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诗句(夸赞武当山的诗句)

功夫资料 2022-10-09

通过“瓜洲至武当山路”通行路线可见,这是一条来自北方诸省香客朝武当山的路线。

明朝永乐年间,在大修武当山宫观的同时,山内山外的道路也进行了大规模兴修或修缮。彼时,武当山山外古道通达东南西北的四周邻省,且古道质量优良。记者通过历史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发现,这些古道搭建了武当山与全国东西南北各地的联系,堪称一条条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今起本报推出“探寻武当古道”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北宋王安石的绝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可谓家喻户晓;到了明朝,徽商黄汴撰写的《一统路程图记》专门详细记载了“瓜洲至武当山路”。那么,大名鼎鼎的瓜洲在哪里呢?与武当山有什么联系吗?通过“瓜洲至武当山路”导航路线可见,这是一条来自江南香客朝武当山的路线。

明朝典籍记载“瓜洲至武当山路”通行路线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北宋王安石的诗句,此诗脍炙人口。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有一首著名的《书愤》,此诗中间一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是历来享誉人口的名句。

前尘往事成云烟,历史又翻过500年。从明朝中后期开始,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远距离贸易的不断增加,也需要了解更多的商业地理知识。此时,由商人编撰的各类水陆行程书应运而生。到了明朝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徽商黄汴撰写的《一统路程图记》详细记载了“瓜洲至武当山路”的通行路线。

黄汴是杰出徽商。《一统路程图记》是明朝第一部商书,为明清商书编纂创造了范例。此书影响广泛,在没有导航的年代,徽州人凭借它走南闯北……

那么,大名鼎鼎的瓜洲在哪里呢?

瓜洲位于今江苏扬州城南16公里处的江中,与镇江相望。早年在长江岸边有一个沙洲,因为形状似瓜,所以也称瓜洲。瓜洲形成于汉朝,对岸就是著名的京口。

从隋唐运河通航以后,瓜洲成为由古运河入江的必经之道而日益繁华。“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相思》、张祜的《金陵渡》,诗词中所描述的均为瓜洲景象。

到清朝初期,由于运河漕运发达,瓜洲更显繁盛,康熙、乾隆皇帝数次南巡,都巡游过瓜洲。后因长江水道的变化,瓜洲逐渐坍塌,至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全部沦于江中。

今日的瓜洲是后来重建的。明清时期,来自于江南的香客或水路,或陆路至瓜洲,经今江苏、安徽,入河南,由河南的邓州,再经党子口、方山、槐树关、粉红渡、均州、石板滩、草店至武当山。

一条方便江南民众朝山的古道

在没有卫星导航的古代,明朝的商人游客是怎么准确地从瓜洲到武当山的?会不会迷路?万一失散了怎么办?原来他们在出门之前会带上这几样东西,第一就是盘缠、第二就是面饼,第三就是类似《一统路程图记》的手抄本。

依据徽商黄汴所写的这本书,其中所写就有通行路线“瓜洲至武当山路”。这也是一条江南陆路香客的朝山古道:

“瓜洲。三十里新城。十里仪真县。七十里六合县。四十里姜家渡。去。十五里雷官集。三十里水口集。四十里滁州。三十里朱龙桥。二十里雅店。去。三十里藕塘。三十里东铺。去。三十里定远县。三十里西铺。三十里永康镇。四十里白鹭桥。四十里姚杲。四十里中心渡。去。十里寿州。三十里斗鸡铺。三十里正阳。十五里蔡涧。二十里颍上铺。二十里颍上县。六十里中铺。六十里颍州。五十里天蓬集。三十里姚家店。二十里长官店。二十里李铁集。二十里瓦店。二十里姜寨。四十里杨埠。四十里苏家店。二十里大柳树。去。二十里汝宁府。三十里老君堂。三十里韩庄。四十里确山县。二十里常家店。去。十里邢家店。去。十里尾冈铺。十五里沟竹。二十里节敬山。十五里邓庄。三十里曹官驿。五十里泌阳县。三十里显灵店。二十里大河屯。二十里黄家店。三十里唐县。二十里张家店。三十里余家饭。十五里田九店。二十五里冈头。二十里黄庄。去。二十里鸡滩。四十里邓州。二十里茶店。二十里半茶店。二十里九重院。二十里武家店。二十里李大人坟。三十里党子口。四十里石鼓关。三十里嵩平。二十里方山。二十三里槐树关。五里粉红。渡。均州。二十里石版滩。二十里草店。蓬莱门。仙关。共三十里太子坡。紫霄宫。南岩宫。樃梅祠。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共三十里玄帝殿。”

这些地名源远流长,构成了一种特色文化。

随着时光变迁,有的地方已沉入丹江口水库,地名随之不复存在;有的地名承载着历史记忆继续使用,留着时代变迁烙印,成为地方文化名片。值得一提的有,明朝天启年间,徽商程春宇编撰的《士商类要》记载“南京由汝宁府至武当山路”、清朝人詹漪子编撰的《天下路程图引》记载“南京由汝宁府至武当山路”,与《一统路程图记》所写的赴武当山通行路线大致相同,只是起点由瓜洲改为南京。

令人回味的是,快到武当山金顶,都记载了这样的情景:“五里朝圣门。二里玄帝殿。左边一提点,右边一千户,看守金殿并收香钱。”

武当山山外古道通达四周邻省

元朝结束了宋、金、辽长期对峙的局面,重新统一全国,使得全国道路交通得到整顿。这个时期,道路里程较前朝大有增长,中国古代道路建设至此进入鼎盛时期。

为巩固政权,元朝至顺三年(公元1323年)朝廷颁布命令,将兴建道路视为重要工程,形成了以大都(即今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道路交通网。史载,元朝的官吏、道士经常奉皇帝之命从大都至武当山进香,反映出武当山山内山外良好的交通状况。

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在大修武当山宫观的同时,对山内山外的道路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兴修或修缮,使武当山山外古道通达四周邻省,且古道质量优良。

从古均州至武当山玄岳门的35公里官道,其路面均以青石铺就,平坦宽阔,车马行驶极为便利,这是北方诸省和南方各省大部分香客必经之路,故其规模非同一般。

在明朝文人的笔下,武当山古神道的规模和气势,以及两旁景观都是他们津津乐道的。

通过“瓜洲至武当山路”通行路线可见,这是一条来自江南香客的路线。此条进香路在明朝中叶以后一直较为繁忙,亦反映出江南各省进香武当山的香客数量不少。

繁盛千年的瓜洲,从近代开始,因水运衰落等多种因素而逐渐失去地理优势;但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瓜洲经济再度快速发展。瓜洲与武当山的联系,也必将重新开启一段精彩飞扬的华章。

(十堰晚报秦楚网全媒体文、图/记者 朱江 编辑:木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