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二十四要》浅识

武林动态 2011-08-17

功夫资讯网安徽站讯 此文“武术《二十四要》浅识”的作者是合肥民间武术奇人——薛文贵老师。薛老师今年54岁了,他练武学艺从讲究习武重德、拜师尊长、肝胆相照到苦练春秋数十载,侠胆义气,练就一身武艺。其五十多种各家套路拳术、刀、枪、棍、捧、剑、彪、鞭以及一、二指弹硬气功,样样在身从不离手。是一位名扬庐州百里的民间武术奇人及安徽武林界名家高手。在2010年9月安徽电视台安徽卫视“第一时间”栏目主持的《安徽江淮武林奇人》第2季里,被视频摄像表演了“九节鞭”,“八极拳小架”,硬功夫“手指穿木板”等功夫。在今年安徽全民运动会中又被视频摄像表演了“一指弹穿木板”,“钢球重砸肚腹”。

儒将傅彪在合肥会见薛文贵

一组武功照片

武术《二十四要》浅识

武术《二十四要》指的是武术运动中的“四击”、“八法”、“十二型”。三项和之称为武术《二十四要》。什么是“四击”、“八法”、“十二型”?“四击”指的就是中华武术运动中的踢、打、摔、拿四种技击方法。“八法”指的是武术运动中对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的具体方法要求。“十二型”指的是武术运动中的动、静、起、落、站、立、转、折、快、缓、轻、重十二种运动形式的定型。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发展成为各门各派的武术约几百种之多,大的方面可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不管是什么拳,只要是中华武术就离不开这“四击”、“八法”、“十二型”《二十四要》。这里简单阐述一下武术《二十四要》: 一.“四击” “四击”是武术运动中必备的,即踢、打、摔、拿四种技击方法。这四种方法各有各的运动规律如: 1.踢 包括了:蹬、踹、弹、摆、缠、勾、挂、扫、鞭等各种腿法。其运动规律各不相同。 2.打 包括了:冲、撞、挤、靠、崩、劈、挑、砸、撑、扠、搂、拦、采、勾、抄等许多打法各不相同。 3.摔 包括了:棚、巩、揣、滑、倒、爬、拿、捣、勾等各种运动规律。 4.拿 包括了:刁、拿、锁、扣、封、闭、错、截等运动规律。以上四击揽括了各种武术技击的各种功能,习武者如能全面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吾认为是高人了。一般习武者至少要能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四击”中的踢、打、摔、拿每项里的三四种技术,现介绍几种如下: 踢法中的: 蹬腿、弹腿、踹腿、鞭腿(高中低)。 打法中的: 直拳、勾拳、摆拳、崩拳。 摔法中的: 过背摔、挟颈挟腿摔、勾、挂、绊、靠摔。 拿法中的: 锁(用手或脚控制对方的手脚,使其不能随便移动和逃脱) 拿(用手指抓握对方要害部位,使其疼痛,拿要力达手指) 缠(用四肢绕住对方身体某个部位,缠要用粘连劲) 拧(单手或双手抓住对方某一部位向相反方向宁转使其疼痛难忍。拧要快速勇猛) 以上“四击”中的技术如能全面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倒实战,已是娇娇者了。二.“八法” 武术运动中,“八法”指的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个部分。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对这八个部分是有具体要求的。如拳谚曰:“拳如流星,眼似电”;“腰如蛇行,步赛粘”;“精要充沛,气宜纯”;“力要顺达,功宜纯”。这就是对“八法”要求。“八法”中的前四法是外功法,后四法是内功法。 1.拳如流星“拳如流星 ”是对我们上肢的运动要求,出手(拳、掌、指、肘)快如流星还要有力,干净利索。也就是说攻击对方要出招快、凶猛狠,拳谚曰:“快打慢、慢打迟”。相对而言它也提示了腿膝的用法法则,那就是快、快、快还是快,快去快回。 2.眼似电 “眼似电”是对习武者的头部和眼睛的要求。拳谚曰:“眼随手动”、“目随势住”。 “拳如流星 ”是比喻手法如此的快,那么我们的眼睛就要象“闪电”般的快和锐利,手到那眼睛跟到那。光眼动我们的颈部不配合是不行的,颈部不配合将会造成“翻白眼”和“斜眼”现象。比如上冲拳和左右冲拳颈部不动眼睛跟着拳走,给人视觉是在“翻白眼”和“斜眼”相当难看,故这就要求我们的颈部活动上、下、左、右活动自如,配合跟随眼睛的转动。使我们的眼睛可以左顾右盼、上瞻下视。武术中的“眼法”除上面的要求外,在武术运动中要起到传神的作用。