结果来看,当时的赵文卓属于“恋爱脑”,又或者说他从开始就没有那么强烈的事业心。

同年,他拍摄了徐克的电影《刀》,这也成了二人之间的最后一部合作作品。

再谈及赵文卓,恩师徐克曾评价赵文卓:“他其实是个居家性格,没有太大的上进心”,言语间尽是恨铁不成钢的无奈。

与此同时,正值大好青春的赵文卓,前途满是荆棘和桎梏。

世纪之交,香港功夫电影的热潮逐渐散去,动作电影市场严重萎缩。随着成龙、李连杰转战好莱坞,功夫明星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

之所以形容为“青黄不接”,是因为原本被视为是李连杰接班人的赵文卓,并未冲破前辈的锋芒,反而一直寄居在前者的阴影下。

比起李连杰版的黄飞鸿,赵文卓更像是一个被临时抓上去的救场演员,无论是表演模式还是自身突破,都未能脱离原始版本的窠臼。

同时,英雄式的同质化表演和角色的固化,加之武侠影视剧创作上的疲软、市场萎缩和观众的流失,都让赵文卓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中。

无奈,他本人似乎在“演英雄”中找到了自己的舒适区,并乐此不疲。

从2000年开始,内地迎来古装武侠剧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

合拍片已过了磨合期,加之借助了先前港台武侠片的经验和港台导演成熟的运作模式,内地资金的大量投入,摆在观众面前的动作片数量激增。

也是在此时,赵文卓离开香港影坛,辗转北上寻求发展机遇。

回到内地后,赵文卓一开始推出了不少佳作,像是《至尊红颜》《书剑恩仇录》《神医侠侣》等,多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角色,他也凭借古装武侠剧变成了内地家喻户晓的武打明星。

尤其是他与何润东联手主演的电视剧版《风云》,更是帮助他迎来事业上的“第二春”,他所扮演的“聂风”时至今日被奉为经典,无人可超越。

仅是2000到2010这十年间,赵文卓就有3部电影、13部电视剧的成绩,算得上是高产演员。

经历过事业“回春”后的赵文卓,并没有停下来认真思考,这也导致他开始进入事业疲软期。

而在此期间,以《仙剑奇侠传》系列为代表的“古偶剧”应运而生,台湾偶像剧也来势汹汹。

两方夹击下,赵文卓的英雄角色更不是一劳永逸,随着观众审美的转变,让他的演艺事业也再次遇冷。

你说赵文卓不红,可他又很努力,那些年一直在拍戏的路上。可惜作品虽多,但难出精品。

拍摄的作品不仅不火,还遭遇了口碑收视双扑街,作品评分更是一言难尽,基本没有及格的,赵文卓也逐渐沦为“烂片”代言人。

但真正让他距离演员这个身份越来越远的,还要属他与甄子丹交恶。

2012年,两人合作电影《特殊身份》。本是强强联合的一出好戏,谁知竟演变成了两虎相争。

同年三月,网上传出剧组称赵文卓耍大牌并退出的消息。随后赵文卓发文称甄子丹是“戏霸”,随意篡改剧本。

而甄子丹则直言圈内没有导演愿意与赵文卓合作,更指他耍大牌。

此事一出,许多明星纷纷站队,双方粉丝也在网上你来我往,相互攻击。

这场骂战双方各执一词,最后以没有一个明确的谁对谁错的结果而结束。但显而易见的是,这场骂战让赵、甄二人元气大伤。

尽管在这场纷争中,赵文卓看似占据上风,言之凿凿。可从如今的现状来看,失去了更多机会的赵文卓,反倒有些得不偿失。

此番骂战,不仅让赵文卓彻底失去港圈资源和市场,再加上他自己在内地本就不容乐观的现状,其实他根本没捞到好处。

反观甄子丹虽说也受到一定影响,但凭借《叶问》系列成功翻身,后来还出演好莱坞剧作,然而赵文卓却沦落到快要被人遗忘的田地。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显然让赵文卓陷入更被动的境遇。本就在人气、名气等方面相对悬殊的二人,赵文卓当初选择撕破脸讨公道的做法,实非明智之举。

当然为维护自身权益的愤慨之举,也是情有可原,但是从结果来看,或许对于当时的赵文卓来说,他应当像后来甄子丹在微博中写到的:“贵在中和,不争之争”。

“赵甄骂战”、“烂片王”等事件,让赵文卓腹背受敌。为了摆脱现状,赵文卓又转型当导演。

奈何他所拍的作品,依旧跳脱不开英雄主义,试图靠情怀刷存在感,结果不尽人意。

说起功夫接班人,成龙曾点名赵文卓和吴京二人。两人对于传统武侠剧的追求,在时代更迭中,却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

同为“港漂”,赵文卓经历了香港功夫电影最辉煌的十几年,抓住了辉煌的尾巴;而吴京兜兜转转还只是港片中的小配角,一脚踏空,无从落脚。

而在香港武侠片没落后,赵文卓在功夫世界里不再占有一席之位。即便转战内地后,依然醉心于武侠功夫剧,可结果却是令他失望的。

2010年,赵文卓联手香港著名武侠剧导演袁和平,出演熟悉的古装武侠题材电影《苏乞儿》。

本以为是手到擒来,谁知更多的话题聚焦在女演员周迅和客串演出的周杰伦身上,对打戏份甚至不如反派安志杰。那时的他像极了初到香港之时,角落里默默无闻的一位。

反观此时的吴京却在武打明星到正剧男主的转型上开始发力,多年后的一部《战狼》奠定了他在影坛的地位。

莫说是吴京,就连后辈张晋后来居上,拿下了金像奖的“最佳男配角”,还凭借《杀破狼》圈粉无数。

对比之下,赵文卓的境况令人唏嘘。几人之间不同的造化,正是这个时代洪流给予武侠电影和功夫明星沉浮的最好证明。

当吴京、张晋等人在武侠剧的交替中逐渐找到自己的落脚点时,赵文卓却更像等待命运的待命者。

从接班人到过气咖,转型困难的赵文卓映射的,何尝不是大部分功夫明星的现实写照。

童星出身的释小龙,许久看不到他在大荧幕上的身影;曾经被称作是李连杰“御用儿子”的谢苗,如今也是无人问津;《天龙八部》中的“虚竹”樊少皇,偶尔以配角身份出现,大部分时间混迹于各类魔改的网大。

吴京说过:“倒不是因为特别喜欢港片,只是内地实在没有人愿意拍功夫片,我没有选择”。

张晋也说过:“不是功夫片没落了,是根本没人拍。”

前辈苦撑、后继无人,行业不看重功夫片,功夫片的商业价值还剩几许......种种原因交错,导致了武侠剧和功夫明星无人问津的局面,这个时代不再需要功夫巨星了。

如今靠着《披荆斩棘的哥哥》屡上热搜的赵文卓,或许与他而言,真正要思考的是在热度消散后,下一个落脚点是什么?又在何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