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段位考试实用手册

武林动态 2014-09-23

资料图

功夫资讯网讯 《中国武术段位制》分为段前级1-6级,初段位1-3段,中段位:4-6段,高段位7-9段。6段以下为技术段级,晋级(或段)必须参加国家段位考试。七段以上为建树和贡献段位,不再考核技术,主要评价对武术发展的贡献和武术理论建树。就是说6段为技术段位的最高级。段前6级,由段前1级逐级晋升至段前6级。然后,进入初段位。再循1-6段逐段晋升。

初段位:一段(青鹰);二段(银鹰);三段(金鹰)

中段位:四段(青虎);五段(银虎);六段(金虎)

高段位:七段(青龙);八段(银龙);九段(金龙)

将 “既可单练、又可对打,还能实战”的传统武术演练形式,确立为段位技术内容的结构标准。即每级段位技术都分单练路、对打套路和拆招,单练套路既能单练,拆分后又能进行对打套路的练习,还能以拆招形式体现实战技法。这一创编思路改变了以往武术套路的操化形式,突出了传统武术“打练结合”的特色和攻防含义,再现了传统武术的本来面目。具体如下表所示:

打……………………………………………

一段技术元素

打、踢………………………………………

二段技术元素

打、踢、拿…………………………………

三段技术元素

打、踢、拿、靠……………………………

四段技术元素

打、踢、拿、靠、摔………………………

五段技术元素

综合(打、踢、拿、靠、摔)……………

六段技术元素

陈式太极拳段位制考核要求

陈式太极拳的基本身型是“上悬下沉,中节舒松”的状态。要求做到虚领顶劲,躯干正直,腰腹沉实,裆口圆活。头顶上领,似有一绳悬住百会穴。身型端正,脊柱竖直,有挺拔之势。腰劲下贯,小腹充实,则力量充沛。开胯屈膝,裆口呈圆,腿上力量才能向上传递。

人体在这种上悬下沉作用下,被对拉拔长,肩、肘、腕、脊柱、髋、胯、踝等关节都要撑开,胸腹部亦随之宽舒,中节各部就能灵活运转。

这种状态能全身放松、节节贯串,气贯于梢,增加肌肉的弹性力与爆发力。能使下桩沉稳,利于发劲。同时,构成螺旋的基准轴线,使百会至尾椎形成中轴,构成躯干自转、肢体公转的轴心。

杨式太极拳段位制考核要求

(1)立身平正、架势工整、腿蹬脚碾、臂如刀锯

(2)劲如抽丝、柔中求刚:抽丝劲与松沉劲是习练杨式太极拳追求的劲力。抽丝劲的形成是意识与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求身体沉稳、肢体柔软、意念深长、动作连贯,使力量绵绵不绝。

(3)呼吸自然、“哼、哈”为用:习练杨式太极拳要求呼吸在自然和顺的基础上,与蓄势、发力的动作相配合,做到蓄势时吸气,发力时呼气。

(4)以心行气、内外相合:要求以外在引导内在.以内在促进外在,获得内外的一致性。

(5)上下相随、方圆相生:在追求身心融合的同时,还要追求整劲。要求手足之间互相引导,如一线贯串,连接成一个整体。在力量上,完成方劲与圆劲的统一。

吴式太极拳段位制考核要求

(1)斜中寓正。吴式太极拳的身型要求斜中寓正。从外形上看,吴式太极拳有两根线,一条正线,一条斜线。以弓步为例,要求前腿弓膝,膝尖对正前脚尖,使重心落于支撑脚,形成一条由上到下的垂直线;后腿蹬直,尾闾对正后脚跟,使后腿与后背形成一条倾斜的直线。

(2)虚领顶劲。吴式太极拳称头部为“定盘星”。练习吴式太极拳时,无论身体如何运动,应始终保持头部中正,下颌自然内收,颈部松而不软、挺而不僵的状态。

(3)松肩垂肘。肩部松开可以发出更大的劲力。松肩的方法有两种:①用意识引导两肩肌肉放松。②感觉两肩沉降的同时,把两肩向两侧伸展,有把肩部拉开之意。垂肘是指肘尖微微下垂,感觉两臂有延伸之意,肘不坠会使动作迟滞,力不能长,使两肋失去保护。

(4)松腰、垂臀、裹裆。太极拳的动作变化皆系于腰腿转换发力,能松腰则重心稳定,动作运转轻灵。松腰要做到腰椎、腰两侧韧带和肌肉充分放松;突臀会造成腰部不能放松,所以应有意识地使臀部下垂,从身型上看不出突出的痕迹。裹裆是使两腿有向内包裹之意,膝关节与脚尖形成上下垂线,以达到裆要圆、圆则稳的目的。

(5)川字步型。吴式太极拳强调川字步型。无论是弓步、虚步还是开步站立,无论向哪个方向行进,都要求两脚平行,脚尖朝着同一方向。

武式太极拳段位制考核要求

身体形态的纵的要求是身正形直,架高步活。躯干正直,凝然不动,整个套路练下来身型几乎没有变化,在很多动作中,人体几乎直立着。因此,架子站得比较高,步子灵活,步法较多。常见的有跟步、撤步、丁字步,还有震脚与跳跃等。

练习时要严守十三条身法,即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裹裆、护肫、尾闾正中、腾挪、闪战、气沉丹田、虚实分清等。前面九个是静态的,后面四个是动态的,此处一并讲解。

提顶:意向上虚领顶劲,自然地提领全身,头不低,精神集中。

吊裆:两腿虚实分清,裆如吊空一样,臀部有前送之意,小腹有上翻之势。

松肩:两肩自然松开,自然下垂。

沉肘:两肘尖要自然下沉,不上翻。

含胸:胸有内含之意,但不可前俯。

拔背:脊骨似有上胀、鼓起之意,但不可低头。

裹裆:两膝有内向之意,两腿分清虚实,两条腿当一条腿。

护肫:两手各护半胸,两胁微微内收,使胸中感觉松快。

尾闾正中:虚领顶劲,百会穴和会阴穴上下自然垂直。

腾挪:先意动,后身动,即预动之势。

闪战:身体四面旋转灵活,发劲迅猛。

气沉丹田:丹田调控,使底盘稳固。

虚实分清:虚,不是完全无力;实,不是全然站死。精、气、神要贯注于实腿,有上领之意,身法不可散乱。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