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老师、著名书法家孔庆恕先生

武林动态 2017-01-06

1993年的秋天,我考上了一所中专学习美术专业,学校里没有空闲的教室了,让我们班到外面租房上课。地儿在北立交桥西面约100米往北,那是一所废弃的学校,两座老式的二层教学楼,小操场上立着两个篮球架,西面是工厂,东面是菜园,连个大门和围墙都没有,相当的荒凉破烂。说实在的,我们班的学生到这儿上课,都有一种被遗弃、被欺骗的感觉。专业课和文化课的老师大部分都是聘来的,语文老师是个高个儿胖老头,笑呵呵的,手里拿着把折叠绢扇。班主任隆重介绍:“这是我市著名书法家孔庆恕先生,在一中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当年我们都是来自农村的土包子,哪里知道我市什么著名的这家那家,只记住了他就是一中的孔老师而已。所学第一课便是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孔老师讲得很有意思,仿佛他就是作者,大手一挥,招呼身后的年轻人:“走吧。”他读“走”时发二声,让我们忍俊不禁,仿佛真的置身于泰山的石级当中。当讲到“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时,孔老师问有会背《望岳》这首诗的吗?教室里鸦雀无声,孔老师微笑着信手写到黑板上让我们读背,他说他小时候学的东西到现在记忆犹新,奉劝大家“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文言文相当的晦涩难懂,但还是考试的重点,所以不得不硬着头皮学。由于底子薄,我们每读一句,就要看看注释,再把它们支离破碎地翻译出来,破坏了原有的美感。而孔老师讲古文却是最在行的,几乎不看课本,哪句话的出处、典故他都能准确地说出来,并翻译得很有韵味儿,让我们暗暗吃了一惊:这老头真有两把刷子,佩服!佩服!冬天时,老先生骑着自行车,穿着灰色大衣,戴着深枣红色绒线圆帽,提着黑提包,每天都早早地来到教室,有时与我们谈天,询问生活情况,有时给我们示范几个毛笔字。当时立交桥往西的路还没修好,石灰掺土垫的高岗下洼的路基一下雨下雪就泥泞不堪。有次孔老师竟摔倒了,弄得衣服上都是泥,手也磕破了。我们劝老师去包扎,老师摆摆手,打趣地说:“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嗬,好幽默的老头。孔老师比较忙,作文要带回家去改。有次我把自己写的一篇认为不错的文章交给了他,下一次来上课他就带来了。翻开一看,我原以为无懈可击的文章竟有多处被修改,错别字,病句,措辞的不当都被老师认真地用红笔修改过了,最后的总评让我记忆犹新:语言清新流畅又不失俏皮,即使重点高中的学生也很难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持之以恒,你会成功!正是这几句话,让我找回了自信,原来我也不比高中的学生差啊!

正是这几句话,一直激励着我笔耕不辍。然而当时,年少羞涩的我并不曾对老师说过一句感谢的话。非常遗憾的是孔老师只代了我们半年课,临别时同学们都流露出不舍之情,老师安慰我们不要难过,说以后有机会还会给我们上课,他双手抱拳,像功夫片中的大侠,豪爽地说:“诸君珍重,后会有期。”是那样的真挚,又是那样的洒脱。尔后的十几年里,竟再也没有见过孔老师,只是偶尔在报纸上看到老师参加某些公益活动的照片,细细端详,老师华发已是白霜,不过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作为学生,作为晚辈,还有什么比这更感欣慰的呢?真想再回到从前,坐在教室里聆听他的教诲,听他赏析华章。可惜时光如河中之水只能流去不能回,唯有在心底里默默地为老师祝福。

补记:这篇旧文发表于《滕州日报》“荆泉”副刊,编辑渠老师告诉我孔老师看到这篇文章后非常高兴,他现在患病医治住在济南的女儿家,并给了我一个孔老师女儿家的电话号码,当天晚上我就拨打了电话,是孔老师的女儿接的,我说我是滕州的彭宗梅,孔老师的学生。他女儿大概也看到了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非常热情,很兴奋的喊道:爸,接电话!老师接过电话也很激动,我询问了老师的病情,又谈了目前的状况,我们相约等老师回滕后再聚,我一定登门拜访!考虑到老师身体有恙需要休息,我也没忍心多打扰。不多久就听说老师已经去了西方极乐世界。同学群里有人晒出当初我们入学的照片,合影里各位老师笑容可掬,同学们风华正茂,第二排从右数第六位就是孔老师。近24年的时光,有的老师同学已经不在人世,当初的青葱少年已经人到中年,多少物是人非让人唏嘘感叹!

著名书法家孔庆恕先生

著名书法家孔庆恕先生书法

左起:前版画家吴广君先生,国画大师崔辉先生,书法家孔庆恕先生。后左起:刘延秀女士吴广君先生夫人,吕德刚先生,天石王成先生,篆刻家张肇瑞先生,马奎师兄1994年冬季在滕州吴广君先生府上合影。

左起:蔡可刚先生,孔庆恕先生,天石王成先生

著名书法家孔庆恕先生书法

著名书法家孔庆恕先生书法

著名书法家孔庆恕先生书法

著名书法家孔庆恕先生书法

本文作者彭宗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