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峻峰:让生命成为一朵优雅的花

武林动态 2017-04-15

功夫资讯网讯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人们像潮水一样涌进电影院,为的是那不脍炙人口的电影《少林寺》。张峻峰的人生也因为这部电影发生了改变。他开始痴迷于中国武术。宣武体校学醉拳,西城体校学长拳,只有八九岁的张峻峰流连于北京市的各个业余体校,哪里能学到武术,他就去哪里。

1989年张俊峰进入北京东城武术馆,东城武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最早的一家公办武术馆,当时武馆里的教练都是京城德高望重的老武术家,如三皇炮捶的袁敬泉,戳脚翻子的刘学勃,八卦掌的刘敬儒,吴式太极拳的李秉慈。

进入东城武术馆的时候,张峻峰已经上高一了,有了一些武术功底。一开始张峻峰跟随八卦掌名家刘敬儒学习。

感觉张峻峰是一个练武术苗子,刘敬儒亲自上门找到张峻峰的父母,对他们说:“你们的儿子是练武的料,让他跟我学吧。”父母同意了张俊峰也乐了。递帖子、磕头、正式拜师。张俊峰至今仍然记得亲自用毛笔字在大红纸上写了“拜师贴”。

张峻峰说刘老师是他真正的武术启蒙老师,跟随刘老师学习的那几年,为他打下了牢固的传统武术基础,也让他之后的太极拳修炼之路更加平坦。

张峻峰经常去看刘老师。在公园,有时候只是和老师坐在树荫下闲话家常,日常琐事,而这些交谈的过程却让人心里安稳,像是回到了多年之前。

说高兴了,刘老师站起身:“来,给我录一段。”于是张峻峰便拿起手机记录下刘老师精彩的八卦技艺,一有时间就自己捧着手机欣赏。

练好拳需要两个因素:聪明人,笨功夫。通常自认为聪明的人多,用笨功夫的人少。练,练下去,继续练下去,练拳是最吃功夫的。张峻峰深深知道这些道理。

那时候,每天下午一放学,张峻峰就从东四坐车到东单,从四点开始练到六点,晚饭就是两个鸡蛋面包再加上两瓶酸奶。吃完饭歇一会儿,再从七点练到八点半,每天回到家都九点多了。就这样,张峻峰始终坚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传统武术比赛很少,只有四年一次的传统武术运动会,苦练八卦掌的张峻峰一直等不到一试伸手的机会。当时太极拳的比赛机会相对多一些,每年都有,所以我就开始心里盘算也想学一学太极拳。

1990年,亚运会在北京举行,开幕式上有1500人的中日太极拳表演,当时身为东城馆馆员的张峻峰终于有了一个学习太极拳的契机。没想到一学,就喜欢上了,从此再也没有放下。

“崔仲三老师是开幕式的教练,所以我最初学习太极拳是跟崔老师学习二十四式,后来我又跟谁张勇涛老师学习杨式太极拳。”

1992年全国太极拳锦标赛北京市要选出六名参赛选手声明专业运动员零三名除一位是推手运动员外,其余两名从业余选手中选拔。在选拔赛中,张峻峰一举夺得杨式太极剑第一,比分甚至超过了之后的国际太极拳冠军孔祥东。在之后的全国太极拳锦标赛中他获得杨式太极拳第六名,杨式太极剑第七名。也是在那一年,张峻峰开始跟随李秉慈老师练习吴式太极拳。1994年北京市选拔赛张峻峰蝉联第一挺进全国锦标赛,在全国比赛中夺得吴式太极拳第二名,42剑第七名。

谈起李秉慈老师,张峻峰说:“他教学严格,动作要求严谨、规范,让我在传统武术的学习模式上又增加了很多竞技领域的感悟。”之后张峻峰还曾经向陈式太极拳名家谢志根老师请教过推手技艺,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太极拳素养。

1995年,张峻峰在永年国际太极拳比赛中一举夺得杨式太极拳、剑、刀三项冠军。可是那次比赛后,他再也没有参加过类似的民间赛事。问他原因,他淡淡地说,经常参加比赛,越是深入的进入到传统武术圈子,越感受到不同流派,不同拳种之间的矛盾。张峻峰放弃了民间的赛事和活动,只是自己埋头苦练。也或许是太极处事之道在练拳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张峻峰的想法,不再追求比赛成绩的他,对自己的要求也不像过往那么严苛,当他以轻松的心态去练拳,试图以一种新的方式展现自己对太极拳的喜爱时,他发现他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张峻峰独自享受着练拳带给自己的巨大快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武术更像是一意孤行的产物,有很大的空间需要自己摸索、揣度,或许不完美,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可以保持旺盛的活力,进步的空间,也让自己开始处于学习中。单纯而连续地练拳,在内心慢慢琢磨、改变、调整,像做一副刺绣,烧一件瓷器。如果能让自己始终保持这种恒定,如果可以在一件专注而敬重的事情上用尽全力,这未尝不是上天赐予的一种恩惠。

