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连山:精研武学,兼通诸艺

武林动态 2013-11-27

功夫资讯网讯 中华武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是强身健体、防身御侮之术,更是传统文化之瑰宝,其体用之法无不深合大道,与易理、书法、兵法、音律、文艺创作等都有相通之处。试看古今众多武术大家几乎都文通武备,精通多门技艺。更有很多武术家通过习武体悟到自然、人文大道,以此为契机,兼通其他技艺。在北京南部花乡,有一位大隐于市的武学修炼者,精研拳学数十年,默默潜修,不事张扬,尽管外界少有人知,却在拳术的体用之道上具备较高造诣,并精通书法、围棋、象棋、诗词歌赋等技艺,堪称文武双修、多才多艺,他就是吴式太极拳传人赵连山先生。

赵连山1950年出生于北京市丰台区草桥,自幼酷爱武术,少年时追随高松山先生习武。尽管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少有人知高松山先生之名,但当年他在草桥一代是享有盛名的武术家,精通内外两家多门拳术,功力深厚,主修吴式太极拳,师从于吴式太极拳一代宗师吴鉴泉先生,尤擅枪法,在草桥一代传授了不少弟子。他首先传授赵连山十路教门弹腿,作为入门拳。弹腿动作简单,易学易练,尽管动作不多,但却包括了拳术中主要的步法、手法、腿法、身法,动作规范工整,左右兼练,是非常适合武术初习者的优秀入门拳。弹腿看似简单的外形动作包含了丰富、巧妙的技击方法,正如拳谱所说“世人莫看势法单,多踢多练是根源”。赵连山随师苦练弹腿,一招一式力求尽合法度,打下了坚实的武术基础,随后,高先生又传授他二趟华拳等外家拳术。当赵连山具备一定武术功底后,高先生开始传授他吴式太极拳。太极拳是内家名拳,高先生学自吴鉴泉先生处的拳架为吴式老架,古朴实用,不尚美观,与当前社会上流行的吴式太极拳在风格和技法上都有一定区别。这趟拳共有一百多个拳式,盘整趟架子非常吃功夫。赵连山有坚实的外家拳基础,并且文化程度高,善于钻研,领悟能力强,能够举一反三,习练不久就体会到太极拳的妙处,更加坚定了习练太极的信心,功力日增。

赵连山注重拳学实践,不仅下大功夫盘架子,还刻苦钻研推手技艺,经常与师兄弟们和社会上的武友交流切磋。他没有门户之见,与人切磋以钻研技艺、共同提高为宗旨,毫无意气之争,团结同道,广泛吸取他人所长,结交了各门派的众多武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刚过而立之年的他就凭借精妙的推手技艺得到了众多同道的赞许。他毫不自满,依然不断学习众家之长。1980年至1983年期间,他在北京东单公园随“太极一人”陈发科先生名弟子田秀臣先生学习陈式太极拳,还得到陈先生另一位名弟子、日后的“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创始人冯志强先生的指点。在东单公园的交流中,他偶遇一位推手技艺高超的老先生,于是向其请教,得知老先生叫李国祥,师从于杨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李先生对赵连山的技艺给予认可,认为他已经不需要再修改拳架,在拳理尤其是推手的应用方面对他进行指点。正因如此,赵连山虽然不会盘杨式太极拳架,却精通杨式太极的拳理和推手技法。李先生的指点使他的技艺更上一层楼。

除太极门师友外,赵连山和其他门派友人也经常交流。徐振彪先生是“南城派”八卦掌(程派八卦掌)名家,师承于程派八卦掌宗师程廷华先生高足刘斌先生的公子刘世魁先生,他也出生于草桥地区,在北京城里生活传艺,晚年准备把八卦掌技艺传回草桥,他和高松山先生是好友,于是经常带着弟子们到高先生的拳场切磋交流。徐先生年长赵连山三十余岁,当时已是六旬开外,仍下场与赵连山切磋。樊派八卦掌名家韩杰先生也是徐振彪先生弟子,还从师于梁派八卦掌大家郭古民先生,兼习樊派、程派、梁派三派八卦掌法,功夫精湛,他和赵连山也有过深入交流。徐、韩二先生都对赵连山的功夫予以认可,赵连山也从两位老先生处学到不少东西。

