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的基本功怎么练(自己怎样练武功的基本功)

功夫文化 2022-10-29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中医治未病,太极拳守护健康,我们的观念要从治病转为防病,正如防火远胜于救火,但功利的现代人却往往未意识到治未病的意义,就像大家会把救火的消防员当作英雄,不辞辛苦教大家防火的居委大妈却没什么功劳。——老师留言

01学长之间功夫差别,往往在于心法掌握程度

前文《习练太极拳,心念越专注,越有力量》主要聊聊心法,许多学长都明白心法的重要,却由于其玄而不想多关注。太极拳呢“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同样的功法,学长参悟的心法不同,收获就会有所不同。

动作好学,心法难修。初始学拳离不开老师的口传心授,这是多少人的切身体会,由于不懂其中奥秘,许多自学太极拳多年的人,却始终难入其门。#太极拳#

想练好太极拳,练出内气来是必须的,太极拳属于内家拳之一,初期先以外导内,逐步练出内气来,才能体会到身心的舒适。同样是24式太极拳,为何有些学长能做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练一次有一次的收获,而有些拳友只是走一遍而已呢?

02功夫无息法自修

造成差别的玄机就在心法上。有趣的是,我们这里介绍心法,关注的拳友不多,令人颇觉无奈。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件,同样的讲授,不同的学长,练出来却千差万别。由此可见,对老师传授内容的“揣摩”要靠学长自己了。

“功夫无息法自修”,难道不停修炼就能够成功吗?投机取巧固然并不可行,然而修炼过程中,参悟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有学长们能在一起交流是十分有益的氛围。

参悟心法也许是最困难的一环,许多人避开它,每天只是学课件,练功法,碰上学长就请教。当然了,这样做已经非常好了,必须先肯定这一点。只不过,这样进步相对较慢。

03语言不是万能的,许多招势要靠老师演示

太极拳有许多东西,不是老师不讲,学生内气没有练到,或者关节没有打开,境界修不到,老师讲了也不会明白。更何况,许多东西比如感觉,谁能讲的清楚明白?比如招势动作,很多要亲自演示才能清楚,哪里是口述能说清的。

换句话说,很多时候,语言是苍白无力的,也或者说,语言不是万能的。当然了,我们不排除,有老师不愿意把秘法传授给不知根底之人。所以学拳练拳特重视德品,但凡学练太极拳的人一般修养都不错。

有些内家功法,老师只会传给门内弟子,外人就不得而知了。老师精心指导谁,那就是谁的造化。

04看课件的技巧

看课件时,要反复看,每次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第一次先看大体动作,留下初步印象。第二次看老师的身形,手举到哪个位置,脚尖朝向哪里,腰胯的转动,重心的虚实转换等。第三次看老师的气势,老师是如何拿住丹田练内功的,要领在哪里,哪里是重点,哪里是细枝末节。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想学好功夫,先要把基本功打好。功夫练到了,打眼一看,就能八九不离十了。功夫没有,看了也不懂,说几句门外话,惹别人嘲笑,只是修养深的人不语罢了。

这几年为了恢复健康,我尝试了跑步、健身、易筋经、八段锦、拳击等,最后找到了太极拳,能够得遇明师指点入门,从此身心舒适,想来这是多大的福分啊。感恩老师。

05要给自己定几个原则,比如舒适为度

对于老师所讲的内容,要认真领悟,除了自己认真体练,还要进一步参悟,就像读书一样,不但要读字面的意思,也要读懂字面上没有讲的东西。这便是细微之处了。

然而这样却不易做好。所以一定要自己定几个原则,比如以身体舒适为度,感觉累了,就停下来不练了,收拾东西回家。再比如对于不理解的东西,不要擅自乱练,先把熟悉的功法练好,功夫到了,许多东西自然就通了。这就是顺其自然的法则。

优先把老师交待的注意事项做好。很多时候,会由于功夫投入不够,对老师的话领悟不到位。当然了,这也不要着急,太极不急,不要急于求成,反而练错,适得其反。太极功夫慢慢练,不怕慢,就怕站,更怕走错路。

06太极拳练到神似阶段,就要费很多心思了

学习太极拳犹如学写字一样,初始一笔一划,规规矩矩,一丝不苟,反复演练。之后才考虑神似。比如杨八五太极拳,外形舒展大方,招式认真学会学好。然而想要进一步深入,进入气练、神练阶段,这可就要费心思了。

想把内里的轻松圆活练好,练到位,反复盘练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还需要在细节上反复参悟、体悟。避免出现凹凸,避免出尖,动作要圆活自然,不能把关节弄得很僵硬。当然了,很多基本功要在五步八门里面练出来。

动作圆活顺遂了,还要内里有神韵,气势慢慢能磅礴起来。比如有些细节做到位,两手中指犹如线牵,两臂掤劲似张弓,中指连线如弓弦,开中有合,合中又有开。

07功夫上身要很多年

功夫上身并非易事。当然了,每个人追求的目的不同,比如我只想恢复健康,当然了在恢复健康的过程中,得到了太极拳的厚报,这里的厚报,指的就是内气周身畅流,所带来的周身舒适无比。

现在还有许多人只是用体重来衡量健康,如此比较偏颇了,倘若能够以经络是否畅通为标准,那就要好上许多了。只是这一条比较难把握,不如体重计上一个数字那么直观。但是把健康系于机器上,本身就是比较怪诞的,不看人自身的感知,却要由机器来决定。不知道这一点何时才能被大多数人意识到。

功夫上身需要很多年,希望大家耐得住,不要急躁,缓缓来练,坚持就能抵达。

希望能让更多人喜欢上太极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