比如在实战中两眼锐利炯炯有神象把利剑直逼对方,让对方胆颤心寒。在武术套路训练、比赛、表演中两眼锐利炯炯有神配合着拳脚动作,如:做抖腕亮掌动作时同时回头、回身冲拳先回头眼睛盯着后面再回身冲拳。在整个武术运动中眼睛不可东张西望,一定要随每个动作走,在做静止动作时两眼要向前凝视炯炯有神,做到:“眼随手动”、“目随势住”、“眼如闪电”。 这样武术的神韵就出来了。 3.腰如蛇行 “ 腰如蛇行”是对身法的运动要求。身法包括胸、背、腰、腹、臀、胯六个部位,这几个部位在武术运动里是非常讲究的,运动中和静止时对这几个部位的要求是不同的。具体内容它包括挺胸、含胸、直背、拔背、塌腰、沉腰、收腹、鼓腹、敛臀、缩臀等。内家和外家对它的要求也有差异。一般来说运动时要求身法灵活多变,静止的时候要求身法完整、正确,做到“动含静挺 ”。拳家云:“招要圆、势要正”,“动圆定方”“体随势变”。武术运动中的各种动作的变化主宰于腰,那就要求我们的腰椎及胸椎(脊椎)的柔韧性要加强。通过前俯腰、侧俯腰、转腰、拧腰、翻腰、弹腰、甩腰、吊腰、下腰、揉腰的训练来加强腰部的柔韧性锻炼。古人云:“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 4.步赛粘 “步赛粘”是对下肢步法的要求。“步法”在武术运动中也是举足轻重的,过去学习武术首先练站桩,练好下盘再学拳。拳谚曰:“打拳容易,走步难”、“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这都说明“步法”的重要性。“步赛粘”的具体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在武术运动中脚象粘在地上一样,五趾抓地,不受上肢运动的影响,而且还要保证上肢运动的稳固。如何保证下盘的稳固,练桩功是首选其次负重训练。 手、眼、身法、步在武术运动中的总体要求是“眼随手动、步随身转、手到、眼到、身到、步到”。 5.精要充沛 “精要充沛”指的是练拳时要精神饱满和精神贯注。平时在训练武术套路和单项组合动作时,一定要加强实战格斗意识,设想面前有对手,这样才能精神贯注。 6.气宜沉 “气宜沉”是对武术运动中呼吸的要求。具体要求有:“提、托、聚、沉”。一般武术运动中采取逆式呼吸。起吸沉呼、退吸进呼、蓄吸发呼等,由低势到高势的动作用“提”气的方法,在高势或低势静止动作时用“托”气的方法,在短促刚脆的动作时要用“聚”气的方法,由高势到低势的动作时用“沉”气的方法。武术运动的呼吸方法要根据套路动作中的变化而变化,“气宜沉”是根本。 7.力要顺达 “力要顺达”是对武术运动中的“发劲”或“劲力”的要求。整个武术运动中是要用劲发力的,要想力顺达,就要明“三节”懂“六合”。“三节”上肢是:手(梢节)、肘(中节)、肩(跟节)。下肢是:脚(梢节)、膝(中节)、胯(跟节)。“六合”指的是手、肘、肩、脚、膝、胯的配合。做云手、甩手等上肢的动作时:“梢节起,中节随,跟节追”三节均动,劲力才能顺达。下肢用脚弹踢时:起于跟,顺于中,达于悄,三节贯通才能使力顺而不僵。上肢和下肢的配合是由腰来传递的,如做冲拳推掌动作时,脚蹬,顺膝,送胯,拧腰,送肩,顺肘达拳掌,六合贯通上下“劲力”顺成一股,力就顺达了。所以说习武者要明“三节”懂“六合”。 8.功宜纯 “功宜纯”是对武术运动中的技术质量所提的要求。所谓功,在武术运动里指的是速度、力量、灵敏、耐力 等身体素质和运动的各种技巧。如何达到这一点,那就要靠我们不断地加强锻炼和不断的实践不断地学习。所谓纯,就是纯一不杂。在武术运动中就是要招招精确势势到位,不拖泥带水。 拳谚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 。拳家云:“功夫是练出来的,光学不练无用功,学的再多也枉然”。“功夫是汗水和时间的结晶”、“拳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三.十二型 “十二型”是指武术运动中的动、静、起、落、站、立、转、折、快、缓、轻、重十二种运动方式的定型。中华武术的前辈门根据和模仿宇宙自然现象、动物和家禽及物体的形态,来比喻这十二型的形象化和具体格式及要求。即:“动如涛、静如岳、起如袁、落如鹊、站如松、立如鸡、转如轮、折如弓、快如风、缓如鹰、轻如叶、重如铁”。习武者应根据这“十二型”的形象化和具体格式,在武术运动里去体会去实践,真正掌握这“十二型”的形态在武术运动中的运用。 以上《二十四要》是对武术运动的具体要求,也是武术的基本技法。我们在武术运动的训练中要不断地揣摩和体会,从而真正掌握这《二十四要》,使我们的武技更上一层搂。

作 者:薛文贵

2011年8月6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