谈到杨式太极拳和吴式太极拳,张峻峰说:“虽然都是太极拳,但是仔细品味他们的区别是很大的。杨式太极拳立身中正,舒展大方;而吴式太极拳则步子稍微小一些,斜中寓正,柔化细腻。

张峻峰一直认为应该在热爱太极拳的同时拥有自己的工作,于是他放弃了很多次走上专业武术道路的机会,在阿迪达斯公司的他负责阿迪达斯多个国家队项目的装备赞助合作。谈到在外企工作这些年的感受,他说:“其实外企的管理方式会让人开阔眼界,开放思路。”也因为自己工作的原因,张峻峰和击剑、柔道、空手道、跆拳道等国家队接触很多。在和其他项目国家队运动的接触中,他发现运动员们的竞争良性化,他喜欢这种积极,彼此鼓励,充满正能量的训练气氛。

2008年中国武术协会推广武术段位制,选出23个拳种进行段位制推广,吴式太极拳是第一个投入教学光盘和教材图片拍摄的,张峻峰承担了主要的拍摄任务。

太极拳首先是一门哲学,一套影响人的精神思辩的系统,是复杂而高深的命题。它似乎深不可测,却触手可及,精深而单纯。这套哲学系统,最基础的作用是让人了解待人处事之道,接物之道,对待自身之道,让生命成为一朵优雅的花。

为了让更多人享受太极拳的乐趣和益处,张峻峰开始了他的太极传播之路。2001年他被香格里拉饭店和国际俱乐部饭店聘为太极拳教练。教授的学生大多是健身俱乐部的会员,北京国际俱乐部因为距离使馆比较近,所以有很多学生都是使馆的工作人员。后来因为我的工作太忙,所以忍痛把国际俱乐部的教学停了。香格里拉饭店始终坚持,因为那里离我家比较近,可以保证每周一节课。

2009年,有一位澳大利亚人经朋友介绍来中国,想跟张峻峰学习太极拳。“他第一次去找我的时候,没跟我打招呼,就直接到我练拳的中山公园,举着一个录像机一通狂拍。”和很多太极拳老师不愿意别人录像不同,张峻峰认为,如果通过拍摄自己的练习影像能够让其他人在练拳上更方便,那录像、拍照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这位澳大利亚朋友后来一直和张峻峰保持联系,只要来中国都会找张峻峰学习。2010年和2011年通过这位朋友的邀请,张峻峰两次赴澳大利亚传授太极拳。每次十天的时间,学员有二十多人,一半外国人,一半华人。后来也因为工作太忙,没能继续坚持下去。

多年外企的工作经验,使张峻峰具有了过硬的外语基础,不同的拳种,让他拥有了触类旁通的感悟。加之多年的教学经验,使他对不同人群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谈到都市白领,张峻峰说:“对于压力很大的白领精英来说,不仅教他们通过太极拳锻炼身体,更要让他们通过拳去理解中国文化,让他们在浮躁的环境中静下来,摆脱身体亚健康的状态。

他说:“太极拳五字诀”说得很清楚,首先是静,要排除杂念;然后是轻,放掉压力;慢,体会慢动作、慢生活、慢节奏,当然还需要持之以恒的“恒”和“认真用心”的那一份真切。张峻峰经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要用太极拳的理论指导生活,否则练拳就跟跳舞、做操一样了。

从2009年起张峻峰被聘为北京市武术协会第六届、第七届理事;2010-2014年被中国武术协会聘为第九届传统委员会委员;2012年至2016年张俊峰被北京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聘为副会长;2015年起至今为北京市武协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副秘书长;

从2010年至2013年间张峻峰作为太极拳专家参与中国武术协会举办的“全国武术段位制培训班”和“武术边疆西部行”的教学工作。

20多年的业余教拳经历,使张峻峰更加坚定全身心致力于民间太极拳的推广和国际民族文化的推广。他说:“人生的一些事不需要着急,顺其自然静待事物自行流动,终究会回归应有的秩序。”

张峻峰简介:张峻峰(1971 - )北京人。自幼习武,先后跟随著名八卦掌、形意拳、六合螳螂拳名家刘敬儒先生系统学习程派八卦掌、剑、枪、形意拳及六合螳螂拳;跟随著名吴式太极拳名家李秉慈先生习练吴式太极拳、剑;跟随著名陈式太极拳名家谢志根先生学习陈式太极拳及推手,并成为三位老师的入室弟子。跟随传统杨式太极拳传人张勇涛老师系统学习杨式太极拳、剑、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