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螳螂拳第三代传人是芦洲人

武术名家 2014-08-03

刘水在博罗观音阁学拳后到香港收弟子

刘水的祖屋是一座两层砖木结构的洋楼,2楼有宽大的阳台,翘角的屋檐上,有寿桃、蝙蝠等雕塑,还刻有“吉祥”、“如意”等字样。这座近70年历史的刘水祖屋被当地人称为“刘屋洋楼”,外表看去基本完好,条石砌成的大门显得坚实、沉稳、大方,可以看出当年用料的讲究。

现在刘水祖屋居住的是刘水的亲侄子、今年90岁的刘湘南老人。刘湘南老人的精神矍铄,说话中气十足,声音洪亮。刘湘南老人说,刘水是芦洲镇香园村人,1879年出生,有6兄弟。刘水自幼喜欢武术,从小就学了多种门派的拳术,武术功底很好。以前,香园村的村民都要乘船过渡到河对面的博罗县观音阁镇趁圩。刘水每到观音阁镇圩日都喜欢到圩镇上逛一逛,还到处找高手比武。当时,南派螳螂拳的第二代传人黄福高到处行医卖药,走到观音阁圩镇时,就在观音阁镇船渡码头的拱门下卖药。黄福高见刘水是一个习武的好苗子,就对刘水说他的功夫很好,可惜还未到上乘之境。刘水当时年少气盛,就要与黄福高比武,几个回合下来刘水就被黄福高制服。刘水当即跪拜黄福高为师,跟着师傅学南派螳螂拳,当时刘水只有20岁。1903年,24岁的刘水到香港发展,在香港开馆授徒,门下有不少弟子。

乱无法返乡,刘水在香港抱憾去世

刘湘南年轻时曾经到过上海读书,后来还去香港跟刘水学南派螳螂拳。他说,刘水祖屋是在1936年开始兴建的,建房的资金是刘水从香港托朋友带回来的。当时刘水已经50多岁,有叶落归根的想法,于是就出资在家乡修建房子。这房子一建就是4年,1941年竣工时,正好是日军入侵中国,香港沦陷。刘水曾经返回家乡,但回到深圳时身体不适,又因为战乱交通阻塞,只好折返香港。后来,刘水思乡心切,积虑于心,生病在香港抱憾去世,享年64岁。一直到去世,刘水都没有见到他梦寐以求的祖屋。

在刘水祖屋里,记者看到了刘水遗留下来的一首诗,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心情:“虚度光阴数十年,今春首采假居先;归家心急如星火,断绝交通恨不前;欲图冒险回桑梓,中途兵灾又挂牵;虽是暂时羁此地,诚惊故我亦依然。”

刘水徒弟马铭森30年没有显露武功

了解,刘水没有在芦洲镇传授有弟子,芦洲镇的南派螳螂拳弟子基本上是芦洲镇香园村村民、刘水的结拜兄弟马铭森的徒弟。

马铭森的儿子、今年67岁的马九华介绍说,父亲马铭森出生于1907年,祖父马贵清与刘水是结拜兄弟,所以马铭森称刘水为“同年爷”。马贵清早年丧妻,很早就到新加坡谋生,马铭森也在1934年去了新加坡,两年后返回香园村,次年到香港拜刘水为师,在香港学了5年的南派螳螂拳。1941年,马铭森回到香园村后,就再也没有去过香港,而且返回香园村居住的30年间,马铭森一直都没有显露过其武功,作为儿子的马九华也不知道父亲有一身好本领。马铭森有武功的秘密,一直到陈建明的出现,才被大家所知。

1957年出生的陈建明,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枪,其父亲当时在芦洲镇供销社工作,经常有不少芦洲镇的朋友到他家玩。一日,一位芦洲的朋友见陈建明喜欢打拳,说介绍一位师傅给他,就把马铭森的地址告诉了陈建明。当时16岁的陈建明一听,花了3个多小时从市区骑自行车来到了香园村。但是,马铭森不仅不肯教陈建明,而且还要赶陈建明走。陈建明在香园村住了2天,一直期望能打动马铭森教自己打拳,但马铭森还是不为所动。后来,陈建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马铭森面前打起了自己原来学过的拳术。果然,马铭森一见陈建明打拳术,就情不自禁地指出其弱点。陈建明故意说要与马铭森比划一下,马铭森一出手就将陈建明制服。

陈建明当即请马铭森打一套拳给自己看,马铭森一出手,他就傻眼了,马铭森出拳的力度很大,与其他拳种完全不一样,这才知道马铭森打的是南派螳螂拳。从此,马铭森是刘水的徒弟的消息才传开来。上一页12下一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