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林跃华:一位传统武林高手的新企盼

武术名家 2014-08-03

“支耳舌入颈,塌肩闭吸,丹元向上引,马步要生根。”石头房前,老樟树下,林跃华口念拳诀,稳扎马步,紧绷肌肉,缓缓将双拳由下往上收至胸前,随后,正视前方,劲贯双拳,只见“嗨”的一声,霎时,被击中的老樟树摇晃了几下,树叶沙沙作响。

日前,要不是亲眼所见,记者真不敢相信在玉环县楚门镇坑郑村这样的偏僻山村,竟真有武侠片中才见的武林高手。此时,44岁的村民林跃华正在传授祖传的“赵太祖南拳”,在他两侧,十多名小孩正有板有眼地跟他学着一招一式。

“北京奥运会开幕时,中华武术在全世界人民面前亮相了。我有信心,通过这届奥运会,武术在我们村、我们县肯定能再‘火’起来。所以,从今天开始,我又带徒弟了。”作为玉环县“赵太祖南拳”的第三代传人,林跃华对武术的发扬光大充满期待,为此他推掉了好几个工地的包工活。

据玉环县志记载,林跃华所在的坑郑村与紧邻的石角村、田岙村解放前统称田岙乡,是远近闻名的拳术之乡,群众性习武练拳历史悠久,拳师辈出。上世纪30年代,温州、台州两地的名拳师经常来这儿切磋技艺。很小的时候,林跃华就听父亲讲起,每年该村正月十三关帝庙会上都有武术表演,他爷爷林旨宇和乡里的另几位拳师总能技压群雄,博得满堂喝彩。

“到我父亲林祖力的时候,村里的晒谷场上每天都有近百人一起练武。”回想当年的火热场面,林跃华情不自禁地激动,“那个年代,村民们放下锄头,在田间地头就会切磋几手。像我这样年纪的人,从小听着父辈们分解武术套路,看着他们练拳长大,习武就是我们最大的爱好。”

林跃华17岁开始收徒,“我总共收过200多个徒弟,最多时一批就有四五十人。但是8年前,我就不得不转行了。”林跃华有点伤感,“后来村里的家庭作坊、厂房越来越多,村民们都忙着去打工赚钱,基本上就没人习武了。”

但是让林跃华想不通的是,这些年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却热门得很,每年一到寒暑假,到处是跆拳道馆、柔道培训班报名爆满的新闻,村里也有不少小青年、小娃娃都到县城去学习这些功夫。但几年琢磨,林跃华开始明白,“是东京奥运会和汉城奥运会成就了今天的柔道、跆拳道,对中华武术来说,北京奥运会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林跃华说,武术不是简单的招式,也不仅仅是竞技,它蕴含了博大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不单讲求搏击防卫、强身健体的实际功用,更有为人处世的哲学道理,“练武先修心术。像我家祖传的‘赵太祖南拳’,习练前都必须要行‘四谢礼’:一谢拳师傅,二谢棒师傅,三谢师兄,四谢师弟。”

林跃华马上行动起来,他第一次备下了教练笔记:缩短基本功练习时间;以李连杰、成龙电影中的拳术为模板设计几套拳路,增强年轻人的习武兴趣;增加竞技成分,激发年轻人的好胜心……

林跃华再次出山的消息传开后,今年暑假,已有十几位邻村的家长领着孩子上门求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