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传人刘俊岭的拳学“新”理念

武术流派 2012-07-11

功夫资讯网讯 他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中央美院高材生,梦想是做一名画家,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一名生态学专家,同时还是一名意拳(大成拳)高手,他所体悟总结出的拳理既系统透彻,又清晰易懂,深受老一辈武术家赞赏。他就是意拳(大成拳)第四代传人刘俊岭。

现年45岁的刘俊岭出生于北京,幼年身体虚弱。他父亲是一名军人,深知武术的强身奇效,便为他找了一位武术老师教他习武。这位老师姓池,属于少林门,他所传的是传统少林拳械,古朴实用,与如今武术赛场上的少林拳表演套路完全不同,池老师94岁时去世,得享高寿。刘俊岭随池老师学习了地龙拳、梅花枪、罗家枪、双手带、双刀、双剑、九节鞭、双鞭等拳械,打下了坚实的武术基础。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父亲又为他介绍了一位形意门的马老师。刘俊岭随马老师学习了形意拳和八卦掌,从此开始了内家拳修炼。20岁时,他进入北京动物园工作,经动物园马馆长引荐,随王永祥先生练习意拳,王永祥先生的父亲王斌魁先生是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得意弟子之一,功力深厚,德艺双馨,在京城武坛有口皆碑。随后,刘俊岭又跟随金启荣先生深造意拳。金启荣是王斌魁先生弟子,得到周子炎、姚宗勋、杨德茂、王玉芳、姚海川、朱垚庭、于永年、李见宇等重多意拳第二代传人的指点。50余年的研修,造就了金启荣深厚的功力、精湛的技艺,尤以精巧、雄厚的发力蜚声拳坛。他得益于王芗斋先生的拳学理论,同时研修佛道哲学、物理学、力学、运动生理学等学科知识,并在实践中验证,总结经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拳学理论和训练方法,颇具独到之处。刘俊岭从金先生处得益最多,是金先生引领他步入拳学殿堂,领悟到拳学真谛。

刘俊岭天资聪颖,悟性高,文化层次高,多才多艺。他是中央美院的高材生,随众多美术大师学习美术,毕业后在北京电视台工作,他的梦想是当一名画家,不想在剧组跑龙套耽误了绘画,于是辞掉了工作。可是梦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人生活在社会上,首先要学会谋生,绘画不仅不能给他带来经济利润,还耗费很多费用,当时绘画用的颜料价格就高达上千元。为了谋生,刘俊岭当过美编,在广告公司做过设计师,甚至在街道上“练摊”卖羊肉串。尽管当时生活很窘迫,但如今他回忆起来却将它当做一段难得的经历。“艺术家就是苦行僧,一定要经历生活的苦难,不断体验生活才能创作出好作品。如果他享受奢华的生活,他的艺术生涯就会很快中止。”刘俊岭如是说。不久刘俊岭到北京动物园工作,负责动物园景观的统筹和设计。如今,大家游览北京动物园所看到的优美和谐的景观设计就出自刘俊岭之手。多才多艺的刘俊岭极具艺术天赋。1997年在日本东京举办亚运会,他为中国运动员设计的入场式服装入围。大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他担当“花和尚”鲁智深这一角色的替身演员。在动物园的多年工作实践中,他逐渐成为了一名生态学专家,经常奔走于全国各地,为各大景观区进行生态学设计。他发明的古朽树木的修复方法等三项技术获得国家科学发明专利。

刘俊岭的艺术天赋、丰富学识以及生态学上的高深造诣使得他在拳术修炼上有着透彻、科学的体悟。他的很多观点站在现代科学的角度,用现代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通俗易懂,非常实际,可操作性强,又与古拳谱暗合。因而得到众多前辈名家的赞赏。他自从修炼意拳之后,已经抛弃了从前所学,因为他觉得意拳是对中国传统内家武学的高度概括和提纯,如果把其他拳种比喻为面的话,意拳就是面筋。他在勤学苦练的同时,注重体悟,自悟出心得之后,再去向金启荣老师求证,因此得到意拳心法真传。