赵连山毫无门户之见,善于汲取各家之长。他主修吴式太极,兼习陈式,也深谙杨式拳理,他认为各式太极拳尽管形式有异,但拳理都是一致的,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并无高低之分。其实何止太极拳,其他拳种也是如此,尽管表现形式不同、风格特点各异、修习方法有别,但道理和追求的目的都是一致的,正所谓殊途同归。习武者绝不能抱残守缺,一味抬高自己,贬低其他拳种和同仁,应该团结同道,集百家之长,丰富、提高自己的技艺。赵连山所传承的吴式太极拳架有一百多个动作,盘一趟架子需要很长时间,但是重式多,比如“云手”在一趟拳中就出现五次,不同的式子仅有三十几个,因此,赵连山如今以训练单式单操为主,盘架子为辅。反复操练单式,训练密度高、强度大,更容易体会到其劲力走向和变化,容易出功夫。太极拳体用兼备,无论在养生健身方面,还是技击实战方面,都有显著的功效。如今社会上很多太极拳习练者往往流于形式,不去追寻内涵,使其蜕变成仅有锻炼身体功能的“太极操”。赵连山认为,合格的太极拳习练者必须掌握太极拳的推手和技击法。健身养生固然重要,但仅能健身不能技击决不能称之为“拳”。实际上,太极拳养生与技击在练习上并不矛盾,正确、合理的练法一定会兼具养生和技击功效。太极拳讲究内外兼修,呼吸、意念与肢体动作协调配合,正所谓“能呼吸才能灵活”、“极柔软才能极坚刚”。太极拳的呼吸不仅与形体动作紧密配合,与脏腑的开合也是合一的,通过脏腑的开合蠕动达到强身健体、祛病疗疾的作用,“起吸落呼”的要领符合人体生理规律,同时符合技击原则。

高深的功夫一定是用汗水和努力换来的,但仅仅靠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用心体悟、不断钻研,否则,盲目地“傻练”也不会有大成就,甚至适得其反。赵连山数十年精研拳学,善于总结拳学纲领来指导实践,这也是造就他高超技艺的“秘诀”。他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将数十年的习拳体悟以歌诀、韵文、散文等形式整理成篇,比如他在《武林玄机》一诀中写道:“有形有意皆为幻,无着无式法是空。拳掌无形乃为妙,攻防无间是真功。”在《武艺高强之道》一文中写道:“掌舒指张,放空自我,气沉静,敛气入骨。太极太极,妙在太极,物极则反。空中求实,无中生有,神气方足。英雄所向无敌之故,在速而不在力……”这些言简意赅、内涵深刻的拳学体悟对习拳者会有很大启发。赵连山准备陆续将其公之于众,与武林同道共享。

赵连山爱好广泛,多才多艺,不仅精于拳学,在书法、象棋、围棋、诗词歌赋、禅学、易理等方面都有较高造诣,可谓“样样通,样样精”。很多人惊诧于他为何有如此丰富的精力博通诸艺。赵连山回答了这个疑问,诸般技艺在原理上都是相通的,只有掌握其内在规律,才能“一通百通”,比如象棋、围棋的运子攻防与武术的攻防格斗、兵法的战略战术就是相通的,易理、禅理直接可以指导拳学修炼,书法的运笔之道与太极拳的劲力运行是共通的……他曾经总结了《书法与太极拳劲》一文,在此摘录其中一句:“撇,春燕抄水,无过不及,沾粘劲。”燕子抄水一瞬间,“抄”得轻了,接触不到水面;“抄”得重了,就会落入水中,只有恰到好处方有轻盈潇洒的姿态。书法中“撇”的运笔正是如此,正如太极拳论所说的“随曲就伸,无过不及”,其运笔的劲力正如太极拳的沾粘劲,实战技击中的劲力应用也是如此,必须恰到好处。其他还有“竖,张弓拔弩之势,意念在前,引劲”等等,在此不多引述。相信窥一斑而知全豹,至此广大读者能够了解到赵连山博通诸艺的“秘诀”了。

赵连山性情随和,待人真诚,毫无传统武术界保守陋习。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开始教授学生。他从来不摆“师道尊严”的架子,只要人品好、爱好武术的人向他求教,他都毫不保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且都是以友人的身份来教授,义务教学,不收分文。因而,数十年来,他传授了数十名学生,但却没有收一个磕头递贴的弟子,但学生们都从他这里学到很多东西,有不少学生都早已开门授徒。赵连山工作期间担任北京花木公司经理,业务繁忙。他工作兢兢业业,是职工们的好领导,也因此没有过多的时间教授武术。退休之后,时间充裕了,他潜心进行武学研究,又有很多新的研究成果。他淡泊名利,依然坚持义务教学,不收分文,也不参加任何可以“扬名立万”的武术社会活动。他认为拳学是人们共有的宝贵财产,绝非一己之私,他愿意将数十年的拳学体悟无偿分享给大家,以期共同提高!

吴式太极拳传人赵连山先生

赵连山先生(中)与师弟胥北和先生(左)、拳友化全平先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