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理解内劲

武林动态 2012-08-18

我在拜师很久后还不知道学习太极是练内劲。当时得到的信息是,真正的太极是棉裹铁,是很好的一门功夫,我们也能学到,很快就可以成为一代大师。但我们的学习却是从打拳架开始,到打拳架结束。我们也曾漂漂然,以为自己很快就可以超凡脱俗,异于凡人。

许久,没有达到成为大师的感觉,常常感到没有进展。

我为了学到这独门绝技付出了许多,时间、精力、金钱、尊严。为了追求真理,我们对着一个原本是陌生人,后来是自己师父的人磕了头,许了愿,还保证一定要学习古人对待师父一样对待自己的师父。但我在学拳许久后才知道,太极拳原来是讲内劲的……

有次,我出差,回来后才知道其他师兄弟和师父闹了矛盾。从其他师弟的口中得知,太极拳原来是学内劲的。而他们这消息是从师父给他们看了他的师父的光碟中知道的。而这光碟,师父还很保密,只给他们看一看便匆匆收起。

在这之前我对何为太极内劲是一无所知,一直以为自己是得了真传,还要对别人保密。得知太极是学内劲之后,很长时间对太极拳萎靡不振,几乎没有再没有一点兴趣。原来我们都被……。有几次都停下来不再去拳场练拳。

我为此多次问过老师,到底什么是内劲?老师的回答:“忽有忽无”、:“忽刚忽柔”、“棉裹铁”、“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对此我的感觉总是一头露水。

我学了太极很多年后,老师还这样评价我:对太极的门还没有入,连门槛也没入。至多是迈起了一条腿,未落入门内。

师兄师弟们一个个地离开了老师,因为他们没有得到真传。我没有离开老师,因为老师说只有我得到了真传,我也觉得只有自己得到了真传,尽管周围总有人说我们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我仍是执迷不悟。

直到有一天,一位比我们学拳晚许多的师弟和我推手。我被认为是推不过他,事实上他也是很容易在和我一接手时就拿空了我。但我还是很快地弥补自己的动作,在推手上没有占下风。但这事给我的刺激很大,我知道我在内劲上是大大地落后了。

老师许久没有机会和我们推手了,这次大方地和我推了一晚上手,准确地说大约两个小时。在这个时间内,我感受到凌厉的快手,而自己总是笨手笨脚,被他拿住。甚至还摔了一下,摔伤了左脚踝,医生说是韧带拉伤。脚伤至今未瘉,现在和学生们推手时都不敢用力,一用力左脚就会突然刺痛,左腿发软,身体会瘫下去。此事又给我极大的刺激。

以后自己开始多看一些书,再看以前老师讲课的笔记,细心在内劲上下功夫。

根据百度百科的观点,“内劲”是武术劲法术语,指经过武术锻炼获得的一种能随意转换方向、变化大小的力。因其运转隐于内而不显于外,故名“内劲”。这种劲具有聚全身气力于一点的威力,亦称“整劲”。内劲锻炼注重以意识引导动作,以呼吸配合力的蓄发,从而提高神经中枢系统驾驭肌肉张弛的机能和以气催力的能力。金庸认为内劲是一种由呼吸吐纳产生的内部的力量,依靠真气在体内运行,而产生可以作用于外部的力量!

内劲首先表现为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内功经》主要讲了五个要点,经络、格式、气窍、劲诀、调气之方。而太极拳则多讲身法,在高级阶段再讲神意气力。通过比较,不难发现,《内功经》所言之格式与太极所讲的身法十分相似,劲诀与太极的一句拳谚:“极柔软然后极坚刚”相似,而《内功经》中经络、气窍、调气之方在太极中也讲,但太极更策略,更直接。而讲到气的部分,太极拳也讲神意气,但实际的内容远较此简单。

最容易令人产生疑惑的是《内功经》中的第五点,调气之法:

“每日清晨,或坐或立,闭目钳口,细调呼吸,一出一入经鼻孔,而少时气定,遂吸气一口,但吸气时须默想真气,自涌泉穴升至会阴,分向两肋,自两肋升于前胸,由前胸升于脑后,渐升入泥丸百会穴。降气时须默想真气由泥丸降至印堂,自鼻至喉,喉至脊背,脊背透至前心,前心沉至丹田,丹田气足,自能复从尾闾长强近于脊背,上升泥丸,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纯乎天地循环之理也。”

我至今不理解这样地练习能不能练出太极拳所言之刚柔并济之内劲来。虽然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讲,某某人练气功,如何如何,但我一直没有看到有力的证明,只感觉是一个玄乎乎的东西。

根据我现在的理解,这些话讲得都不错。问题在于,如何理解?如何让练习太极拳的人理解?如何才能够功夫上身?

我觉得,把这些话转换为通俗的话说来表达,就容易理解了。内劲就是人体在运动时产生的高度协调的力,或者说是人体各部分高度协调所产生的力。

之所以有这样理解,一是由于我们毕竟是现代知识分子,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与理念,可以从生物学、力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来理解太极拳和内劲,而不仅仅是被阴阳、圆圈等简单的术语弄到云里雾里。

经过长时间的比较、研究,我对内劲的是这样理解的:它是人体在运动时所发出的一种高度协调的力,因而较普通的动作所发出的力要大得多。

我们可以逐层来分析。

第一层次:身体的协调。《内劲经》讲格式,太极讲身法。太极的讲法更简单一些:提顶吊裆、含胸拔背、坐腕坚指、松肩沉肘。服从这样的规矩,就把一个平时身法散乱的人体“固定”起来了。

第二层次:运动时的协调:人在运动时保持身法整体,不要散乱。

第三层次:呼吸之气与身体运动时的协调:呼吸会影响到身体运动的方向,通过练习使这种呼吸的运动与整个身体的运动相协调。

第四层次:神意气力的协调。意气君来骨肉臣,神意气引领形体的运动。但这几个方面还是有区别的。首先是有意,比如对方来攻击,首先是自己的眼睛看到,大脑作出反映,想到如何应对,这是意为先。其次是神与气的同时协调运动。神,表现为气势、生气。气,呼吸之气。气的运动带动协调的身体的运动,产生人体肢体运动的轨迹、形状。这四个层次,均可以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解释,而不仅仅是过去在科学技术不发过情况下的懵懵懂懂,有时言简意赅,有时又重复啰嗦的表述。

我将这些过程小结为几句话:以意领气,以意贯神,以气催形,以形生力。

来源:中华武术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