站桩是意拳的入门功夫,也是贯穿于意拳修炼始终的核心功法。刘俊岭将站桩概括为“静、净、境”三个阶段。首先要“静”,只有松静自然才能长功夫,才能体会到拳学真谛,站桩达到两小时以上时才能真正入静;“静”之后是“净”,只有内心干净才能体悟大道;最终是“境”,通过前两步的修炼达到一定的境界,艺无止境,百尺竿头还有更进一步。

金启荣先生以精妙的发力著称。刘俊岭深得发力真传。他将发力训练也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自身要奋”,发力之时身体、精神要处于兴奋状态,并且兴奋状态要达到最高点;二是“与空气融合”,也就是说要与自然一体,达到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状态,只有通过站桩,达到“静”、“净”的程度才能做到这一点;三是“与空气错位”,也就是说发力瞬间要产生加速度,也就是老一辈人所说的“浑元爆炸”,和物理学上的核裂变是同一道理。发力是“高频振荡”的过程,芗老所说“空中旗、浪中鱼”,正如现代力学中的波一样,是与自然产生的能量。

刘俊岭认为意拳的最高境界是“独立守神”。“神”比蚕丝还要细,比空气还要轻,如何去“守”呢?首先要改变自身的生理结构,修炼出自己的“保鲜膜”。“保鲜膜”分“内膜”和“外膜”。人体的脏腑器官各司其职,都是由筋膜包裹的,筋肉、关节之所以润滑,也是因为连接其间的膜,这些就是“内膜”,膜的密度和韧性好的话,人就可以健康长寿。正所谓“筋长一寸,寿多十年”。站桩是通过温润的方法养生强身,是锻炼“内膜”的绝佳功法。“外膜”是站桩过程中,外界滋养的真实体现,就像胎儿在母体中吸收外界羊水的营养一样,正如王芗斋先生所说的“活体的实际的存在”,“外膜”也是天人合一的体现,正所谓“人是万物,万物是人”,人与万物融为一体。“外膜”形成以后,人可以准确体会到季节(四季、二十四节气)的微妙变化,在养生方面,能起到抵御疾病的作用。在技击方面作用也甚为显著,行拳之际有“万马千军跟着走”的气势、“空气缝隙中行走”的感觉。

意拳是微观世界的拳法。做人就要做“真人”。通过站桩,进入微观世界,做“真实”的人。意拳的高级境界就是“虚无的真实存在的活体”。

刘俊岭体悟出“点的支撑无极限”这一重要理论。万物都是由点构成的,由点成线,由线到面,面多个角度旋转成圆,圆的运动和作用为浑圆,浑圆的变化产生宇宙。自然是大宇宙,人体是小宇宙。认识自身的小宇宙也必须按照“点-线-面-圆”这个步骤。刘俊岭认为“人有无数条腿”。普通人只有两条腿,但在武学角度上说,一个训练有素的高手就有无数条腿。这里的“腿”指的就是发力点。人不能仅靠两腿来发力,全身的任何一个关节、任何一处都应该可以发力,人有多少个关节就有多少条腿,正如古拳谱所说的“周身无点不弹簧”。如果仅仅靠两腿发力的话,跳水和体操运动员在空中的动作就无法完成了。正如不拉动弹弓的皮筋就无法射出弹丸一样,发力就必须要有支撑点,但发力点决不能一成不变,处处都应该可以作为支撑点,非常灵活。

金启荣先生将发力的要领概括为“发力要用身子催”。刘俊岭理解为发力的过程就是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移,是点的空间的转换,是内部结构转换的过程,势不可挡,出现速度后,才会出现密度和质量。如果没有“点”的概念,就做不到这点。他的体悟得到了金启荣先生的认可和赞赏。

刘俊岭深邃的拳学理念和精湛的拳艺与他善于思考、潜心体悟是分不开的。如今,他依然在不断地体悟。相信他的拳学理念会令广大拳学习练者和爱好者受益。

技击桩

伏虎桩

降龙桩

做拳

蛇形试力

拍皮球试力

摄影:杨文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